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课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7-04 02:08:25

浅谈思想政治课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当今社会,知识、信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社会对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创新”是知识经济对人才素质最核心的要求,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呼唤人的主体地位,因为创新的主体是人。做为一名政治教师,如何改革当前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摆正教与学的关系,研究探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是我们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重要课题,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

一、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达到某种目的的心理动因。它表现为学习志向和愿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推动力。高尔基说:“伟大的力量来自于伟大的目的”。当一个人的学习目的越明确,追求的目标越高时,它就越有积极的学习动力。反之,就不可能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启动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也就无从谈起。思想政治课既是一门智育课,又是一门德育课。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积极引导学生对学习目的和意义的正确认识,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学习,为谁学习,从而把自己的学习和前途、理想联系起来,以此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把自己的志向和学习目标转化为强烈的学习动力。内在的学习动力其初级形式就是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对某一门功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它就会积极主动而心情愉快地学习,去构筑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学习成绩。相反,学生对某一学科学不进去或厌学,主要原因是它对学习的过程和所学的内容没有产生兴趣,他总感到是在被迫去做别人要求他去做的事情。然而,要使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有赖于教师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来激发和培养。卢梭认为:“教育的艺术就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当学生喜欢你教的学科,就是你让他不学也未必凑效。因此,作为中学政治教师,必须根据思想政治课自身的特点,苦练本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以情趣横溢,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小品激趣

小品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折射,具有幽默、形象、生动的特点,蕴涵着深刻的道理。因此,把小品引入政治课教学,能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深奥问题浅显化,也能发人深思,启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又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增强对政治学科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我在讲《生活处处有情趣》这一课时,首先放了一段由著名笑星赵本山表演的小品《小草》,然后提出问题,小品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生活态度和心理状况?学生对该小品很感兴趣,他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然后教师点拨,该小品体现了主人公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你们知道这是对什么的描述吗?接着引出概念“情趣”。这样很自然地导入到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感受《生活处处有情趣》。

2.寓言故事激趣

中学生尤其是中学低年级的学生很善于接受现象的、表面的、直观的知识,即进行感性的思维能力已具备。但是,又由于受到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进行理性思考的能力相对薄弱,尤其是透过现象发现本质、运用理论分析原理的能力相当欠缺。但政治教学又要求我们必须突破这个“瓶颈”,培养理论分析能力,更要求学生理解课本知识的同时把思想认识内化为实际的行动,即实现“情感目标”。这就必然需要我们教师务必关注学生们的年龄特点,抓住和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在课堂教学时找到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的切入点。而来源于生活的寓言故事则可以在沟通“感官”与“理论”鸿沟之间起到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如我在讲《人生难免有挫折》前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寓言:一个人死了,转世投胎时,阎罗王念他生前积德行善,许其一愿:“你来生愿投往怎样的人家?只管说来,我必定尽力成全你,那人想了想,提出要求:“来生要有慈爱的父母,孝顺、聪明、美丽的子女,妻子贤淑,善解人意;拥家财万贯,最要紧的是一生快乐无忧,诸事如意顺心;待到人生最后一程还要无疾寿终。”阎罗王一听,赶紧起身让位:“老兄,请告诉我这个去处,我愿把这阎王殿让给你,我先其去这尘世走一回!”为什么阎罗王都羡慕这样的人生?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听后,兴趣大增,纷纷争抢着说出自己的看法,真正达到“欲罢不能”的效果。此外,政治课还可采取多种激趣手段,如诙谐的漫画、关系国家发展、百姓生活的“时政”热点、悦耳动听的音乐等融入到教学之中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条件

所谓个性的发展,就是要在人的共同性与差别性的基础上,充分地把人的差别性显示出来,从而使每一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是统一的。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会影响其自主学习,相反,会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自觉性,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而学生的自主学习越充分,就会更有效地挖掘自身的潜能,促进个性的更好、更快的发展。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将“全面发展”同“个性发展”对立起来,认为只有全面发展,才是好学生,优秀学生,使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万物莫不相异。莱不尼兹说:“世界上绝无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的道理,世界上也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经验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成百上千的学生,他们千差万别,其爱好、兴趣、特长、文化基础各不相同。如有的学生因文化基础差,学习中遇到了诸多困难,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下层而产生厌学情绪,但是,他们对体育、音乐、艺术都十分爱好,有的以音乐天赋出众,有的以超长的空间想象力见长,有的则体育运动素质超群,还有的人更善于人际交往等。因此,面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差异性这一实际出发,把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资源来开发,发展学生的优势差异。对于文化成绩较差的学生不得冷漠、歧视,更不能冷语相伤、讽刺挖苦,以免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个性受到压抑,从而浇灭其智慧和创造的火花。作为教师不能一味只看分数高低,而是要细心观察,善于发现个性,捕捉其闪光点,尊重学生的自主选则权,允许学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利用多种渠道为其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三、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与分工的互助学习。合作学习的形式有多样性,有互学、互查、互议、互评等方法,又有同桌、小组、全班等合作方式。

合作学习的特点是以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在学习中真正处于主体地位。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合作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上一篇:初中作文的创造性思维训练 下一篇:艺改教材 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