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在初中几何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22-09-22 01:32:40

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在初中几何教学中的作用

几何有其独特规律,是学生从“数”到“形”的过渡,也是从“计算”到“推理”的过渡,其高度抽象的概念、科学简洁的数学语言、严谨的逻辑体系,都使得相当数量的学生难于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初中几何教学中作用,让学生更好地去学习、掌握几何知识,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激趣的教学情境

很多学生开始接触几何时感到比较困难,对几何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畏难情绪。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几何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设情景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推动学生学习动力的一种有效办法。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趣味性特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高的价值。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能使学生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更好、更快、更准地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

例如:《长方体》这一章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几何画板,画了一个长方体,然后可以任意地拖动一个点改变长方体的大小及形状,并在网上下载了关于长方体的三维动画,使得学生对于长方体中的元素、棱与棱的位置关系、棱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厚。

二、利用信息技术,把数学课变成实验课

对于几何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只能在黑板上通过板书、作图来传递知识,而一些动态的几何知识的教学,教师不得不借助口头语言、身体语言将动态画面说“动”,学生只能再通过想象去理解,被动地接受,倍感枯燥。作为学生,只有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才能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兴趣,从而真正地掌握数学。因此,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主地尝试、交流、讨论、质疑、解惑,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彻底改变过去那种灌输注入式的教学模式。

例如: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如:SAS公理),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做一次这样的数学实验:在实验中,教师先用几何画板画好一个ABC,再画∠A'B'C'并构造线段A'C'得到A'B'C',学生可通过任意改变线段A'B'、B'C'的长短、∠A'B'C'的大小和利用鼠标拖动端点来观察两个三角形的形态变化,让学生更直观地概括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学生对该定理的理解比传统教学更深刻。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师节省出大量的时间,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取最大限度的信息量,争取了更多的思考时间,而且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于某个题目可能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解法,那么通过投影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数学思维运用能力。或者有些方法学生没想到的,教师通过媒体展示,这样不仅节约了时间,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这样的课堂能很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探究,较好地发挥学生的全部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和发展他们的个性才能。

例如:在研究《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给出充分多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分析众多图形,并且在分析后得出结论,并可以在更多图形中验证,使学生自己得到正确的公式,这是传统教学不可能做到的。

四、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动态问题

高年级的几何问题相对而言,有了一定的难度提升,有些数学问题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会感到困难,容易产生思维障碍。如果针对学生的思维障碍设计恰当的计算机软件,就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克服障碍。

例如:在解答问题“若O的半径是5cm,直线上有一点A,已知AO的距离等于5cm,则直线与O的有何位置关系”时,在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效果就比过去灵活得多。在“几何画板”的支持下,可以在屏幕上给出一条可以任意移动的直线,而且可以固定住线段AO的长度并显示,然后拖动直线,它在运动的过程中可以与圆相交、相切、相离。这样,让学生对于这个题目理解地更透彻。

信息技术有其特有的优势,对于几何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在课堂教学中,计算机不能代替教师,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传统的优势应该保留,不能忽视黑板的作用。信息技术融入几何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视觉、听觉,丰富学生的表象,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创新的能力,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因此,信息技术辅助几何教学应该合理有效地利用。

上一篇:初中生物课外实践活动初探 下一篇:漫谈教师对学生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