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类电视节目对城市文明影响的研究

时间:2022-07-03 09:48:17

民生类电视节目对城市文明影响的研究

摘 要:根据格伯纳的“涵化理论”,电视具有涵化作用。民生类电视节目反映基层百姓的身边事,锁定当地老百姓的生存状态、生存空间及生存环境,节目所体现的内容,新闻主题的选择、节目品味的提升和整体风格的打造,都对城市文明有些很大影响。本文通过材料收集、调查问卷、实地调查等方式,访问周边电视台民生类节目的节目策划、内容安排和目前观众的反响,以及节目预期达到的目标。对该现象进行分析,了解观众对民生类节目的收看情况以及对城市文明的作用。

关键词:涵化理论;民生节目;城市文明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2-0131-02

一、理论基础与发展状况

从1969年开始,格伯纳及其同事进行了针对电视对受众的影响研究,提出“涵化理论”(cultivation theory)。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电视文化可以涵化、建构受众的世界观。电视涵化理论表明电视是人类进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具有涵化功能,潜移默化的意识形态工具[1]。涵化理论所关注的是电视对观众产生潜移默化的长期效果,认为电视提供给社会各阶级的人一套同质化的“隐藏课程”,提供一个环境,并且对不同的人提供一套对生活、世界、生命的解释。80年代后,涵化理论受到学术派的质疑,格伯纳对研究进行调整,不再注重观众看电视多少与他们认知行为之间的关系,而是将重点放在电视内容对其他方面态度的影响,并称之为“主流效果”研究。理论上讲,涵化理论的一些结论某种程度上印证了英国文化研究派、法兰克福学派等的电视媒介影响受众意识形态的观点,是对符号理论、意义理论和模式化理论的合理继承与发展。

民生类节目缘于南京,蔓延全国。自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南京零距离》后,改变了南京地区新闻格局,并引发了南京地区的新闻大战。之后陆续推出《直播南京》、《法治现场》、《大刚说新闻》、《听我韶韶》等20多个民生类节目。由于收视率高,广告效益好,目前几乎所有的城市台都开设了民生新闻栏目。但民生类节目潮夹杂着的庸俗化、琐碎化现象已经受到广泛的批评。民生新闻大战造成了不少负面影响,有人说《成都全接触》每天死人不断,简直就是“成都全死人”,因此,电视台需要加强对社会新闻的管理,压缩负面报道的比例,将负面报道和正面报道的比例控制在合理范围。

二、民生类电视节目的特点和内容分析

民生类电视节目以其富有人情味的报道以及能为老百姓办实事的特点,深受群众的喜爱,具有本土化、故事化、法制化的特点。

(一)本土化

民生类电视节目的题材一般来自当地,聚焦城市市民身边发生的事情,锁定当地老百姓的生存状态、生存空间及生存环境,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群众有影响的事情,结合本土的文化土壤[2]。民生类电视节目是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体现亲民、爱民、服务百姓的节目形象。围绕平凡人家的家长里短做文章,关注民生话题,并发掘事情背后蕴含的道德伦理、价值追求。主持人在节目中还时不时用方言播新闻,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二)故事化

新闻叙事采用故事化的方式,可以将很复杂、专业、甚至深奥的问题说得通俗易懂,体现了亲民的形象,拉近了电视节目与观众的距离,拥有更广泛的参与面。节目主持人不仅是事件的者、记录者,也是采访者和评判者。观众听主持人说故事、说公道,也找到了共同语言,产生诉说的欲望。报道的领域由官方向民间的转变,媒体的姿态由传播向互动的转变,增加群众感兴趣的事件性、动态性报道,满足人民群众健康的知望。

(三)法制化

民生类新闻普及了法律知识,为读者、听众和观众提供关于重要事件的知识和理解,引导市民心态,让人们去思考事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将生活中的小纠纷、小矛盾化解开,以事说理,寓理于事,倡导一种社会理智、社会观念、社会秩序、社会道德和社会风尚,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理解力,还有助于增加他们的判断和行动能力。民生新闻节目比如《直播南京》的主持人在节目中还会充当评论员的角色,对新闻事件进行分析评论,解除老百姓的困惑,为受害人讨回一个公道。

三、民生类电视节目与城市公共文明的关系

民生类节目通过及时对重大社会现象理性阐释、对新出台法规政策的权威解读、对社会和经济现象的专业化描述、对海量信息的筛选和梳理,为听众提供更有见地、更有价值的新闻。民生类节目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民众的人生诉求为基本出发点,体现了城市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节目的内容涉及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揭示的问题都是观众希望解决的问题。

根据电视涵化理论,电视具有涵化作用,看电视较多者对世界的认知与电视所描绘的情形十分接近。民生类电视节目反映基层百姓的身边事,真实反映普通百姓的生活,反映他们的利益诉求,表述与他们利益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权益需求。如果电视中报道的违法犯罪的事情太多,其他正面的新闻太少,会让观众以为外面的社会是不稳定的,杂乱无章的,不安全的。如果电视中报道的正面新闻太多,负面新闻太少,会降低观众对危险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在民生类电视节目《南京零距离》中,既有类似渣土车违规违章给城市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的新闻,也有宣传亚青会等展现城市发展面貌的新闻。这样协调正面新闻与负面新闻的比例,给观众展现一个更真实灵动的南京,也加快了城市发展中问题的解决速度。

民生类电视节目本身是建构城市文明的一种方式,节目所体现的内容,新闻主题的选择、节目品味的提升和整体风格的打造,都对城市文明有些很大影响。民生类电视节目改变了话语权结构,既为老百姓说话,也替政府分忧,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民生类节目不仅是迎合老百姓的需求,更是引导观众的生活,有正确的导向,引领进步的生活方式和先进的思想观念。

四、对策:如何让民生类电视节目对城市文明产生积极影响

(一)民生类电视节目选题保持本土特色

新闻本土化民生类电视节目制胜的宝典,民生新闻报道的范围很广,小到百姓家里事,大到国家政策的变化,在新闻选题上要注重新闻价值,选择和老百姓相关的事,满足观众的需求。对于新闻热线提供的新闻线索,每一条都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压缩负面报道的比例,将负面报道和正面报道的比例控制在合理范围。如果民生新闻的媒体热衷于报道负面新闻或一些琐事,甚至报道一些低级趣味的事件。只顾猎奇来提升收视率,忽视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势必会对城市文明造成不良影响。民生类电视节目的新闻应该主要选择群众普遍关心的和与政府工作相关联的,依据这个原则定选题。

(二)民生类节目主持人应更具特色

民生新闻发展到如今出现了一些的新走向,比如用方言说新闻,挖掘城市故事,启用特色主持人,挖掘地域历史文化[3]。民生类节目主持人作为直接与观众的对话者,应当更具特色。在节目中,主持人可以通过使用方言说新闻的方式,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觉得节目中的新闻是与自己关系密切的身边事,增强节目播出的效果。主持人除了播报新闻,还可以充当评论员的角色,在播报新闻结束后,给新闻进行分析,点评事件中的做法对错。给老百姓一个权威的榜样,不仅是对事件的总结,也起到了宣传法制观念和道德意识的作用。

(三)民生类电视节目与新媒体结合

将民生和互动作为节目的核心价值进行放大,突出民生新闻和帮忙的互动性,需要将传统节目与新媒体相结合。开通节目官方微博、微信,增加新闻节目与观众的互动,让听众成为新闻的主体和帮忙的主角,并且让策划的理念贯穿节目始终。电视节目的品牌代表着节目的知名度、美誉度、观众的忠诚度,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到栏目的收视率。这需要扩大民生类节目的影响力,将微博微信当作是与观众互动的平台,解决观众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给观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城市是不断发展的,要想把民生类电视节目打造成地方电视台的名片,需要注重节目理念的创新和节目形式内容的创新。只有不断求新求变,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塑造成地方电视台的持久性电视品牌,才能对日益发展的城市文明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陈龙.大众传播学导论[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

[2] 陈正荣.中国城市电视台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3] 吉保邦主编.传媒区域化发展方略[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试论科技对新闻客观性的影响 下一篇:我国体育明星参与慈善事业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