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50例

时间:2022-07-04 05:13:51

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50例

【摘 要】目的:探讨应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经验,提高诊疗水平。方法:选择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50例,按照Evans分型,随访观察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后肢体骨折的恢复情况。结果:随访2~28个月,全部骨折固定良好,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未见髋关节畸形和内固定失效。结论:使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前准备充分,适应症选择恰当,手术规范操作,术后科学康复,均能取得满意疗效,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关键词】 动力髋螺钉;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中图分类号】R-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048-02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随着社会人口老年化,骨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老年人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骨脆性增加、骨折恢复时间长,均导致治疗的难度的提高。笔者医院自2006年11月~2012年10月,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病人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51岁~76岁,平均年龄62.5岁。左侧28例,右侧22例。致伤原因:跌伤35例,骑自行车摔伤10例,车祸伤5例。按照Evans分型,Ⅰ型17例,Ⅱ型16例,Ⅲ型14例,Ⅳ型3例。合并有高血压病17例、冠心病28例、糖尿病15例、脑血管病史23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5例、肝肾功能损害11例、骨质疏松症17例。受伤到手术时间5~10天,平均7天。

1.2 选用材料 国产不锈钢L317型DHS20例,国产钛质型5例,AO型DHS25例。

1.3 术前准备 入院后根据骨折类型行胫骨结节牵引5~10天,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1/8。2~3天内床边X线摄片复查,及时调整牵引的角度和配重,尽量达到骨折端基本对位。完善术前常规检查,有并发内科疾病的经过调整后,达到无手术禁忌症。根据骨折类型和体格选用固定器材备用。

1.4 手术方法 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患者平卧,健肢固定,患髋下垫高10~15cm,此垫对准股骨转子间骨折部位。患肢缓慢牵引,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调整角度达到满意复位后。股骨上端转子下外侧直切口,显露股骨转子及股骨上端先将大转子及下外侧的骨折块复位,再复位转子间骨折,对小转子骨折块或已分离后内侧皮质骨采用撬拨复位,再以松质骨拉力螺钉固定。如果内侧骨皮质缺损较大或骨质疏松可取髂骨一期植骨,以恢复内侧骨皮质的连续性。在股骨大转子下2.5cm处,沿股骨颈中轴进导针,向股骨头内以角度尺定位,距离股骨矩约0.5cm为宜,针头要求距离股骨头关节面1.0cm。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观察导针的位置满意后,选择合适钢板,测量深度,定滑动螺钉的长度,沿导针扩孔、攻丝、拧入螺钉,固定钢板螺钉及滑动螺钉螺帽。再次在C型臂X线机多角度观察骨折块复位满意,内固定牢固。放置引流,缝合切口。术后常规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1.5术后康复 患者均于48h后做起,72h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足、踝功能锻炼。做到循序渐进。对不稳定型骨折穿丁字鞋或行皮牵引2周。术后4~6周根据X线片骨折愈合情况确定是否下床锻炼。严禁负重。术后12周方可部分负重。

2 【结果】

本组50例病人无住院期间死亡。随访6~20个月,平均13.5月。复查X线片骨折对位良好,无髋内翻、内固定松动及骨折不愈合情况。功能恢复满意。内固定物取出时间为术后1~2年。

3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的3.58%【1,2】。占髋部骨折的35.7%【3】。好发于老年人。随着我国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比例不断增长,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也在逐渐上升。传统牵引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死亡率达15%-20%【4】。因此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现在多会采取手术治疗,从而减少卧床并发症,早期恢复活动,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本组病例均积极行手术治疗。由于老年人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合并骨质疏松,手术难度也很高。如何能使骨折复位满意,内固定牢固是骨科医生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笔者认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后内侧骨皮质缺损的范围越大,骨折越不稳定,需植骨提高稳定性的维护。尤其是将小转子复位固定,以恢复髋肌的正常力线。另外避免小转子移位压迫股神经血管束而引起的临床症状【5】。本组均追求骨折块包括小转子骨折块的复位,没有破坏骨折块的血运,骨折愈合满意。实际操作中将小转子复位并不容易。宜将髋关节屈曲外旋,变复杂骨折为简单骨折,现用长拉力螺钉或钢丝固定,有时也可通过钢板的第2枚螺钉固定小转子,以恢复内侧支持结构的稳定性。骨折远端至少应用4枚螺钉固定。防止钢板松动、断裂及髋内翻等并发症的发生。术中严格按照手术规范操作。导针入针点在股骨大转子下2.5cm处导针于股骨干成130°-135°角,注意导针应在股骨头中点偏后下,尖端位于股骨头软骨下1.0cm。此处骨质致密,保持正常颈干角。恢复股骨头颈的支撑,消除髋内翻的应力选用可靠的内固定装置对抗髋部折弯力、剪切力是达到骨折端良好复位,保持正常颈干角的关键。

总之,术前充分了解股骨转子间骨折类型、骨质疏松情况,把握内固定手术的适应症牵引复位良好,手术操作规范,术后科学康复锻炼是减小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和髋内翻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678.

[2] 王亦璁。骨关节损伤[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65-871.

[3] 沼海,罗先正。1043例髋部骨折的病因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1996,16(12):763.

[4] 徐永强,王龙滨,蒋建新。Camma钉与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原因分析。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462.

[5] Nielsen KD,Dammen I.Lste symptoms after hip fracture with displacement of the lesser trochanter:a case report.Acta Orthop Scand,2003,74:500.

上一篇:老年高血压患者147例动脉硬化检测临床分析 下一篇:中医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