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带息负债研究

时间:2022-10-28 05:13:49

建筑行业带息负债研究

【摘 要】带息负债的运用在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同时,对企业把控风险的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资金管理者应通过构建带息负债的管理体系,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增速企业发展。

【关键词】建筑行业;带息负债

带息负债是反映企业债务风险的分析指标之一。带息负债的形成在满足企业扩大规模、增速发展的同时,加大了企业的债务风险及偿债压力。企业的资金管理者需要在财务风险、资金的使用效率、融资成本等方面努力达到相对的平衡。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带息负债的深度研究,无疑是用好这把双刃剑的必经之路。

一、带息负债的含义和来源

企业负债由不带息的经营性负债及带息负债两部分组成。不带息负债是指企业赊销形成的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带息负债包括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应付票据、应付利息等。带息负债来源于企业为满足大规模发展及开展投资等活动进行的筹资。带息负债率是企业的带息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未来的偿债压力。该指标越小,企业面临的偿债压力越小,债务风险越小。行业因素对带息负债率的影响较大,能源、电力及酒类行业的带息负债率普遍较低,行业龙头甚至没有带息负债。可以实现较低的资金使用成本与较低的偿债压力双丰收。而建筑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企业,较多资金依赖于负债。即使是行业龙头,也很难实现零带息负债。

二、带息负债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1.带息负债的正面效应

带息负债的利息费用可在税前抵扣,产生节税效应。相比股权融资而言,负债融资的资金成本较小。在通货膨胀时期,负债经营可将货币贬值的风险转嫁给债权人,比企业通过自身积累的资本扩大再生产更有利。因此适当利用带息负债可筹集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扩大经营规模的同时利用财务杠杆,提升企业的发展速度。

2.带息负债的负面效应

带息债务融资要求企业必须到期还本付息,利息支出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债务到期还款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增大了财务风险。过度负债会导致企业再筹资能力下降,过高的带息负债规模及带息负债率将使企业面临资金成本高,债务风险大,偿债压力大的局面。如不能到期足额还款将会影响企业的信誉,甚至出现债务危机破产倒闭。

3.带息负债的变化和影响因素

当企业的现金流状况、资产债务结构、盈利状况不同时,债务风险及偿债能力的强弱是不完全对应的,经济效益与资产的质量将影响企业债务风险的承受能力。带息负债比率的变化可能来源于企业经营能力的下降或者面临较大规模的筹资。企业在分析指标变化时,不能只比较指标数据的绝对值,还需关注带息负债的规模和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关系、债务利息和企业经营收益的增长速度之间的对比关系,并结合生产经营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控制。

三、合理运用带息负债,提升企业的发展速度

带息负债的存在加大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增加了财务风险,同时又带来了财务杠杆效益及抵税的效果。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既要考虑获利能力、企业的发展规模、也需考虑企业资产的流动性情况。为了合理利用带息负债,应从以下七个方面入手,加强资金管理、控制债务风险,提升企业的发展速度。

1.推进大客户营销模式,利用客户资源分散资金压力

通过提高企业自身的营运能力和议价能力,在资金上下游企业中推进大客户营销模式,合理利用大客户的资源优势及承担能力,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一方面,通过选择有资金实力和较强筹资能力的开发商合作,及时回笼工程款,尽量杜绝垫资现象的出现,减少企业对外借款及票据融资的规模。另外一方面,选择有实力的供应商合作,合理利用企业信用延迟支付款项,分散资金压力。同时在相应的合同条款中约定票据贴现利息的承担方式及利率的标准,锁定采购成本及贴现费用。

2.分析企业的风险偏好,测算最大债务边界确定融资规模

企业应根据历史数据及年度发展计划,预计未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测算经营效率及抗风险能力,测算企业的最大债务边界及最优资本结构,制定合理的筹资方案控制融资规模适度负债,使财务杠杆利益抵消风险增大带来的不利影响。企业在实际工作中,需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数据细化,对于每个月的收款金额和到账时间进行预算控制,并跟踪实际执行情况。根据当月的实际资金流量合理规划票据开立及银行借款的金额,在满足企业经营发展的同时,进行带息负债规模的过程监控,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承受程度内。

3.协调企业内外关系,从管理要钱景,用履约促资金

企业外部,应将资金管理与市场营销结合起来,用诚信和完美履约构建良好的银企关系及客户关系。获得授信银行及时的信贷支持,争取较低的利率减少企业的资金成本。与开发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合同约定的付款比例和时间内,尽可能的增加收款总额,减少资金在途时间。

企业内部,应建立应收账款的考核奖惩机制,不断提高应收账款的管理能力。积极推进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把资金压力分配到各项目部。通过签订收款责任状,将清欠工作落实到人,下达项目收款指标后严格兑现,提高项目部人员收款的积极性及责任感。通过提高各工程项目货币资金的流入比例和速度,缓解企业整体的资金紧张局面,减少带息负债规模。

4.建立资金预算指标管理体系,加强项目资金过程管控

企业应建立由总预算、月度预算及滚动预算组成的项目资金预算监控体系。从项目部及企业管理层两个方面严控资金流。

项目部层面的管控。项目在开工之初,需提交资金总预算,完整体现该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现金流状况及公司的垫资规模。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需编制月度资金预算,明确收款的时间金额和合同约定的最低拟付比例,尽可能的在项目内部形成正现金流。项目在上交月度预算的同时,需及时测算后续两个月的现金流量,编制资金滚动预算,便于公司整体调剂资金。

企业层面的管控。资金管理部门应结合资金预算体系中不同指标的测算和比较,及时发现各项目的资金缺口和日常管理问题,敦促项目完成各项预算指标。同时应定期对各项目资金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奖惩方案并严格执行,将企业整体的资金流纳入企业风险可控范围。

5.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及资金使用效果,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一方面,企业应提高经营收益用于偿付债务利息,提高资本积累能力,使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幅度高于流动资产的增长幅度,资产的增长速度高于负债的增长速度。合理利用财务杠杆进行负债融资,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在现有的带息负债规模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另外一方面,通过加强建造合同的管理工作,准确测算项目毛利率及项目预计总成本,及时发现财务收入与工程结算的差异。加强与开发商的过程结算工作,及时回笼资金。加强项目成本的过程控制,及时弥补成本管理漏洞,增强项目部实现利润的能力,以期提升企业整体的经营收益。

6.积极推进资金有偿使用的工作,提高内部资金的使用效率

一方面,资金管理部门应合理调度企业内部资金,减少存贷双高的现象出现。持续加强项目资金的管理,在项目前期积极开展和推进资金策划工作,在项目建设期进行适度的资金集中管理,监控项目的现金流状况。另外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开展资金有偿使用的工作,通过内部借款计息、内部票据收费、内部存款计息等工作,积极鼓励各项目合理规划日常资金,力争实现正现金流,取得内部存款利息抵减项目成本,获得现金流及利润的双丰收。同时对资金状况不好的项目及时预警,让项目部在成本增加及资金紧张的双重压力下从自身找问题,自主加强结算和收款工作。

7.建立企业财务管理预警系统及内部控制制度,控制财务风险

资金管理部门应从偿债风险、盈利风险、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量化的指标分析,确定公司可承受的风险程度。建立企业财务管理的预警系统,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带息负债进行风险控制。重点监控筹集资金的审批程序、岗位分离、执行、筹资效果报告及分析等方面,并定期测试风险控制程度。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应对筹资活动制定严格的审批流程。资金管理者需加强对筹集资金使用的过程管控,对筹集资金的规模和用途进行及时登记,带息负债到期时及时反馈给企业管理层。在规划企业整体资金流时,应做到心中有数、收支平衡,防止因资金管理不善造成的资金链断裂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综上所述,带息负债的运用在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同时,对企业把控风险的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资金管理者应通过构建带息负债的管理体系,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增速企业发展。

上一篇:上海自贸区对长三角地区城市影响分析 下一篇:中国未来5年经济增长率为6.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