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

时间:2022-07-03 12:25:13

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

[摘 要]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在我国经济建设现代化和普及高等教育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本科教育。定位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地方院校,大多是近几年升格的专科院校,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路径方面,尚处于学习和试验阶段。结合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从应用型人才内涵的界定、能力需求等方面探讨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内涵; 能力;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10-0144-03

作者简介:王月(1973-),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会计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

一、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内涵界定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虽然各行各业都需要会计人员,但具体到实际工作中,不同行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不尽相同。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都开设会计专业,不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差异。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要有其特殊性,即要区别于高职类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也要有别于学术研究型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区别于学术研究型高校。学术研究型高校会计专业的生源质量好,学生领悟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即使在本科教育层次,学生也应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选择继续深造,希望将来成为该行业的精英。故该类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的是理论的应用性,培养理论应用型人才。教育任务倾向于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课程体系设置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在专业知识方面强调对本专业前沿成果的了解,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学生在认真学习会计理论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实践能力。

2.区别于高职类院校。高职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技能的运用,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或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在组织教学中要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培养懂理论、会操作的应用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就业目标主要定位于一线会计岗位,在人才培养方面以职业技能为本位,要求学生的知识技能要符合用人单位的专业岗位要求,熟悉相关会计法规与会计制度,能很好地完成记账、算账、报账等日常会计核算工作。

3.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应该介于前两类院校之间,即介于理论应用型和技能应用型之间的专业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目的要求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要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要同当地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密切结合,在强调理论体系相对完整、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特别要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专业应用型会计人才与高职院校类技术型人才相比要更加具有 “宽”且“专”的知识结构,要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岗位适应性,要有更强的实践应用能力,能较快地适应岗位的需求。这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是“通才基础上的专才”,即要求系统掌握会计学的专业知识,精通会计业务,又要求精通与会计相关的经济、管理、财务、金融等方面的知识,能从多视角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

二、对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能力需求

关于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并于1999年了胜任能力框架。相继英国特许会计师协会(ACCA)、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GA)、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均进行了相应研究,并提出了能力标准或能力框架。考虑到我国与发达国家具体情况的差异,我国学者刘玉廷(2000)、邓传洲、赵春光和郑德渊(2004)、林志军、熊筱燕和刘明(2004)、陈检生(2005)等也先后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按层次划分,可将会计人员职业能力划分为低层、中层和高层三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职业定位与能力要求;按功能分析,将我国职业会计人员的业务范围分为五个方面,即控制和风险管理、财务管理、税务服务、业绩评价、信息和信息技术服务,按其功能导出能力需求图;按能力内涵分析,我国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能力主要包括知识能力、技术能力和职业价值能力等。

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专业应用型会计人才应具备职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能轻易被竞争者效仿或替代,主要应具备以下几种能力与素质:

(一)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素质

健全的人格是对一个人整体个性的综合评价,是意志力、凝聚力、适应力等多种能力的组合,表现为极强的适应能力、钢铁般的意志力,以及矢志不移的执着心态等。具备健全的人格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健全的人格所产生的魅力是吸引其他人的重要因素,具体展现为一个人的语言表达、问题解决、人际交往以及应对挫折等多方面的能力。而拥有强健的体魄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前提,也是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结合会计行业的职业要求,则可具体体现为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和成熟的价值观。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是会计人员在会计事务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各种行为规范总和。“诚信、真实、公正、可靠”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会计人员必须要有健康的心态、抵制金钱的诱惑,要有较强的法制意识,正确对待名利,做到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观。

(二)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知识是对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认识的积累,可包含科学文化知识、相邻专业知识、本专业知识等。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时代的要求,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在具备记账、算账和报账核算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具备对宏观形势的理解能力,即具备理解市场经济内涵、把握经济发展脉搏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即通过财务报告对企业进行全面、透彻、综合地分析,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利用财务报告等信息资料,结合企业管理中的落后环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职业判断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经济事项日益增多,而会计准则日趋简略,会计人员应该具有敏锐的、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如实地确认和计量财务状况,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财务管理能力,参与企业投资、融资决策,帮助企业理财,要能为企业经营创造价值,并协助企业建立具有实质竞争力的服务;内部控制能力,承担起企业内部规范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等工作;熟练掌握会计法规及国内国际会计标准的能力,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国际贸易、国际投融资等经济交往越来越多,会计人员除应熟悉掌握国内的会计法规外,还应熟悉国际会计准则。

(三)全面的实践能力

实践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可缺少的途径。所谓实践能力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会计实践能力包括技术能力、操作能力;广义的会计实践能力还包括社会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能够处理好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会计学专业应用人才的实践能力,应当从广义的角度去理解,包括一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一般实践能力主要包括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外语能力等;专业实践能力就是学生运用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则是应对当今时代所出现的新问题,新课题的能力,即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为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则要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这也是价值观养成的一部分。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是大学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主宰学习生活,积极主动地参与每一个过程,探求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自主、自觉、自律、自强的习惯。对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环境等方面都能够主动做出选择、控制或调节。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会计学专业人才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吸收、更新知识,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适应变化发展的社会需要。正如壳牌石油公司企划主任德格所说“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或许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

三、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

(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每一所高校培养目标体系中的基层目标,是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等学校中的具体化,是一所学校办学特色的具体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不能同质化,要充分考虑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生源质量等,不能偏离现实,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作为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学生尤其要注意和市场需求接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让学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为此,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精通会计业务,熟悉国际会计惯例,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修养,富有创新意识,有较高外语和计算机水平,能在企事业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能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调整和改革现有会计课程体系

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选修课、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组成,课程性质又分为任选课和必选课。公共课,如英语、计算机、数学、管理学等课程的设置要与会计专业结合,使学生能系统地运用这些学科的知识来分析会计问题。会计专业基础课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拓宽会计专业课的范围,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教学实践环节必须突出,实践课时安排必须充足,则课程体系主要以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构成,在增加核心专业理论教学课时的同时,注重完善实践课程体系,如构建会计学认知实习、专业模拟实习、跨专业综合实习和实践基地实习等课程,加强校企合作,根据区域内行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力。

(三)打造优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教师的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策略。地方本科院校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广纳贤才,做到有目标、有规划、有措施;并且在政策、经费、时间上保证和鼓励专任教师参加研修培训、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同时可加强校企合作,联合培养青年教师,鼓励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会计实践经验,定期研究、分析企业会计实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教师的实践经验间接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其实践能力。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因材施教,在解释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合理增加案例教学比例,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等。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不断探索新的知识,提高教学水平,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丁晔.高校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财会通讯,2011(8):29-30.

[2]阳秋林,唐洋.论一般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13-115.

[3]潘煜双.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差异性思考—兼论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践特色[J].会计之友,2010(3):115-118.

[4]周宏,张巍,宗文龙,杨雯.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与会计人才评价研究[J].会计研究,2007(4):83-89.

Abstract:Appli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s a new kind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s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the popularity of higher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one kind of local institutions which upgraded from colleges,mostly located in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is still in the learning and test phases.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o establish cultivation path in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of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points out the paths such as defining the implica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what are the ability needs.

Key words: applied talents; implication; ability;path

上一篇:高福澜上任八个月 沃尔玛回归采购集权 下一篇:日系三杰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