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动态能力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

时间:2022-07-03 11:41:50

社会网络、动态能力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

摘要:本文对于企业社会网络及动态能力理论进行梳理,提出企业社会网络对动态能力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动态能力在企业社会网络与组织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建立了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

关键词:社会网络 动态能力 中介 组织绩效

一、引言

企业成长理论的创始人Penrose提出企业的成长建立在企业所拥有的稀有、独特、难于模仿的资源和能力之上。由于小企业的自有资源往往十分有限,企业的社会网络通常成为企业获取外部资源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与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以及政府部门的联系能够显著改善企业的经营绩效。而另一方面,在变化的环境中,企业很难获取和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必须对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及能力进行调整或者改善。Eisenhardt & Martin(2000)指出长期的竞争优势在于企业管理者配置资源的动态能力。

本研究将依据Penrose提出的“企业资源-企业能力-企业成长”的分析框架,构建企业动态能力作为中介变量的企业社会网络与组织绩效的理论模型,为企业家更好地进行社会资本管理、获取企业动态能力以及提升企业成长绩效提供理论依据。

二、企业社会网络与组织绩效关系

在社会网络理论看来,社会网络的关系能力是企业家为某一个体或群体间特定的联结关系和嵌入关系,以获取资源与信息的重要渠道。无法取得有效资源、缺乏社会网络的关系能力的组织,则无法完成内部和外部资源的必要转换,也无法有效地对抗竞争对手,迎合市场和顾客的需要。

社会网络研究所用变量主要包括网络规模、网络异质性、网络持久度等。网络规模指企业家与其他联系人之间直接联系的数量总和,网络规模越大,企业可以获得的资源就越充裕。网络异质性主要描述网络关系类型种类的差异性程度,网络异质性高,意味着企业家的关系网络成员来自不同的社会群体或阶层,掌握不同的社会资源,因而增加了企业家调配资源的数量和广度。网络持久度指网络关系的持续时间,一般认为,关系持续时间越久,关系越稳固,可能会带来的资源也越多。

大量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社会网络与企业绩效成正相关关系。例如Baum(2002)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网络规模对企业绩效有正向的影响,企业绩效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加而增加。Uzzi(1998)通过实证也同样得出网络规模的增大能够扩大信息获取量。Peng和Luo(2000)指出企业管理者与其他企业管理者以及政府官员的社会关系有利于改进企业绩效,Acquaah(2007)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点。Li和Zhang(2007)利用中国高科技新创企业为样本证实了企业管理者的关系网络与新创企业绩效成正相关关系。石军伟等(2007)发现企业家与政府的关系能够有效提升销售收入。罗党论、刘晓龙(2009)以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民营企业的政治关系能够有效帮助企业进入政府管制行业,而进入了高壁垒行业及进入程度越高的企业,其经济绩效显著高于其他企业。王珍义等(2011)以中小板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样本,发现企业关系网络与企业技术创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部分通过外部融资的便利得以实现。据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研究假设1:企业社会网络(网络规模、异质性和持久度)与企业绩效成正相关关系。

三、企业动态能力与组织绩效关系

企业所处的环境随时可能发生变化,而这些改变会威胁到企业现有的产品或服务,同时也为新产品和服务的产生提供了机会。为了适应变化的环境,企业必须不断调整自身能力、构建并发展新的能力,这就产生了动态能力观。Teece(1997)将动态能力定义为“企业整合、构建以及重塑企业内外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的能力,是存在于企业管理及组织流程中的各种惯例”。自Teece提出企业动态能力后,学者们分别从各自的学科视角研究了企业动态能力的内涵,企业动态能力理论不断被丰富。Teece(1997)从战略管理视角将企业动态能力定义为一种特殊能力,将动态能力分为机会感知能力、机会把握能力和资源重构能力。Wang和Ahmed(2007)将企业动态能力定义为组织知识学习和知识创造的能力,认为动态能力由适应能力、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组成,并将适应能力归为低阶能力,将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归为高阶能力。Barreto(2010)将动态能力视为四个主要能力的组合:机会与威胁的感知能力、及时决策能力、以市场为导向的决策能力以及对现有资源基础做出调整的能力。

动态能力能够帮助企业提高效率、提高对环境变化的响应速度,使企业得以抓住并利用机会增加营业额,或者调整自己的运作方式以降低成本。Li & Liu(2012)经过对中国大陆217家企业的实证研究提出企业的动态能力会显著改善企业的竞争优势。Wu(2010)提出在较为动荡的环境中,企业动态能力对企业竞争优势的解释力超过了企业资源。Shou et al.(2012)通过对324家中国制造业企业进行研究得出企业的市场及技术能力均与绩效正相关。曹红军等(2008,2009)将企业动态能力分为五个维度:信息利用能力、资源获取能力、内部整合能力、外部协调能力以及资源释放能力,验证了企业动态能力的各个维度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并且提出企业动态外部关系协调能力在动态能力各维度中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最为显著,验证了企业外部关系网络的重要性。焦豪(2008)将动态能力分为环境动态能力、变革更新能力、技术柔性能力以及组织柔性能力,并运用来自中国企业的调研数据验证了动态能力战略对组织绩效的积极影响。李大元、项保华、陈应龙(2009)将动态能力分解为组织意会能力、柔性决策能力及动态执行能力,并通过对中国地区217家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动态能力确实对持续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据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研究假设2:企业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成正相关关系。

四、企业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

Eisenhardt,Martin(2000)认为,在高度动态市场下,市场障碍是模糊与难以预测的,成功的企业模式不易清楚,产业结构处于动态性与复杂性混沌的状态下,因此,缺乏社会资本的关系将无法取得有效资源。Blyler&Cooff(2003)则进一步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管理资源的能力,应视为动态能力的要素之一,它能帮助企业取得资源、整合与再配置资源和释放资源。Wu(2006)提出在动态环境中,企业资源并不能直接影响绩效,而是通过动态能力间接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黄培伦等(2010)将企业智力资本分为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提出智力资本作为企业的战略性资源,通常并不直接作用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而是通过企业动态能力这一中介变量作用于企业竞争优势。

张慧颖等(2012)研究了以动态能力为中介变量的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关系,通过对211家企业的调查与多元回归分析,证实了动态能力在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度、关系维度与认知维度和创新财务绩效、创新成长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董保宝(2012)研究了网络结构的三维度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提出动态能力在网络强度、网络密度与竞争优势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曾萍、宋铁波(2012)发现,政治关系可以帮助非知识密集型企业通过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间接地提高绩效水平。基于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研究假设3:企业动态能力在企业社会网络与企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综上,企业社会网络对组织绩效的积极影响已经得到了大量研究的验证,而企业动态能力对组织绩效的促进作用也得到了一些学者的重视,然而企业如何获取动态能力目前研究则少有提及。本文认为企业社会网络包括政治网络和商业网络,分别指企业与各级政府机关、工商税务、环保消防等行政管理机构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关系,以及企业与客户、供应商、同行业及跨行业合作伙伴的关系,提出这些网络的网络规模、异质性与持久度对企业动态能力有正向影响作用,动态能力对组织绩效有积极促进作用,而动态能力在企业社会网络与组织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并据此建立起了企业社会网络、动态能力和组织绩效三者之间的概念模型。因此,企业培养社会网络可以提高自身动态能力以应对环境变化,进而提高组织绩效。

参考文献

[1] Acquaah M. Managerial social capital, strategic orient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in an emerging economy[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7,28(12):1235-1255

[2] Chen X Y, Wu J. Do different guanxi capability building differently? A contingency view[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11,40:581-592

[3] Eisenhardt K. M., & Martin J. A. Dynamic capabilities: What are they?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1105-1121

[4] Wang, C. L., & Ahmed, P. K. Dynamic capabilities: A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2007,9(1):31-51

[5] Wu J. Asymmetric roles of business ties and political ties in product innovat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1,64:1151-1156

[6] 董保宝.网络结构与竞争优势关系研究——基于动态能力中介效应的视角[J].管理学报,2012,9(1):50-56

[7] 罗党论,刘晓龙.政治关系、进入壁垒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9,5:97-107

[8]王珍义,苏丽,陈璐.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政治关联与技术创新: 以外部融资为中介效应[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5):48-54

上一篇: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绩效管理应用 下一篇:浅谈公司战略性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体系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