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手段整合提高英语写作教学水平探索

时间:2022-07-04 10:37:21

过程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手段整合提高英语写作教学水平探索

摘 要:英语写作教学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英语教学的难点之一。教师教得难,学生成绩提高更难。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落后的教学手段是两难形成的重要原因。过程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整合,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活写作课课堂氛围,提高写作的过程意识及写作技巧,从而提高英语写作教学水平。

关键词:成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过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6-0039-02

收稿日期:2007-01-05

作者简介:王岩(1971-),女,沈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计算机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研究。

一、写作教学现状分析

(一)主要问题

英语学习的重要目的是掌握这门语言技能并运用它进行沟通交流。写作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手段,学生们应该掌握英语写作技能并用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观点。然而,写作教学结果显示,学生们并不能具备基本的写作能力。比如,在1996年6月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全国高等院校学生作文平均分仅为5.07(满分15分)。在2005年1月份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学生写作平均分为6.7分。相隔14年,高等学校学生英语四级考试作文平均分虽提高了1.63分,但两次结果均未达到及格线的7分[1]。学生的卷面反映出一定的共性问题:写前缺乏构思环节。具体表现为,卷面涂改现象严重,思路混乱不清,内容浅薄空洞;语言形式不能很好地为文章内容服务,语言僵化死板,句子之间缺乏逻辑性。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造成这种结果的诸多因素中,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落后是两个最根本的原因。目前,写作教学多采用传统的成果教学法,即认为写作主要与语言知识相关,教学的重点在于词、句和衔接手段的正确使用(Pincas,1980),为此,教学多以机械地模仿范文为主。课堂教学手段单一,基本是“粉笔加黑板和教师“满堂灌”的讲解式授课。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被剥夺了积极创作与思考的机会,他们被动地接受,写作兴趣索然;到了语言输出阶段,他们就当然不会独立构思,不懂谋篇布局,更不懂得修改完善。这种传统的教法严重地影响了写作课的教学效果,教法改革迫在眉睫。

二、改进写作教学的举措

(一)采用过程写作教学法

Nunan(1991)曾明确指出,培养一名成功的作者要遵循成功作者的写作过程,对成功写作者写作行为的研究为写作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Rohman于1965年就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将写作行为划分为计划(planning)、写作(drafting)、改写(revising)三阶段呈直线发展的模式。在此基础上,教育研究家们提出了过程写作教学法,即将写作看成与写作者的思维发展过程有关,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及谋篇布局的能力。依据过程写作教学法,写作教学过程一般划分为写前阶段、写作阶段和修改编辑阶段。

1.写前阶段。这是一个信息输入阶段。在此阶段,学生主要进行构思活动。它包括在老师指导下阅读相关材料,同学间进行分组讨论,收集相关信息,打腹稿。这些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围绕写作主题获得尽可能多的写作素材。

2.写作阶段。在此阶段,学生对腹稿进行筛选,整理出一个写作提纲,并以此提纲为基础开始初稿写作。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只充当引导者或写作助手角色,引导学生联系运用学过的语言知识,注意语言的形式。

3.修改编辑阶段。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们先自检,然后小组内互评,最后教师评价(包括对语言层面及思想内容的双重评价)。根据同伴们和老师的建议,学生们单独或与小组其他成员一起修正初稿,作必要的扩充、删节,以使作文能够正确表达写作目的。

以上三个阶段循环往复,穿行。这种方法蕴涵的指导思想是:一篇结构完整、表达清楚、读者易懂的作品的最终完成需要经过反复思考,反复修改[2]。同传统的成果教学法相比,过程教学法更能反映写作的本质,注重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在作文方面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写作教学法的不足

任何一种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过程教学法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它自身无法避免的局限性。首先,在写前构思阶段,由于学生的知识面窄,生活积累不够多,如果没有感性思维的帮助,学生对特定话题的理性认识就会局限在肤浅的层面而无法深入扩展。虽然书面资料的输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其不足之处,但是频繁采用这种单一的视觉输入形式,课堂效果会比较沉闷,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在修改编辑阶段,由于这种写作模式的要求,学生的思维是反复变化的,反映在文字表达上,是对文稿的不断变更修改。这样,如果仍利用一支笔、一张纸的传统写作工具,学生们会因为频繁更改面目全非的文稿而丧失写作兴趣。为弥补这些缺陷,我们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与过程教学法的整合

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Teaching)始于20世纪60年代。我国外语界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和推广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多年以来,外语教师孜孜不倦地探索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语言教学相结合的新教学模式。这主要是因为外语教学引入多媒体手段能够处理和展示多种形式的信息,能够最有效地与人类的认知、思维的发展过程和特征相吻合,为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英语教学科学化创造了条件[3]。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过程教学法各阶段具体表现为:

1.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写前阶段。多媒体计算机利用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手段使抽象单一的文字材料形象化、具体化,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生动的学习材料。我们可以利用它启发学生的感性思维,为写作前的理性构思活动做准备,使学生摆脱无话可谈的困境。为此,教师在写作前应针对写作主题准备一些与之相关的VCD、CD-ROM、动画片或者PowerPoint制作的小课件,并在写前阶段播放。

2.文字处理器(word-processor)辅助写作及修改编辑阶段。计算机的文字处理功能对辅助提高写作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写作阶段,利用计算机文字处理器完成写作符合时代进步的需求,能够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此外,计算机的文字处理功能也为循环往复改写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方便。石晓玲(2004)曾详细地总结了文字处理器对改写环节的辅助功能:1)插入、删除功能可以帮助学生随时增加新的内容,删除不必要的重复。2)复制、剪贴功能可以省去重抄每一稿的麻烦。3)存取文件功能可以让学生看到每一稿的异同点,提高他们对过程写作的认识和兴趣,同时,可以实现文件间的自由转换。

3.利用网络辅助修改编辑阶段。在修改阶段,同伴和教师的评价都很重要。学生可以利用内联网(Intranet)进行同伴之间的互评,完成后的初稿再通过内联网寄给教师。这种评价方式更贴近现实生活,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利用这种邮件方式进行反馈,教师不仅可以节省批改时间,而且教师与学生的往复反馈交流也有助于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形成,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与过程教学法整合的理论依据

(一)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继行为主义之后出现的崭新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它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收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构建当前所学的新知识。与行为主义不同,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学生被看做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应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空间。过程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手段整合的最大优点,在于它有利于真正建立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环节都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人机交流和师生间或同学间的交流分析讨论主题,创作修改文章,教师只起组织、引导和督促的作用,学生充分发挥了主动性和创造性,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二)以语言认知学为指导,营造协作化的学习氛围

从社会认知学角度看,语言的学习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苏联心理语言学家 Vygotsky(1978)曾指出:文化知识的获得首先是人们相互作用(interpersonally)的结果,然后再将这一结果变成自己的知识(intrapersonally)。他的理论不但体现了认知和语言发展的顺序,同时更强调了学习的社会性和人们的相互作用的重要性。这对语言教学有着重要启示,即个体是在社会交往、相互作用中发现、学习、掌握和运用知识的。因此,语言教学应该为学生创造一种协作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增长知识,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方式。过程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整合就是立足于这种观点,将写作看成是一个群体间的协作过程,而不是写作者的个人行为。学生通过小组活动交流思想,相互评价,能有效提高他们写作的逻辑思维的能力。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提供了认知和交流工具。

四、结束语

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手段与过程教学法的整合虽然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激活写作课课堂气氛,提高写作的过程意识及写作技巧,但是,整合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资料准备和教学环节设计工作,课上要注意角色的变化,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教果。

参考文献:

[1]王懿,宣安,陈永捷.理工科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外语界,2006(5).

[2]石晓玲.多媒体计算机与写作教学[J].外语界,2001(6).

[3]黄若妤.对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改革的探索[J].外语界,2000(1).

上一篇:利用反馈解决学生英语写作错误的探讨 下一篇:试谈高职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