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

时间:2022-07-02 05:27:10

浅谈怎样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使他们掌握阅读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拓宽思维空间,提高认识,丰富知识面,让学生在对作品的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

【关键词】提高 初中学生 阅读 能力

中学的阅读教学活动是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因而它本身就是一种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就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而言,不仅有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听讲,而且还要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发表看法、朗读课文等等。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听话、说话、写话能力,都是极其有益的。此外,通过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了各种典范文章,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词汇,掌握各种句型,了解了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表达思想情感的方法,理清了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思路,因而能使中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通过分析与综合、想象与联想、归纳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等反复的、有规律的积极思维活动,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或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阅读能力的提高,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性之一。

一、阅读方式的训练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是由先天因素,后天所处的环境,教育以及个体的实践活动几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就中学语文教学而言,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严格训练来实现的。

我在阅读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的读书方法指导,通过读可以训练中学生说话时发音正确,句逗分明,语气连贯,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这样有助于深入理解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巩固记忆,丰富想象和陶治情操。

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阅读教学:

(一)朗读训练。朗读时对学生提出要求。1、初读,读准字音,读通词句,不添字漏字。2、研读,理解性的读,理解课文内容,解词,析句,掌握本文的主要意思,弄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3、品读、情感性读,读出语气,语调,体验文中我们一家对叔叔的情感变化。

(二)默读训练。加快阅读速度,学生一边读、一边想、一边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很快回答教师的提问。在《我的叔叔于勒》这一篇课文中,准备问题;我们一家开始盼叔叔回来?后来见了叔叔为何又回避?

教学生掌握默读方法,学生在默读中眼脑并用,边看边想,读思结合;教给学生如何调动想象、发挥联想、进行思维、运用记忆的方法,从而培养提高默读理解的深度和速度。

(三)复述训练。复述有助于学生加深对问题材料的理解和巩固记忆,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有助于锻练学生语言的精确性、生动性、连贯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可以检查学生对阅读材料掌握的程度等。

如鲁迅的《从百草原到三昧书屋》,学生进行复述时,要求:用普通话,做到口齿清楚,声音响亮,神态自然大方得体,取舍得当,能正确表达原文的思想或情感。用词合理,语言通顺、完整、流畅,有适当的情感和语调,尽量引用原文中生动优美的词句。在复述的过程中,不可避免有的学生水平差,表达能力欠缺,会有表达不到位的可能,但是,只要学生已经尽自己的所思;尽自己的所能去表述了。我们当老师的要学会放低要求,多给予学生鼓励;要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激励他们去发现以众不同的地方,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养成独自思考的习惯。

二、阅读个性心理特征的训练

对于中学来说,阅读心理特征训练,应注重从三种思维训练着手,即:动作思维训练、形象思维训练、抽象思维训练。因为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理性认识活动的过程。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理性认识活动过程;思维训练对形成和提高阅读能力十分重要。

1、动作思维训练,它是实践思维。在教学活动中展开,借助于动作为支柱而解决问题。

2、形象思维训练是具体思维。是人利用已有的直观形象去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对于中学生是至关重要的,形象思维的心理因素主要有联想、表象、想象、情感等。需要中学生在阅读中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某一观念想起另一观念;由已经想起的事物或观念而想起另外的事物或观念。

如:朱自清《背影》可以让学生联想,想象朱自清父亲背影渐渐远去时,朱自清的情感怎样变化?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自己的立场、观点和生活经历去体验。这样便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抽象思维、发挥学生思维的积极作用,学生便会产生满意愉快、赞赏、尊敬的内心体验。

3、抽象思维是创造思维。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以及认知能力挖掘扩散,充分想象,去探索新知的过程。学生本人的发现,对于老师来说也许并不新鲜,然而对于学生本人来说,是一种新的发现,我们应对他们合理的地方或缺点给以鼓励,用肯定的目光善待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促进他们大胆探索,勇于进取,积极向上的探索精神。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

中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根据实际需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而有助于系统、深刻地理解、掌握阅读内容,巩固记忆、从容应用。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边思考的习惯,充分调动眼、脑、口、耳、手等多种感官的综合作用。教会他们边读书、边圈点、划线、批注、摘录、记笔记等方法,养成如所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培养学生专心阅读的习惯,通过专心致志的阅读,使学生把听、说、读、写四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地进行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通过对语言文字正确理解,深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认识。

四、学会处理好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之间关系

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语文课外活动中最常见、最普通、最广泛、也是最重要的活动形式,它对激发中学生的读书兴趣,拓展语文视野、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有十分特殊的意义。

平时,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同学之间相互推荐好书,相互借阅。到学校图书室借书看、不仅只看《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钦差大臣》、《复活》、《罗慕路斯大帝》等古今中外名著。还可以根据自己爱好选读一些健康的作品,增加阅读量,开发学生智力,培养阅读习惯。古人所说:“书道无止境,博览自成家。”博览得需要有大量的课外书籍作补充。学生的认识结构是先天素质、后天实践、课外吸收三方面组成,课外阅读可借鉴古人、名人、名家好的经验,汲取名家精髓作为己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结构,也使其阅读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

以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促课内,课外以“精”取胜,课内以“博”为佳,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课内课外相辅相成,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上一篇:学校班级管理初探 下一篇: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