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中的积累和梳理

时间:2022-07-01 05:10:15

语文学习中的积累和梳理

积累和梳理是语文学习中必须要养成的习惯,语文学习的目的就是在学习字词句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学习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提升自己阅读和行文的能力,升华自己的情操,丰富自己的情感,这一切都离不开积累和梳理。新课标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积累从宏观上分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显性积累,是事实性的、知识性的、是看得见的,它体现在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语法常识、素材调取和应用、典故的应用等。通过对优美文段的记忆、对素材的活用、对典故的升华和灵活运用形成自己的“素材包”“语言库”。这样在应用时就会有“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的酣畅淋漓和挥洒自如。二是隐性积累,包括思想的积累、方法的掌握、情感的体验、生活的经验、感情的升华等,这些元素外化于文章,内化为气质。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这些都离不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和梳理。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供同行商榷,以期有抛砖引玉之效。

方法一: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记诵是有效的积累方法。典范的语言材料,包括古今诗文名篇、名言警句等,必须记诵。通过大量的记诵,丰富学生的素材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方法二:做笔记、记卡片、剪报纸。老师帮助学生分类归纳,指导学生运用做笔记、记卡片、剪报纸的方法进行积累。如对岳飞的《满江红》和《小重山》通过记卡片,作对比的方法,分析作者在不同时期的心境和抱负,提升对不同时空、不同景物的描写抒发的能力。

方法三:阅读。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去感受、体验。阅读是语文之母,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读书的情有独钟。其实,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霍金的《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畅游在粒子、生命和星体的处境中,感受智慧的光泽,犹如攀登高山一样,眼前瞬间呈现出仿佛九叠画屏般的开阔视野。文章在甄别后都可以拿来读,并在阅读过程中写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获得了知识,净化了心灵,语文素养也就在无形中得到了提升。

总之,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积累和梳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累、梳理的良好的学习品质。教师要注重方法的归纳,不能搞成大运动量的操作,不能泛而无序,乱而无章。

上一篇:如何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效性 下一篇:篮球项目对运动员自我概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