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学习变苦为乐

时间:2022-07-01 08:43:54

让数学学习变苦为乐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290-01

我们在数学的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生活,让数学概念等更好接受,如教学“轴对称”这一节课时,书本上定义为:某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则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图形。定义很抽象,课本开头只是引用了青山倒映在水中。教师在教学举例时,可以张开双手,掌心面向学生,一边将双手合拢一边问道:你们看老师的双手成轴对称吗?以实际例子更形象展示,学生易懂。还可以让学生动手亲自剪纸、操作,使他们身临其境。再举举生活中的实例,这样把枯燥的内容就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中学生正处于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他们好奇的问题。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中,教师可以直接指着操场上一棵参天大树说:“在没有较大的工具的情况下我能得出这颗树的较准确的高度,你们知道怎么测吗?”然后告诉学生学习了今天的课后你也能测出树较准确的高度。这样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我们应该有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还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清、或表现不耐烦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挫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对没有多大价值的问题也要尽力找出所提问题的合理部分,给予及时的肯定、表扬和鼓励。我们要鼓励学生讲自己的东西,鼓励讲别人没有讲过的东西。错误和失败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其次要教给学生数学发现的方法,使学生有问题可问。数学规律的发现既要靠直觉思维、形象思维,也要靠逻辑思维。数学推理既有归纳推理、类比推理,也有演绎推理。一般由合情推理去猜想,靠逻辑推理来证明。所以教师平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的观察问题。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在要领教学中,教师要展示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自己学会思考。在例题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去推导、证明、求解、思路方法是怎样想到的,并把自己解题过程中遇到的挫折暴露出来。这样,学生在这些经历中会逐渐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发现。最后,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是学习活动最坚实的后盾,我们要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要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确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学习毕竟是要付出艰辛努力的。“不是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分外香。”学生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具有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求知的迫切欲望,才会去刻苦,才会感到“苦”中有“乐”。

过去多数时候对学生的数学作业基本上是一刀切的要求,其结果是一类学生感到吃不饱,他们的智力发展受到抑制,也容易产生自满情绪;而二类学生却觉得压力太大,望而生畏,失去学习信心。为解决这种矛盾采取分层次作业。分档处理,使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笔者所教班级曾有一段时间作业失真十分严重,存在大量抄袭,特别是星期一,好些学生一清早到校的目的就是抄作业来敷衍老师。作为教师,多年来深陷于作业堆中并付出大量“无效劳动”而烦恼。

因此,解决“费时费力不见效”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想出各种对策,以达到降低作业的失真率,确保每个学生能把课上的知识转化为真知。心理学观点认为,十三、四岁的少年有着较强的发现能力、好胜心和支配心理,为此每周进行一到两次的“小老师”活动,可培养他们的正确处理问题能力,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对学生作业分为两个步骤完成,先由“小老师”批改一小组作业,而“小老师”作业由课代表批改,批改者要改题、评分、签名。若发现对该错或错改的现象,教师先要追查“小老师”责任,然后第二步再由老师批改、验收,同学们以党“小老师”为荣。

在教学中通过对相关问题情境的研究为有效切入点,对知识发生过程的展示,使学生的思维和经验全部投入到接受问题、分析问题和感悟思想方法的挑战之中,并在此过程领会如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等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在讲授《探索勾股定理》(人教版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时,将概念、结论性知识的教学设计成再发现、再创造的教学: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计算面积的方法理解勾股定理,再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其内容,让学生经历观察、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发现过程,使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领悟、体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将三角形三边的平方与正方形面积联系起来,再比较同一正方形面积的几种不同的代数表示,得到勾股定理)。在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中,着重过程,不要过早下结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定理、性质、法则、公式等结论的探索、发现、推导过程,弄清每个结论的因果关系。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的逻辑加工,完整地体现这一生动过程,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揭示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学生学习效果的改变和提高,绝非一朝一夕的事,也非讲几节“专题课”所能奏效的,它需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需要经历渗透、反复、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的过程。只要我们大胆实践,持之以恒,寓数学思想方法于平时的学习中,并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对数学的认识一定会日趋成熟,一定可以使我们的数学学习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新的高度,也会使数学教学脱离“题海”之苦,使其更富有气和创造性。

上一篇:互联网技术在图书馆信息化过程中的运用 下一篇:基于P2P网络安全性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