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Visual Basic》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07-02 01:40:02

高职《Visual Basic》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实用性人才的教育方式。本文针对《Visual Basic》课程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结合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教学实际,对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教学改革;Visual Basic;理实一体化

在高职院校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职业培养的今天,为了增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实力和就业能力,需要对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育模式、培训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Visual Basic》课程是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课,为了形成我校“工厂化办学,办工厂化大学”办学理念指导下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实用性人才的计算机教学体系。必须对《Visual Basic》课程进行全面的深入的改革和分析。

1课程改革原因

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及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课程的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学生对学习专业课程的目的不明确都是被动学习,很多学生认为学习《Visual Basic》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期末考试和通过等级考试,忽视了专业技术的实际应用,很多专业知识都是纸上谈兵,考试可以实际操作就不行。一些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也将课程的设置与等级考试结合起来,使用题海战术并且死记硬背。这种应试教育模式必然忽视对学生理论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对职业院校学生的未来发展没有好处。其次,教学过程忽略与实际工作的结合,教学过程缺少一些实际的案例或项目,与企业所要求的技能存在差距,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目的,达不到让学生离校就上岗的要求。最后,教学过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脱节严重,学生上完理论课后,可能要几天后才能在机房练习理论课上的内容,这种情况下学生也许会忘了课堂上的很多内容,教师只能重新指导或讲解,理论课好像显得有点“多余”了,倒不如取消理论课直接在机房边教学变演练,现在社会上许多培训机构正是使用这种方法。

2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原则

鉴于传统教育模式的问题和上述的原因,我们应该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断的修改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在原有高职教学模式基础上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把以前的“先课堂后实训”教学模式改建成按“任务分析,理论讲解,操作演示,技能训练,实践辅导”的进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把传统教学模式变成“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模式,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紧密,学生能较快较好地实现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技能的贯通,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Visual Basic是一种可视化、面向对象、采用事件驱动方式的程序设计语言,因其功能强大、容易掌握等优势,在计算机专业中普遍开设了这门编程语言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作者认为这种程序设计语言的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3课程理实一体化模式教学的实践探索

3.1提高教学软硬件水平

高职院校《Visual Basic》理实一体化模式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提高专业技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符合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它需要合理的机房软硬件配置为有力实施条件,并且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的研究、教材的实用性和实效性等诸方面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有了充分的保障。机房硬件方面:师生每人一台电脑,配上硬盘保护卡,以保证电脑的正常运行,也防止学生在实践课上玩游戏。再配上投影仪、幕布等多媒体教学系统设备,这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实施理实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机房软件方面:根据当前的教学与考核需要,应安装不同的教学与考核软件,并安装多媒体教学演示软件。

3.2合理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进度

在每学期的教学过程中, 结合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内容,其内容主要是:Visual Basic程序开发环境、对象及其操作、数据类型及运算、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常用标准控件的使用、程序的控制结构、数组的应用、Sub过程和Funtion过程、菜单和对话框、多重窗体与环境应用、键盘与鼠标事件过程和数据文件等。并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出课程的授课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教学。

3.3编写和使用实用性教材

首先,教材的教学内容项目化,按照《Visual Basic》课程理实一体化模式进行模块划分,对每个模块从宏观上设计好一个教学项目。其次,教材的教学内容职业化,在充分了解IT企业对各类岗位所需计算机能力要求的基础上,聘请IT企业一线人员参与教材内容的制定和编写,避免闭门造车,保证教学项目的设计贴近企业、贴近工作、贴近生活,围绕如今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实际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设计,强调知识服务于项目、服务于工作岗位,不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只求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先进性。最后,教材的教学内容组织精心化,充分考虑学生操作能力培养的层次性、系统性、先进性和完整性,教材版面图文并茂,对各种操作编写了大量的实例,并配上相应的操作过程和参考步骤。

3.4 加强理实教学质量

理实课实行单班授课,上课人数不超过50人用来保证教师辅导质量,并以6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实验,并指定组长协调大家完成实验。对于仅涉及到单一新知识点的项目,可让学生独立完成,而对于涉及知识面较广、难度较大的项目,则分组合作完成。每次上机,教师都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任务,有严格的要求,加强上课纪律,如要求学生不准玩游戏每次上机都要写好一个上机计划,上机计划要具体,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的那种上机就是“玩”的感觉。实验内容以任务驱动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计算机知识和技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开发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应及时给予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指导的程度要有所不同,实行分层教学。任务完成过程是学生自己探索钻研的过程。为了能取众人之长,任务完成后的小结也很重要,它包括思路总结和技巧总结。

4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优势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学生不再像以前一样被动的坐在教室里听课,只进不出,而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一边听一边做,打破了以往理论课、实践课形式单一的情况,在机房学习,学生可以边做边学,也可以在某一章节讲完后,把前后的知识点连贯起来加以练习,这种学做结合的模式不仅强化了理论知识,而且促进了实践技能的提升,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例如在学生学完FOR语句后,教师要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实例让学生进行编程的练习。这些实例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用已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用实践促进理论知识,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这种教学模式还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从心里想参与到教学中,这些都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5结束语

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则重点不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的不仅是理论型人才,更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加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必不可少的,让我们的学生在走向社会后拥有更强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晔,孙玉明.Visual Basic计算机等级考试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宋连喜.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浅析.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3]陈爱萍.“理实一体”在Visual Basic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8).

上一篇:作文教学改革的“四个转变” 下一篇:提升整体感知能力,优化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