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谐”理念对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时间:2022-07-03 04:54:29

论“和谐”理念对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摘要:“和谐理念体现了当代社会对“以人为本”思想更深层次的认识和要求,对当前的人资源开发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要求我们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科学认识人的本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以社会伦理为价值尺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实行柔性管理。

Abstract:“the harmony” the idea manifested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to be right “humanist” the thought deeper level understanding and the request, had the important guiding sense to the current person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the management. This requests us i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the science to know that person's essence, insisted the humanist basic principle, take the social ethics as the measure of value, implements the flexible management i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关键词:和谐 人力资源管理 以人为本 柔性管理

Key words:The harmonious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humanist flexibility manages

作者简介:吴健智,男,汉族,生于1982年,四川广汉人,管理学硕士。现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公关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管理理论。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9-0044-02

一、在和谐理念下科学认识“人”

在管理活动中,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管理者作为管理的主体,是管理活动的计划者、组织者、指挥者、协调者和人员选拔的配备者,因而是整个管理活动的主导者;被管理者作为管理的客体,是计划的实施者。人的因素不同于管理的其他因素,具有能动性。这要求在当代的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必须正确、全面地认识人。

第一、人是矛盾复杂的人。人之为人的特性就在于人的本性的丰富性、微妙性、多样性和多面性。人身上充满着矛盾的规定,而且任何一种肯定的规定,似乎又都有其否定的方面。人是理性的动物,但在人的意识和行为中又充满着非理性的因素,并常常非理性地对待和运用自己的理性;人是智慧的动物,但又常常作出某些连一般动物都不如的最愚蠢的行为;人是最有创造性的,但人的创造总是伴随着破坏,人还会利用创造的成果进行破坏;人是最有道德的,但最不道德的事往往也有人做得出,等等。所以,现实的人存在于复杂的关系之中,而从事现实活动的人,必定是复杂的人,是变化着的人。

第二、人是一个复合体。人是有生命的人、有情感的、有理想的、有创造力的一种复合体。人在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中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每个人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六中系统中,即身心系统、经济系统、家庭系统、工作或学习系统、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人们每天都接受来自各个系统的信息,并通过人的反馈、控制、处理,求得发展,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第三、人是既有可塑性,又有创造性的。因为人是复杂的、多变的,所以人具有可塑性,管理中应该重视人的可塑性,通过教育培训、管理引导,提高人的素质、素养。人又具有创造性,这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靠自身的素质和智慧将各种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硬性资源和软件资源,科学地组合成人类更高的追求。人就是在这种相对适应自然和社会的情况下,对自然和社会进行改造,同时对自己也进行改造,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创造力,促进整个人类和人类事业的进步发展。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高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揭示了我国的发展是以人的和谐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最高价值取向的发展,这要求我们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必须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的人格、价值和贡献,致力于和谐社会的目标追求。

人的存在,是产生以人为本原则的前提与基础,但以人为本并不只是简单承认人的存在,而是要把握人的存在的主体本质。人作为世界上唯一能够进行自我创造、自我生成、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动的存在物,创造了自己的全部生活和整个历史,并且通过自由自觉、千姿百态的创造活动,获得人在人的世界和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肯定,不仅深刻地表现人的存在的目的,而且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原则的真实主旨,在于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即一切依靠人、一切为了人。

因此,在现代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原则关键在于弘扬人的主体性,唤醒人的自我意识,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这样,才能反映出人的世界和社会是以人为本的,人的世界和社会只不过是人的存在的组织形式。”①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把对人的管理看作是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抓住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灵魂。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应该成为一种富有人情味、使人感觉到温暖、充满内在激励的管理。

三、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应该以柔性管理为主要模式

从本质上说,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的管理。人是万物之灵,有思想、有需要、有动机、有抱负。人不仅有个人的利益和需要,而且还有理智、有感情。和谐理念的提出,要求我们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实践中,必须注重营造一种和谐融洽、团结协作、反应敏捷、坚忍不拔的氛围。出现问题时,要通过情感上的深层次沟通和交流,化解对立矛盾于无形之中,造就一种具有“天然”的亲和力的管理环境。这就是在和谐社会中的柔性管理模式。

柔性管理是当代人类社会文明化程度提高、管理理念进步的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基础是组织的文化精神和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其管理目标是通过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说服劝导的方式实现的,本质是在管理过程中把组织的意志变为个自觉行动的人格化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强调感情投资,能够根据不同时期企业员工需求层次情况 ,采用目标激励、示范激励、尊重激励、荣誉激励、关心激励、物质激励等形式多样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达到人力资源效能利用的最佳状态”②。在管理过程中,柔性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实现管理目标主要不是依靠外力和规章制度,而是依靠公平、民主、和善的氛围,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人力资源个体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真正做到心甘情愿、不遗余力地为单位组织不断开拓新的优良业绩。

柔性化管理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和谐理念。当管理者不再以繁杂的规章制度为中心,不再单纯凭借惩戒约束、纪律监督等手段进行管理,而是采用人性化的、柔性的、非强制性方式进行管理时,员工就能自觉地把自己最大的能力和知识奉献给组织,并把组织的整体目标和自己的个人目标统一起来。这种依托社会组织文化氛围和人们内心深处的人性善面、精神底蕴的新型管理模式,让人能够积极主动地适应工作、适应组织,努力完成组织的工作目标,从而达到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的和谐发展。

四、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以和谐发展为价值尺度

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社会。和谐理念的提出,要求我们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过程中始终把人力资源看作社会伦理实体,从道德的层面去规范和激发人的潜能、维系管理秩序,实现管理系统所有要素之间的和谐发展。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而不是机器,不是被奴役、被宰割、被控制的对象或工具;人有自己的人格,有自己的个性,也有自己的尊严。人性不是物性,人需要关心、需要爱护、需要理解、需要尊重。因此,在和谐理念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直接体现就是要尊重人,对管理系统中的每个人给予充满着人性的关爱和支持。这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的尊重:第一是对人的生命的尊重,让人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第二是对人的利益、权利的尊重,让人行使自己的权利和获取正当利益;第三是对人的个性的尊重,让人的个性得到健康培养与塑造;第四是对人的自由的尊重,让人始终能保持强烈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

同时,我们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还必须注意协调各种利益群体的矛盾关系。既要关注每一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还要尽力激发整个系统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调节人力资源系统中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形成积极向上并被全体成员认可的价值观和管理规范。这种系统的管理方式实际也是“尊重人”、以人为本等和谐理念的具体表现。此外,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一种具有价值意义的实践活动,其实践本身内在地具有社会伦理性质。这要求我们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实践中,必须关注人力资源与自然关系的伦理价值,将伦理道德的对象、主体推演到整个自然界,赋予自然界以内在伦理价值。即在管理过程中要从宏观上全面审视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重新调整人力资源的行为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价值与伦理价值的和谐统一,使人和自然、人和社会更加协调地发展。

总之,随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和谐”的管理理念在各种社会组织的管理实践中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有学者把当今新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提炼为三句话,即:“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这正是和谐理念下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价值体现。

参考文献:

[1] 恩斯特.卡西儿,《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6月版

[2] 2、《人、文化和社会》,

注释:

①徐龙福,以人为本的文化内涵及现实价值,

② 徐龙福,以人为本的文化内涵及现实价值,

上一篇:浅议我国自然资源的资产化管理 下一篇:中国农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