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应用探讨

时间:2022-07-04 10:02:02

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应用探讨

摘要: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的应用实现了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具体分析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应用的意义,并提出了现阶段会计集中核算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国有企业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应用

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制度就是在企业内部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中心,由核算中心对资金的支出进行统一的核算和管理。目前,我国大部分行政企业及事业单位都实施了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制度。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加的方便。但是由于过分重视管理效益,使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企业的集权与放权问题,会计的基本业务水平问题等都成为了阻碍了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的实现,因此文章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意义将如何加强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使其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分析如下:

一、国企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应用的意义

(一)能够提高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建立了统一的会计核算中心。能够清晰的掌握企业整体的财政支出和管理状况,能够及时发现财政管理上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有效的解决;同时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资源的集中利用,防止资源浪费,实现合理的资源整合。

(二)能够实现对预算的控制,降低财务风险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现代化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这种制度下信息反馈速度快,有利于及时采取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对于领导层来说,做好必要的资金支出计划是其主要任务之一。这样有利于下属企业在相对合理的预算内完成任务,实现合理的预算管理,使财务风险大大降低。

(三)控制资金短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实施后,下属企业不再具有独立管理资金的职能,很好的控制了因为超预算等原因造成的资金短缺。由会计中心对企业资金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支配,所有款项的申请都要经过会计中心的严格审核。对下属企业需要的资金量进行正确的估算,降低资金沉淀,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另外,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之后,核算中心是通过对外结算的银行账户取得贷款,使企业资金成本降低,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四)提高了国企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制度的实施能够很好的控制资金挪用等财务犯罪现象的发生,能够确保财务信息的质量,并且对下属企业的财政现状的考核更加合理。财务人员所做的财务报表等信息更加真实,也为国有企业管理者正确的判断企业现状提供了基础。

二、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集权和放权的平衡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有利于管理者实施统一的管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管理者的放权尺度以及管理力度就十分重要。如果过分的放权,就会导致企业管理者无法对下属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造成下属企业的现象出现;如果管理过于严格,就会造成下属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下。因此,如何实现集权与放权是国企实施会计集中管理制度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会计核算中心和其他财务管理部门缺乏相互的配合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实施,使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都落到会计核算中心上,缺乏其他财务管理人员的配合,这样造成财务管理工作的不完整性,影响财务管理的效率。同时,许多国有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并不完善,对会计中心本身的监管不够,导致许多不规范行为的发生。核算部门,审计部门之间相互配配合不够默契,监管力度不够,企业整体运行效率偏低。

(三)忽视了会计的基础工作,过分重视会计的监督功能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会计中心所承担的主要职责就是对下属企业的资金管理和支出状况进行监督,防止资金利用不合理现象的发生。但是同时,会计的基本工作以及企业的业务发展情况就会被忽略。会计的基本职能得不到保证,导致相关工作效率低下,业务发展缓慢。

(四)加大了工作量,造成业务处理混乱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后,企业财务中心各个职位的人员工作范围增大,因此需要大量的岗位流动。这样由于专业性的问题,使企业在处理财务问题方面出现了混乱的局面。如果不能做出及时的调整,就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长此以往,财务人员的能力会受到影响,企业整体工作效率下降 。

三、改善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的途径

(一)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并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

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实施,要明确各个部门以及个人的职责。只有这样,统一管理与个人自我约束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够使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优势真正的体现出来。同时,要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从书面上明确员工职责,管理手段以及奖惩措施等,合理的解决集权和放权尺度问题。要改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就要制定统一合理的会计核算方法,并要求下属企业严格执行。明确各个下属企业的经济业务,避免重叠。管理层对下属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调整,进行统一的财务核算和管理,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同时,要加强核算中心的内控力度,避免业务流程上的疏忽,加强会计核算中心与管理部门以及国家审计中心的配合。保证企业资金支出和管理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二)建立企业内控制度,加强实物资产管理

采取会计集中管理核算制度后,虽然有统一的核算中心来进行管理和核算。但是下属公司的作用不能忽视,他们应强化实物资产管理意识,对企业会计核算以及资产保值进行监督。而要做到这一点,要通过加强企业内控制度来实现。无论是企业集团还是下属企业,都应该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提高财务人员的理财意识,组织专门的人员,对下属企业的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并完善企业约束机制,使实物资产管理实现目标责任制。并通过培训,使员工对实物资产管理的积极性以及对风险的意识增强。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水平,实现会计职能转型

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水平包括提高其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两个方面。企业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使会计人员对工作流程了如指掌,并对会计人员的工作提出阶段性的要求,要求员工顺利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使员工能够及时发现每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改正。同时,会计人员要树立集体观念,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当然对于管理部门来说,为了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应采取合理的奖惩方式,对会计在工作中的有效表现给予肯定并进行经济鼓励。总之,与传统的管理模式不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在管理方式上更加合理。但是,许多员工对这项管理制度的认识不深,因此要通过一定的企业培训使他们真正了解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使他们的管理观念有所转变,在确保会计做好基本业务的同时加强其管理能力。实现企业会计核算与管理相互统一

四、 结束语

作为企业的核心业务,财务管理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如何正确的进行业务的判断,财务的支出是企业工作的核心,是企业会计最重要的职责。会计集中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合理性。但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国有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仍需提高,管理力度应进一步加大。当然对于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区别对待,不能盲目的认为所有的问题都是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带来的。而是应该在肯定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同时,通过不断的验证,使其不断的完善,使国有企业的集中核算制度逐渐的合理化,高效化,从而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许国平.论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主管部门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现代经济信息,2011

[2]李春磊.对企业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思考.会计师,2012

[3]刘湘.浅析改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工作效果的途径.知识经济,2011

上一篇:关于中学生早恋现象的研究 下一篇:浅谈提高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