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运算水平

时间:2022-09-05 01:37:31

如何提高学生的运算水平

每次在批改数学作业时,我都会因为学生计算出错而感到可惜和生气。在计算时经常少写,错写,多写,漏写数字和符号,使作业中的错误很多。面对一个个红圈,闭目反思,分析学生爱出错的原因,我有所感悟。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往往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原来总认为是由于孩子粗心大意,马虎造成的,但细细想一想我应该客观分析一下造成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要对基本运算技能的标准和运算技能培养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以下几点是我对如何提高学生运算水平的点滴体会。

一、基本概念的理解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基础

计算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计算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使学生会算就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和算理的掌握。《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教学时应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在教学时,应结合实际问题理解算理,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理解和牢固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即与计算能力有关的基础知识,主要指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内容。在计算中,基本概念就是数位、计数单位和进率,尤其是计数单位这个概念,对于计数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法,他们最核心、最本质的就是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核心概念如果掌握了,在课堂上对孩子来讲,就创造了一个前提条件。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建立了知识和知识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教学“21X3”时,教师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问“你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先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解决办法并写一写,然后通过教师巡视会发现学生会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然后请用不同方法的学生上来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么想的?这样给了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重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他们的创造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对这道题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有效的训练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障。

在计算练习中,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一步。根据计算形成的各阶段的特点,应适当地分配练习的次数和时间,技能的形成和巩固需要有足够的练习次数和时间。比如在分数四则计算教学中,常常有一些学生计算正确但计算结果却错误的情况,出错的原因在约分、通分,或互化等基本技能上,反映了学生在基本计算技能方面存在不足。在练习中,就有必要采取措施,有的放矢,加强训练。另外,在计算练习中,要帮助学生小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利于他们熟练运用基础知识进行计算,不断提高计算能力。还有计算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但要注意练习的数量要有个度,不能只要量不讲质,搞题海战术,就会适得其反。一般,在计算教学的一段时间,每天早晨我们会做4至6道题的计算,课堂中可以做1、2道题,这样随着时间的拉长,练习的量会逐渐减少,这样一直坚持,错误率就会降低。但是还有部分学生本身缺乏勤奋学习的精神,再加上计算本身又枯燥乏味,缺乏情节,学生遇到题量较多时,易产生抵触情绪,不愿计算,严重的可影响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首先要注意对题量的控制,其次计算形式要多样,除了计算题,可适当增加一些判断、选择题,趣味题,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口算练习是提高计算技能的有效方法

在四则运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准确和熟练程度的制约。而由于口算等基本功不过关,计算法则的不明确,没有形成基本的计算技能技巧,这是计算失误的一个主要问题。因此,要加强口算的教学和训练,切实打牢计算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要做到适时、适度、适量。可以利用课前两分钟进行口算训练。我在教学时让学生课前轮流出12题口算题,出得好的评为“口算明星”。由于学生的程度不一样,出题的类型也各式各样,又因为题目是学生自己出的,学生做题的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活跃。最后用开火车进行反馈。

四、重视培养学生估算能力

估算是保证计算准确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系统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估计出的数的大致取值范围,为计算的准确性创造条件。如:教学《整理书包》先出示主题图一个书架有12层,每层14本,150本书放得下吗?先让学生独立估算,集体反馈。①、14×10=140(本)②、15×10=150(本)当然估算只能发现计算中的明显错误,并不能代替计算和验算,只有把估算、计算、检验相结合,才能保证计算的正确、迅速、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和能力。所以接着让学生求出这个书架能放多少本书?并与估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

又如: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体育场》时,出示教学挂图让学生估计一下有多少观众?多数学生看到题目觉得十分困难,“老师,密密麻麻的人我们怎么估计呀?”学生显得无从下手。为此,我在教学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充分发挥有升的带动作用,让他们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估算方法,估算的结果数据,再由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鼓励每个孩子表述自己的思路和理由。所以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只有更加深刻的去感受、去领悟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才能自觉的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五、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证

有些学生认为计算题是“死题目”,不需要动脑思考,忽视了对计算题的分析及计算后的检查;有些学生认为计算题枯燥乏味,每当看到计算步骤多或者计算数字大时,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缺乏耐心和信心,因此计算就不准确。还有部分学生由于计算书写马虎,字迹潦草;无论数字大小,是否熟练一律口算,不愿意动笔演算;有的演算不用演算纸,而是随意在桌子上 作业本或者试卷背面和边缘上演算;计算结束后也不会运用估算和验算等方法认真检查。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计算时要求学生认真审题,不要盲目地没有审清运算顺序就简便运算,如 15+5 ×(1 -0.5),学生错误地算成20×(1 -0.5) ,其次,计算时要严格规范计算过程,解题时,要求学生做到计算格式规范,书写工整,作业和卷面洁净,即使是草稿,也要书写工整,字迹清晰,当学生计算出现错误后,既要让学生检查计算过程,也要求学生找草稿中有无错误,计算时要让学生养成自我验算的习惯。长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就能养成一种较好的学习习惯了。同时,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批改作业及时、规范、认真等。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树立坚强的学习信心,计算时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碰到数据大,步骤多的题目要冷静分析,逐步计算,课堂上,多让后进生解答一些较简单的题目;课外应根据他们知识和技能的缺漏,加强个别辅导,逐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多表扬、鼓励,他们努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还要培养学生耐心检验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计算时做到百分之百的正确是不太可能的。为此,在教学时还应教育学生养成计算后认真检查演算的好习惯,把检验当做计算题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检验时要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一查数字及预算符号是否抄错。二查计算过程、计算结果是否有误。同时要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合适的验算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交换加数乘数等验算方法。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学中要减少学生计算的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采取相应的对策,就能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重点是准确理解有关知识,熟练有关运算的方法、步骤。随着运算技能的形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

[2]《小学数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

上一篇:课堂因我而精彩, 我因课堂而提升 下一篇:与生命同行 为校园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