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时间:2022-07-01 08:47:09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227-01

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学质量的提高,既离不开成功的课堂教学,也离不开课后学生的高效作业。学生只有通过课后的高效作业来夯实基础,巩固知识,开拓视野,培养和发展数学思维,从而才能将知识变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做到学以致用,体现新课标“人人掌握最有价值的数学”的思想。

当前大多数教师注重课堂教学,为搞好课堂教学,查资料、写教案、做课件、准备教具等舍得花工夫和精力。然而课后作业的布置则信手拈来,轻描淡写,草草为之。试想,现在各种资料泛滥成灾,良莠不分,若老师图省事不加选择地随便布置一些题给学生做,这样肯定会出很多问题。教师这样布置作业由于没有考虑学生的基础情况及个体差异,很可能导致作业无针对性,难易不适度,题量、题型不合适,无由易而难由简至繁的层次,形式单一等诸多重大问题。而学生完成这样的作业,达不到优化训练,高效作业之目的,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一、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作业内容单一,学生感到作业没有新鲜感。往往都是老师布置,学生不加选择的进行做题,局限于基础知识的训练。有时纯粹是一刀切,通过大量的作业让学生在“题海”里反复训练。

2.作业形式单一,激不起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作业的形式大致为死记概念、公式,苦练基本题型;掌握解题窍门。一句话,用死记硬背来代替生动的创造。过多的强调模式化,统一化,答案标准化,排斥因材施教,否定群体差异,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层次的学生得不到不同的发展。

3.动手操作题偏少。理论题偏多,实际操作题很少,抽象题多,实践活动、动手操作题少,特别是与生活联系结合的题目更少。

4.作业量多,缺乏精简性。

二、如何优化作业设计

1.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

数学题浩如烟海,要从中选其与当堂内容相适应的作业实非易事,这除了要求老师一定要具有把握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和新课程标准要求功底和吃透教材外,还要要求老师有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准确地判断学生思维的盲区、误区。一堂课结束后,应先针对新知识,新技能进行模仿性训练,以达到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作用。然后再选配一些易出现思维漏洞,多数同学稍不注意就会“误入歧途”的模棱两可的训练题,让学生准确掌握知识并熟练运用。之后再从更高要求出发适当选配一些思维发散、知识拓宽、解法灵活的训练题给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得到更好的训练,发挥更大潜力。选题时,要坚决避免“冗繁”“陈旧”的偏题、怪题和难题以免偏离正确导向,将学生引入歧途。提供给学生的每一道题教师都要反复推敲,看是否紧扣教材,难易是否适度,是否有新意和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等。老师不可随随便便布置几道资料上的题或网上下载的题叫学生做,因为这些题老师没有去粗取精,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学生。

2.多层次设计作业

不同的学生,其思维能力,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因此设计作业时,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设计多层次、多梯级的作业,以解决“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要培“优”补“差”,绝对不要“一刀切”、“一锅煮”。老师课后就直接布置资料上的某一练习给学生做,这样做是不妥当的,因为该练习题量、难度,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学生。只有科任老师最了解自己的学生的情况,教师最好得自己“躬行”,亲自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选题,搭配他们的作业“伙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做到数量和难度适合自己的作业。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是设计三个不同层次的作业:第一层次,作业紧扣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及运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起作强化记忆,巩固基础作用,这一层次作业主要针对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同学。第二层次作业在第一层次基础上增加了灵活性和难度,让基础较差的学生通过一层次作业提高后能够“稍费点力”地将其完成,而基础较好一点的学生由于他在课堂上就已经把基础知识及其运用掌握了,可直接完成第二层次题目。第三层次题目将基础知识引伸、发散,或解法独特灵活,或一题多解,将其提供给基础较好的学生,让他们各自发挥潜力,满足其“吃好”、“吃饱”的需要。

设计层次化作业时最难掌握的是数量和难度的“度”,老师要把“量”和“度”把握好,一定要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基础状况和当堂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接受情况,才能“有的放矢”。

3.作业类型不拘一格形式灵活多变

传统作业以计算题,解答题等练习型作业为主,形式单一,束缚了学生个性发展,我们应当打破这种单调枯躁的题海型作业模式,推行符合素质教育、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有利于学生认识能力提高和身心健康的作业模式。将数学作业以多样化、兴趣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让学生放松心情,在富有数学灵感和饱满激情的状态下愉愉快快地作业。让学生把作业当成一次次有收获的愉快的劳动或一次次有价值的探索、实践活动,这样的作业效能才得以发挥,作业的宗旨才得以体现。具体地说,除了书面作业这种作业的基本形外,书写数学日记、章末知识总结、课前预习以便带着疑问上课、小制作、小游戏、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等都是学生作业的较好形式和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不拘一格形式多样化的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探索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等。

例如,在学习了图形方面知识后本人要求学生作折纸游戏和剪五角星等,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认识和体验对称与旋转的特征。在学习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内容时,要求学生回家调查所在地居民丢弃废旧塑料袋和废旧电池情况,并要求每位学生写一份环境、土地被污染的现状调查报告。

总之,备课、上课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课堂教学效果决定了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情况的好坏。而学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煅炼和培养,很大程度上与卓有成效的作业有关。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团结协作精神、更要通过不拘一格的多种形式训练,课堂教学效果对教学质量的高低起着关健作用。学生通过作业,准确地向老师反馈知识掌握情况的信息以便让老师修改教学方案,调整教学计划,这样更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成功。因此,让学生高效作业,快乐作业,在做作业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使其知识得以升华,技能得以培养,素质能力得以提高,这才是作业应回归的本质。

上一篇:词块法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浅议小学数学总复习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