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学校管理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7-03 12:52:08

农村小学学校管理现状及对策

【摘要】通过调研提出传统形式下农村学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农村小学学校管理可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小学 学校管理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05-02

学校管理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学校的各种要素从而培育人的活动。也就是说,学校管理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遵循教育规律和管理规律所实施的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的活动,其价值指向是培育符合社会发展的人,同时学校管理主要是对人、财、物、信息和时间等各要素的统一协调管理。研究新形势下的学校管理现状及其对策,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人、财、物、信息、时间等的使用效益,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一、农村小学学校管理现状

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明显的长足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棘手问题。一方面,从整体上看,学校教育水平,特别是农村小学学校教育水平还不高,发展也很不平衡。另一方面,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体制问题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若干突发新问题彼此相互交错,造成学校管理出现诸多令人忧虑的状况,有些问题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农村小学管理现状,详细总结,笔者认为在传统形势下农村小学学校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在管理中统得过死

一是过分看重了工作程序,工作规程,把程序本身看成是至高无上的,无与伦比的,以致在具体的学校管理中墨守成规,死搬硬套,使广大师生员工在繁文缛节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果走向了初衷的反面,本想提高效率反而降低了效率,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二是程序标准过于细碎,以至于事事处处、一言一行都有明确规定,限制了老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部分学校要求教师批改学生作业时,只准批:“甲”、“乙”、“丙”等评语,每门学科规定了教师批改作业的次数而没有规定检查批阅的质量等。在平时的作业检查中只按规定检查评比,没有自。三是各级管理人员把程序看作是不可更改的金科玉律,广大教职员工只能遵守,学校形成校长(决策者)—副校长—各处室—教师(执行者)的机械化管理模式。所有这些,使学校管理在科学化、规范化的口号下管得越来越死,越来越僵化,以致师生思想僵化无法适应新时代、新社会的要求,培养的学生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将来在实际生活中处处碰壁。

(二)自主性越来越少

长期以来,我国采取的是中央集权的教育行政体制和计划经济模式,形成了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婆媳关系”,学校只能被动地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指挥,不能依法自主办学,从而严重影响了学校管理的发展。一是课程开放权下放后,很多学校反映教育行政部门的指令不明,没有方向,没有目标,不知如何去做。二是对校本课程开发,心中无数,对本校的优势、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要缺乏了解,编写不出适应本地区的地方教材,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没有实施,大多数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仍是空白。三是不能结合新课程有效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尽管大多数地方做了一些工作,但效果不明显,教师的专业成长受到限制。例如部分地区在每学期开学初,教育行政部门无视本地区各学校的实际,在教学辅导资料的订购方面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极大的限制了教师、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四是学生评价不合理。考试是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定的,哪个年级考哪门课程,以考试成绩给学校排名次,考评学校,于是学校以分数评评价学生,教师不重视平时评价,致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不到全面发展,培养的学生适应不了时展的要求。

(三)缺乏与外界的交流

我们农村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与社会直接接触很少,发展到极端地无视社会对人才需求数量的涨落和类型的变化,关起门来办学,闭门造车却夜郎自大,不相互交流,不借鉴学习,不参加社会实践,甚至不上课本中规定的社会实践课,造成学校对社会课程目标和内容调整反应迟钝、课程缺少地方特色。由于过分考虑安全问题,学生的社会实践便“流产”了,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等弊端。

(四)领导、教职员工的素质偏低

有些学校领导很关心学校教育的发展,但同时害怕改革创新,宁可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而不想改革,不大胆的闯,不大胆的试;有的受到现有利益格局的限制而改革不到位;有的对于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缺乏一种清晰的思路、长远的规划、明确的目标,以致出现一些错误的改革。在学校教职员工队伍中,有的领导做不到事业留人、环境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对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补充不力,造成知识与现实的脱节,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是学以致用的宗旨,更谈不上要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育有用人才之目的。

二、新形势下农村小学学校管理的对策

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必须体现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国家教育方针,要有利于新课程目标的全面实现。在学校管理上,“没有水平的管理是毫无作用的,没有思想的管理是毫无价值的,没有进取的管理是毫无希望的,没有质量的数量是毫无意义的”。为此,新形势下的学校管理应该进行必要的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坚持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1.坚持依法治校,让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度可查,规范办学行为

“干部是人民的公仆”,领导的工作就是服务于人民大众的工作。要真心实意地把教职工当作学校的主人,有事要多与教师商量交流,听取民意,以便做出正确决策。充分发挥教代会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依法行使审议建设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和对领导干部的评议监督权。凡是学校内与教职工切实利益密切相关的改革方案,规章制度,教职工奖惩办法等,都必须经过教代会审议并通过。发扬民主、群策群力,激发教职工主人翁意识,有利于校长将学校的良好意图转化为教职工的意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协同力、战斗力。

2.以人为本

师资是教育的脊梁,学校发展的源泉,直接关系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学校应该成为师资队伍成长提高的基地,学校管理者最大的贡献就是带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此,针对不同年龄,提出分层要求。如备课,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对中年教师则要求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有经验的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整理形成教学理论。抓住青年教师的培养,实际上就是抓住了学校的未来,抓住了教育的未来,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成为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以致成为名师,为学校发展夯实基础。

3.通过三条渠道,落实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名师出高徒,舞台出英雄。一是通过建立全方位的带教网络,层层带教,使青年教师干事有方向、学习有榜样。特别对一些持续发展有望的青年骨干教师推行“导师带教”制,结对帮扶制。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要有切实培养计划,建立教师教学成长记录袋,详细记载培养过程。二是舞台出英雄,让青年教师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教学大比武、举行公开课、优质课评比,论文交流等教学活动。三是氛围出人才。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合适的校园土壤、丰富的校园养分,让青年教师在优化的环境里迅速成长。

(二)深入落实教学的中心地位,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学校工作要切切实实以教学为中心。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课堂教学都是学校育人工作中一项最经常、占用时间最多、涉及面最大、内容最广泛的活动。课堂教学犹如一日之餐,实施素质教育,正餐还是要吃好,不能只靠零食。因此,在学校管理中要排除干扰,咬定青山,自始至终,突出教学工作的重要地位。课堂教学时,坚决反对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形式化,例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信口开河、漫无边际,使教学抓不住教材重难点,要求教师平时课堂教学要有新意,不要总是老一套。在课堂教学上,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推进研究性学习,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彼此相互讨论交流,重视合作方式的学习。为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提高教学授课水平和教学效率,我们对教学常规检查、质量检测、校本研究、骨干示范、“课改”典型教师的培养、教师的基本功、各种教学活动及竞赛活动等常规性的内容进行有效实施。

如何评价一所好的学校,家长普遍认为:好的学校,必须有好的声誉,而好的声誉,首要的是孩子在学校里学得好,学得有出息,毕业时能较容易地进入声誉同样较好的高一级学校。家长评价一所好学校的标准,无疑是一条硬标准。教育家们认为,好的学校,起码有三条:一、学生上课聚精会神,气氛活跃;二、课外活动龙腾虎跃、丰富多彩;三、学校管理井井有条。学校管理者要“沉”下去,走近教师,走近学生,走近课堂,走进教材。要经常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听课、评课。指导性评课必须一课一评,要有指导性意见,经常翻阅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作业,在备课上提倡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自身的知识经验,结合学生实际。教案设计与讲课要尽最大努力相符,经常召开不同形式的师生座谈会,教学交流会,利用适当场合与教师个别谈话,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要倾听教师对教学管理的意见或建议以及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学校管理者要经常参加学校里的教研活动,一起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方法,商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教育管理根本的转变,思想观念的转变不是自然的自发的过程,也不可能通过一两次学习就能完成,必须通过持久的科学的管理来实现。我认为学校管理者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发现新的问题,通过典型事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帮助教师领悟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同时,学校管理者要保持自己是一名教师的角色,教好一门课。要经常带头上示范课,自加压力以转化为动力,努力做到学有专长,教有特色、教有所成,这样,更有利于指导全校的教学工作,凝聚好师生的创新心。

(三)抓好基础教育,创学校特色

基础和特色好比两个翅膀,只有两个翅膀都硬了,学校才会腾飞。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提出高、大、远的要求,必定会拔苗助长适得其反。目前,成人写字水平低就是因为小学时基础没打好。夯实基础,就是围绕“身体锻炼好,行为习惯好,文化基础好”这三个方面,分解出许多具体要求进行训练。针对本地区学校班容量大,学生浮躁等特殊情况,要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常抓不懈,齐抓共管,一抓到底。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不能放松,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不能放松。在任何时候,都要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如果在小学阶段,应该读的没有读,应该看的没有看,应该做的没有做,那将是学生终身的缺失,终身的遗憾。我们要为学生的终身负责,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写字、学会读书、学会唱歌、学会做操、学会扫地、学会负责、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讲究科学,要按照科学规律办学,掌握和遵循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教育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相适应的基本规律。从本校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人云亦云,不赶时髦,扎扎实实做好基础,为学校特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艺术教学是学校的特色,要认真上好规范课,组织好大型活动,加强梯队建设,训练要坚持不懈,在各级各类的比赛中力争为学校争得荣誉。

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要解决这些学校管理中的问题,关键是要解决学校管理者的管理思想问题。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也就是说,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就是要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武装自己,引导教师、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这是学校管理的出发点,也是学校管理的归宿点。只要我们尊重教育规律,遵循科学的可持续的教育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求真务实,农村小学的学校管理肯定会上一个新台阶,素质教育也一定能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俞克纯.激励、活力、凝聚力[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2]陈孝彬. 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3]孙成志.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

[4]杨颖秀.教育法学[M].北京: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

[5]杨瑞勇,刘洪翔.义务教育与教育公平新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5.12

[6]肖川.教育的力量[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

[7]游政红.新形势下民族地区学校管理现状及其对策[J].湖南农机.2006.11

上一篇:谈谈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过程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