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质量成本管理研究

时间:2022-07-02 02:39:58

建筑行业质量成本管理研究

摘 要:质量是生存之本,这已成为了建筑行业的普遍共识,即均意识到建筑市场的竞争实质上就是质量和成本的竞争。质量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全面的工程,它涵盖了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因此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成本管理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建筑行业;质量成本管理;效益

“提高经济效益的巨大潜力隐藏在产品的质量中。”质量为根,效益为果。在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要生存发展,就要正确定位发展目标,保证建筑产品的经济性。即将质量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质量水平保持在最佳状态,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得最理想的质量收益和经济收益。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成本管理制度,对建筑过程进行全程质量成本控制和管理,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以求得长远稳健地发展。

1 建筑行业质量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1.1 建筑行业发展前景概述

我国建筑业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从最初的完全计划经济发展到今天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化进程孕育着商机;公用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开辟了市场发展新空间;入世带来新机遇。我国建筑企业在这样良好的发展环境中不断拓宽市场,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日趋提高。近年来建筑业产值和规模屡创新高,每年市场规模均高达数万亿。见表1。

1.2 建筑行业质量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1.2.1 企业全员质量成本管理意识不高。

企业全员质量成本管理思想比较淡薄,质量成本控制意识不强,具体要求和措施没有落实到企业的各个职能、层级和项目上。很多建筑企业现在基本都设立了质检和财务部门,对建筑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和成本核算。这也导致了很多人狭隘地认为质量成本管理应是质检和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没意识到这是企业全员各部门的共同职责,严重影响了企业内外部质量成本的控制和管理效果。

1.2.2 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内容不全面。

许多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对质量成本管理形成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认为只要对实际发生了的质量成本进行记录、归类和计算,做好事中控制即可,却忽略了科学的事前预控和事后考核的重要性。更有甚者,一些企业把质量成本的升降作为评价质量成本管理水平的唯一标准,而没有站在全局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忽略了企业整体质量成本管理效益水平的高低。

1.2.3 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体制不健全,责任不明确。

随着建筑市场向着功能多样化和扩展性大等方向发展,建筑主体也呈现出了多元化趋势。且施工人员流动性频繁,施工不连续等因素都导致施工项目分割,责任难以落实明确,出现管理职责混乱的状况。许多施工企业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没有设置健全的组织结构和完备专业的管理人员,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

1.2.4 传统质量成本观念存在认知偏差。

传统质量成本最优观认为企业的预防鉴定成本为可控支出成本,而内外部故障成本为不可控的损失成本,两者为此涨彼消关系。即认为企业预防鉴定成本投入增加可以降低企业内外部质量损失成本。当预防鉴定费用投入减少时,次品率会增加,而后,内外部损失成本也会增加。他们却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即产品质量取决于员工的工作质量,检验只是事后保证而已,并不能产生高质量产品。

1.2.5 建筑施工材料监管不严。

建筑施工各种材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建筑产品的质量好坏和安全性是否达到标准。但是有些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追求高利润及管理责任不到位,对建筑施工材料的购销与保存缺乏有效的监管,常常出现以次充好或严重浪费等现象,无法达到要求的质量使用标准。这样不仅增加了企业成本,还为后续质量成本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1.2.6 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事故频发。

一些企业为了减少施工成本,在安全设施投入上能省则省,导致很多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实施少,防护质量差。各级安全管理人员不落实,造成施工现场安全工作没人管,对出现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做出整改。对工程项目质量监控不力,易导致建筑产品质量低劣,进而加剧停工、返修成本;如若发生安全事故,则会产生事故成本,使得企业总成本上升。

2 建筑行业质量成本的控制和管理

建筑行业质量成本的控制和管理核心是在保证施工材料质量、工程质量、产品质量和工期等达到设计标准的前提条件下,对施工项目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采取一系列的监督和控制措施,确保建筑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全面控制和管理。

下面从三个框架对建筑行业质量成本的控制和管理进行分析:

2.1 质量成本的事前控制和管理

质量成本的事前控制和管理是指在项目工程开工前,对影响施工质量成本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前规划、审核、监督和控制,是建筑企业做好质量成本管理和控制的前提条件。

建筑企业在施工准备过程中需完成的工作有确定好招标书与施工合同、参加由建设单位主持的设计技术交底会、收集现场资料、施工组织及专项施工方案设计、工程文件编制申报发放技术资料及物资需要量计划的编制等。也就是,企业需要对上述内容进行质量成本的控制和管理。下面从各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2.1.1 施工现场准备的质量控制

建筑企业在实施建筑施工前,必须做好完善的施工现场准备工作,以便降低施工过程中产生各种质量偏差而引起的质量成本。工程测量是进行事前质量控制的基本工作,是施工准备过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应该先派专业的测量人员进行基准点、基准线、标高、施工测量控制网复核、复测等工作,并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工作。只有在测量结果经项目经理部审核通过后方可施工,以保证之后的施工质量。

2.1.2 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的质量控制

施工图纸是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开展工作的最直接依据。现阶段大多对施工进行监理,设计监理很少,而图纸中的差错、遗漏难免存在。因此在项目质量计划编制前,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员应熟悉图纸并进行全面细致的图纸会审工作,将图纸中的质量隐患与问题消灭在施工之前,使设计施工图纸更符合施工现场与顾客的需求,避免返工浪费及质量设计成本的发生。

2.1.3 竞标、施工合同的质量控制

在竞标施工项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应要严格审查招标人的主体资格和其建设工程预先审批手续是否完备,还要记得防范投标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同时还应该要做好合同质量损失的防范,如合法性缺陷、风险性缺陷、严谨性缺陷、同级分包商责任归属缺陷及下级分包商资质审核缺陷等。施工合同签订后,项目经理部应该建立严密的工程项目管理机构与严谨的质量保证体系,要求各部门、各层级以各自的工作质量来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2.1.4 材料设备、劳力准备的质量控制

项目经理应事先保证分包工程与采购工作处于控制状态下,谨慎地选择材料及设备供应商。还应该对全体施工人员强化质量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与培训,使得整个施工过程能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

2.2 质量成本的事中控制和管理

质量成本的事中控制和管理是指对质量成本形成全过程进行分析控制,即从工程项目开工到竣工的生产全过程进行控制管理。这是建筑行业进行质量成本控制和管理的主体部分,在这一阶段各层级、各部门管理人员应按质量成本计划进行审核,加强质量管理成本、质量实体成本等的控制和管理。

建筑企业在施工生产过程中控制,主要是需要做好技术交底控制、机械设备控制、材料物资控制、人工耗费控制、施工环境控制、施工进度控制、安全质量控制等等工作内容。合理投入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以保证故障成本、质量实体成本和间接失败成本的少产生。

2.2.1 技术交底质量成本控制和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中所谓的技术交底是指在工程项目开工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待,使其对过程概况、工程特点、技术质量要求、施工方法与措施等有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避免因情况不明而导致的技术、施工质量事故的发生。在施工生产过程中,项目技术负责人提出的有关施工方案、技能措施及设计变更等要求,须在工程执行前向施工执行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

2.2.2 机械设备的质量成本控制

施工机械设备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基础,它的条件状况直接影响着施工项目的质量和进度。机械费的开支在建筑总成本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在选择机械设备方面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机械设备性能、施工工艺和方法等因素,还要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确保机械设备的优秀率,充分发挥其效能,使其处于最佳使用状态,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2.2.3 施工材料的质量成本控制

施工材料费是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成本控制和管理的重点。工程材料的质量是工程项目质量的基础与前提,如若工程材料的质量不符合工程项目质量的要求,那么建筑产品的质量也不可能达到要求。材料费用的开支在建筑产品成本总额中占有着很大的比例,因此建筑企业必须做好施工物资准备,编制好施工材料供应和设备预算计划。企业部门应该根据施工方法、施工进度计划来确定物资的需要量和进入施工场地的时间,从而决定向供应商订货的时间与数量。在施工场地的材料应该按规定方式在指定地点储存或堆放,以满足文明施工和现场有序管理的需要,同时达到质量成本控制和管理的要求。

2.2.4 人工费用的质量成本控制

施工人员是项目施工的主体,一个工程项目的完成往往需要大批的施工人员,且其流动性也较大。建筑产品与工程的质量受到参与项目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设备操作人员与简单劳力人员劳动质量的限制。因此企业应从人员费用支出方面着手,提高人员整体素质水平和人工效率,强化施工人员的质量成本管理教育和培训,增强他们的质量意识。管理部门可以建立质量薪酬体系,用合格的施工质量来考核和评价施工人员的劳动量,以促进施工人员不断提高施工质量。

2.2.5 施工环境控制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影响建筑产品和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很多,有自然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经济环境,如资金、价格等;技术环境,如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要求等;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等;社会文化环境,如人们的要求期望、信仰与风俗习惯等;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劳动工具、施工环境作业面积大小等。

各个环境因素对建筑施工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企业应该根据项目工程的特点与具体条件,采取积极的措施对这些环境进行有效控制。施工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的顺利进行与否及施工质量的优劣。规范施工现场,实现文明施工,协调好各方关系。而且建筑企业应该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即使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环境因素多又复杂多变,但是只要提前主动地采取积极有效的防御措施政策,由环境因素导致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还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的。

2.2.6 施工进度控制

施工项目的进度控制是指在执行过程中,经常核查实际施工进度,与在既定工期内所编制的最优施工进度计划表作比较,如若出现偏差,则立即分析产生的原因和对工期的影响程度,采取调整措施,使之倒回正常轨迹,适当缩短施工工期。如此不断地循环反复,直至工程竣工验收完成。

施工进度控制方法主要是规划、控制和协调。施工部门定期收集数据,预测施工进度的发展趋势;随时掌握施工过程持续时间的变化情况、施工内外部条件变化及因设计变更等原因引起施工内容增减而导致的施工进度的变化因素,分析研究;做好应对施工物资技术供应的准备工作,编制年度、季度和月度过程计划。

2.2.7 安全质量控制

建筑产品的质量是在施工工序中形成的,而不是靠事后检验出来的。建筑企业应把保证施工质量的重点从事后检查审核转向事前控制管理,做到施工人员、建筑材料、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的安全保证,达到质量标准。确保施工中不出事故,减少人身伤亡和损失成本。

2.2.8 质量控制点控制

质量控制点是按产品制造过程中必须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和环节,由质检部门、技术部门和生产车间共同认定,并经项目经理批准。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点有控制裂缝的产生;钢筋工程的控制点有墙柱钢筋位移、钢筋接头位置错误、箍筋弯钩不足135°等;砌筑工程的控制点有拉结筋任意弯折、墙体凹凸不平、拉结钢筋不符合规定等等。

2.2.9 间接费用支出的质量成本控制

施工间接费用包括建筑施工企业故障成本中的罚款、诉讼费用等等,也包括质量过剩成本、间接失败成本等等。建筑企业应该做好全局控制工作与信息反馈有机结合,将施工间接费用降到最低,从而减少质量成本总额。

2.3 质量成本的事后控制和管理

质量成本的事后控制和管理是指在项目工程竣工验收阶段,对质量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其目的在于对实际发生的质量成本与标准质量成本的偏差分析,为下次工程质量成本控制提供经验教训。企业应做好直接损失成本与间接失败成本等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

此阶段的质量成本主要是由索赔费用、退货损失、保修费用、降价损失、处理质量异议的费用、信誉损失等等因素导致的。企业可以设置专业处理团队,运用其专业知识,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减少不必要的质量成本支出。

单位工程竣工后,必须进行最终检查和实验。专业技术负责人应按国家规定要求收集整理材料、设备、构件的质量合格证明材料以及各种实验试验资料等质量记录。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技术、质量、生产等有关内容进行检验评定。在检查验收时,对查出的施工质量缺陷问题应予以纠错指正,之后再验证以证明质量符合性,确认建筑产品、工程质量达到合同要求。然后参加由建设单位组织的各方主体参与的竣工初验、验收程序,签订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书或住宅质量保证书等。

3 结论

长期以来,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比较普遍的做法是着重关注项目工程质量成本的控制,但不重视其他阶段的控制,这就缺乏一个系统性、全局性的观点来对待质量成本控制问题。

通过分析研究,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成本控制是整个项目目标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是项目成本管理的重中之重。它要求项目负责人对施工项目的质量、成本、进度、材料设备、文明施工等都有个正规化全方位地管理,使得各阶段有条不紊地进行。实施质量成本控制和管理,对降低工程项目质量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高企业员工质量管理意识和劳动主动性均有积极正面的作用。同时还能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朱兰.质量控制手册.麦格劳-希尔图书公司,1951.

[2] 陈超.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研究.中南财经大学院报,2007(5):31.

[3] 尤建新,郭重庆等.质量成本管理.石油工业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

上一篇:新疆制造业能源消费预测研究 下一篇: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因素的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