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物理中如何培养自主学习

时间:2022-07-01 06:50:38

浅析初中物理中如何培养自主学习

【摘 要】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主动学习方式。

【关键词】 初中物理 自主学习

1 激发的学生兴趣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教师要尽最大的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只要真正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到实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就能够自觉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除了知识的掌握,还能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只要设备允许的情况下,把教师演示实验也让同学们动手操作,让同学们乐于探索,充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把学习物理当成了一种很自然的实践体验活动。使他们在内心深处想上物理课,有很多同学课后找到我来问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果同学们已经到了这个程度,说明兴趣已经充分地被激发,这个时候教师应在课堂上增加一些人文知识,结合所讲的内容介绍一些物理学家的成就、轶事以及他们的研究过程。比如我在讲《电和磁》的时候介绍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的一些内容。前几位涉及到的物理学家由教师介绍,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相关的内容就由学生来查找(大部分同学通过网络来查找,并制作成幻灯片。),在课堂上给同学们作介绍。这样一来,同学们被这些伟大物理学家的钻研精神所感染,同时也增加了同学们学习物理的驱动力。大部分同学在学习动机上表现出了内在的,自我激发的态势。

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当学生从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后,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教法和学法,例如,指导学生寻找、收集资料(或由教师提供部分资料)让学生来实验、研究,组织学生讨论猜想、主题探究活动等,让学生满怀兴奋与激情,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如在“物质密度”教学中,学生借助已有认识知道:水和酒精可由气味鉴别,铜块和铝块可由颜色鉴别;而对水和盐水、涂了白漆的铜块和铝块的鉴别方法,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进行猜想,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如有的学生提出用质量来鉴别涂了白漆的铜块和铝块,理由是铜的质量比铝的大。这时教师让学生测量桌上铜块和铝块的质量,结果否定了上述猜想。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学生经过思考,很快发现:应该规定物质的体积。物体质量不仅和构成它的物质有关,而且还和物体的体积有关,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假设:①同种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有关: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②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一般不相等。然后将学生按座位分成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别探究两个假设:为了研究上述猜想,你需要测量哪些量?需要什么材料?如何利用它们测量需要的量?各组同学相互交流各自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形成合作学习的群体,相互启发,合作设计解决问题的框架和思路,并把自己小组研究的情况介绍给其他小组,再接受其他小组同学的质疑和咨询,在各小组交换意见之后,教师再和学生一起共同设计实验步骤和记录表格,然后由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最后各小组汇报、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适当进行点拨评价,并引导学生分析综合,得出结论,第一点,同种物质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质量与体积之比是一个不变量(即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第二点,不同物质的物体,体积相同时,质量一般不相同,质量与体积之比一般不相等。综合以上两点可知:某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一定的,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我们用密度表示这种特性,进而得出密度的定义和密度的公式。

3 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参与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定量学科,不少规律是观察和实验总结出来的,它的概念、定律、定理和结论需要用准确的语言并用数学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需要直觉和想象力、大胆的猜测和假设,引入合理的模型,深刻的洞察力、严谨的数学处理和逻辑思维,常常是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因而教师应改变过去的忽略学生主体性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回归到以学生为本、围绕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

一般来说,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教学才有活力,反之课堂教学就难以奏效。课堂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现有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更新的知识和技能;学生不仅仅是要获取前人创造和发现的结论,更要通过自己现有的思维和方法亲身体验创造和发现的过程。老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在教师提出的“问题”引领下,产生了对学习知识的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合作讨论、教学的互评作用,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反思,构建系统条理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在自主的课堂中充分发展。

4 创设和谐环境,培养自主交流

把“自主交流”教学思想引入课堂中,就是要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活同学们的思维,唤醒他们学习的潜能,从而加快同学们的自主发展,使他们高质量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有效地营造民主、和谐、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而且要有效地钻研教材,让同学们敢于主动参与讨论、交流,而此时我们教师应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指导者身份,和同学们一起讨论问题。同时,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进行先阅读思考,之后独立练习,再进行相互发问、讨论,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这样就能逐步为同学们架起自主交流学习的桥梁。另外,要留给同学们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引导他们把遇到的困惑,进行提出来,去和同学进行交流。当然,我们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做到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进而实现培养学生自主交流的信心之目的。

例如:在探索《声现象》教学之后,为了有效培养学生自主交流学习,笔者创设下列和谐环境,让同学们进行自主探索学习,要求同学们在小组里制作可以变调的哨子或“水瓶琴”,进行交流和比赛。由于进行开展比赛,同学们在小组里自主探索气氛非常浓,合作交流氛围好,经过同学们仔细探究,有的小组制作了八管并排的吹奏乐器;有的小组制作了单管的变调哨子;有的小组制作了用几个相同的瓷碗装不一样多的水的打击乐器等。笔者让各小组学生进行一一展示,并进行演奏比赛,让他们边演奏边体验,从而使同学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声现象知识。

上一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探究动机 下一篇:提高课堂效率从创新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