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研究

时间:2022-07-03 02:33:42

浅谈数学研究

摘 要:“定型”了的数学知识离开学生的亲自研究是不能成功的,学生要在自我研究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主动、有效建构,作为教师必须牢固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重导轻教,引导学生以研究的方式自主地获取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加强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关键词:数学;研究;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使学生乐于研究

“发展中的数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波利亚语)。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是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是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必要发展,是已有认知结构的重新组织。新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学生自身与环境的“同化”或“顺应”过程逐步建立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诱发求知欲望显得十分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使他们乐于研究。

二、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研究问题的过程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然而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过分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经历“满怀欲望、痛苦、茫然、激励、充实和喜悦的探究过程”,成了容纳知识的“容器”,渐渐地其自主性、创造力被扼杀的荡然无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人人参与研究,使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变为研究问题的过程,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让学生的数学研究走进生活

1.提高教师素养。由于研究性学习涉猎的范围十分广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取的知识往往在某一方面会超过教师,教师占有知识的优势受到了挑战。因此教师必须牢固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不断拓宽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变“教”为“导”,既做“良师”,更做“益友”,不断拓宽视野,外延知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

2.开发研究素材。“研究”能力,是以研究者广博的知识储备和开阔的联想能力作保证的。小学研究性学习没有现行的课程可用,这就需要教师一方面将现行的有关数学内容大胆地开发和重新组织,将它设计成为适合学生研究的课题;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捕捉信息,善于从生活中选择素材,为学生的研究提供保障。知识丰富了,联系也就广泛了,联想也就自由了,综合以及概括的能力自然就强了,研究的结果也就浮出水面了。

3.营造良好的氛围。研究是一种有目的的探索,研究过程及过程的真实性,往往比结果更重要。研究性学习由于受传统的教学观、质量观的影响,许多学生及家长往往不能适应,需积极宣传,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家长转变质量观,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教师要淡化分析性操作,重“导”轻“教”,大胆放手,给学生足够的接触、感知、悟理的时间、空间和主动权,让他们充分地理解、讨论、感悟,高效率地达到目标,获得丰富的体验和最大限度的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彭实验小学)

上一篇:奏响清晨第一音 下一篇:以人为本 以学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