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式课后作业在提高解剖学课程教学效果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02 11:29:20

发散式课后作业在提高解剖学课程教学效果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R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2-0331-01

【摘要】目的:探讨发散课后作业提高解剖学课程教学效果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将我校2010级某专业全体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以传统形式布置课后作业,实验组以发散式课后作业为主,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期末卷面成绩及对教学意见的反馈情况。结果:实验组在期末卷面成绩及课程安排、作业易接受度和课程学习兴趣等几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发散式;解剖学;教学效果。

近年来,由于学生数目的增多,教师教学任务的日益加重,学生及教师对于课后作业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由于课后作业缺乏统一要求,在质与量上都难以准确把握,往往会造成学生在课后不能自主复习或不知道如何复习,严重的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解剖学作为基础医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是医学新生接触的第一门医学专业课程,对医学新生打好医学基础,提高操作能力有重要意义,且如果学生在入门阶段即囫囵吞枣,不能很好的把握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会对医学新生未来的医学学习在兴趣与动力方面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1]。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探讨医学课程课后作业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及效果的作用,我校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解剖学课程课后作业项目进行了改革,以发散性练习取代了传统的课程习题在提高学生对课程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文研究对象为我校2010级某专业全体学生,总计148人,随机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两个教学班,每个班级学生来源、男女比例、入学成绩等相关指标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将其中一个班级所有学生归为对照组,按传统传统方式布置课后作业以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另一班级所有学生归为实验组,根据我校制定的《发散性课后作业指南》布置课后作业,具体内容包括:课时内知识结构树归纳、解剖系统内知识点网状连线,研究背景与方法概述及新技术进展等项目。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定期组织的答疑及对优秀作业进行点评活动,并被告知作业完成程度将占据期末成绩的40%左右。为保证组间具有可比性,要求两组在作业量及耗时方面大致相同,教师答疑时间与点评反馈频率相近。在学期末两组研究对象同时参加统一内容的期末评定,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在试卷卷面平均分方面的差异,同时,在考试结束后发放课程反馈意见表,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内容以1-5分形式让研究对象给与评分,反馈意见表不记名,只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数据收集与统计,并比较两组各项反馈得分的差异。

1.3 统计方法:所有数据经epidata双向核查输入计算机,经SPSS17.0行t检验,比较两组期末卷面成绩及反馈意见得分间差异的显著性,α=0.05。

2 结果

2.1 两组对象期末成绩卷面分值的比较:实验组74人平均分(82.67±15.81)分,对照组74人平均分(71.53±15.28)分,统计量t=4.39,P

2.2 两组对象反馈表得分情况的比较:实验组在反馈意见的五个维度与对照组比较,其中课程安排、作业易接受度和课程学习兴趣三方面得到了更积极的评价,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对象反馈表得分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一方面,医学知识内容繁杂,医学新生短期内难以适应。另一方面,医学知识是不断发展的,仅凭课程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学会如何自己探索未知医学知识,掌握获取与吸收新知识的方法,这无论是对于医学工作者或者是医学生都是非常必要的。发散性学习就是一种以研究性学习方式为主的学习手段[2]。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学习,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同时我们也发现,从中学升入高一级的院校,在压力骤然减轻及学习内容开始走向专业范围的情况下,一些同学变得不知所措,不知道要如何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甚至不知道要学些什么,作为教学工作者,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度过这段学习环境变化的转型期,从中学时被动的接受所有知识转向能主动的获取与吸收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研究对象的期末卷面平均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凌惠华.解剖学课后作业对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3):65-66.

[2] 施志方.初中语文开放性家庭作业额设计与操作策略[J].新课程,2010,16(4):131.

[3] 金海峰.形成性考核模式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11,16(8):439-441.

作者单位:234000 安徽省宿州卫生学校

上一篇:基于计算机管理的嵌入式临床路径开发与应用 下一篇:探讨护理差错原因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