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习作应该原汁原味具有生命活力

时间:2022-07-01 03:35:54

学生习作应该原汁原味具有生命活力

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着文学化、成人化倾向。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实现习作生活化,舍此别无它途。生活化习作就是让小学生写生活中的人和事,抒发自己真实的感受和体验。生活化习作教学让学生这个主体站在生活的源头,写出原汁原味的、纯粹的、具有生命活力的作文,返朴归真,产生原生态效果。

一、 消除障碍,掏出原原本本的真心话

作文是心灵的语言,是自然的倾吐,是个性的宣扬。我们的作文课堂,应让每个孩子在安全、自在、信任、亲切、温暖甚至依恋中“津津乐道”。然而,聚焦我们的课堂,“个别优生说,多数学生听”、“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这种现象还很严重。透过学生不想说、不敢说、说不好的表象,我们不难发现各种心理障碍是阻碍学生说的根源,因此要使学生在习作中敞开心扉,做到如老舍先生所说的那样:“写‘从心里掏出来的’真心话”。最重要的就是要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种种恐惧,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让学生能在习作中“畅所欲言”的环境。

1. 待生宽容一点,使学生“想说”一点

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人格尊重与信任。当我们在极力称赞“龟兔赛跑中乌龟的坚持有毅力”时,有的学生却不以为然,“乌龟与白兔赛跑,这样的比赛太不公平”;当我们告诉学生“同学跌倒应该扶助”,他却回答“自己跌倒自己爬,干吗要别人扶?”

学生是用心灵感悟人生,用自己的眼睛看事物,他们有自己的“法则”我们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评判,不要用成人的思维去限制。要宽容赏识学生的“标新立异”、“离经叛道”,让学生真正做到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说真话、吐真情。

2. 评价全面一点,使学生“乐说”一点

作文评价的目的不应只是评价学生作文的好坏,而应立足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激励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作文评价应具有形象生动,机敏睿智,充满亲和力和感染力的特点。形式应该多种多样,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情而异。

――评价形式的开放――实施全员学习评价。

在教学中,我除了采用教师评价外,还注意采用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群体形成性评价和学生所作的个体补偿性评价。事实证明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不仅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还能引导学生全面地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同时也养成其修改作文的好习惯。在自评、互评的基础上,我又多下放了一个权利――评完后在最后写上总的评语。开始,我心生疑虑,但结果出乎我的预料:“你的作文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从未见过这么好的作文。要是我有这个水平,那就好了。希望你下次还是这么好。”“你的文章很有创意,对话具体。好好努力,未来的作家一定是你!”学生思维异常活跃。

――评价时空的开放――实施全程学习评价。

作文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而不是总结性评价。我在教学中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存留学生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外,还有关于学生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及典型案例分析的记录,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二、 创设情景,流淌自自然然的真感情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在现行的习作教材中,许多都要求学生对生活进行回忆,而后动笔。因为小学生的观察与思维特点,导致他们往往对一些司空见惯的小事熟视无睹,而有一些事虽然当时印象深刻,但因为时间久了,也就淡忘了。待到习作课上写作时,就觉得无从下手,腹中空空。有鉴于此,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把生活搬到课堂上不失为一个省时省力高效可行的办法。

1. 活动多样一点,让学生“开心”一点

美国在“课程标准”中提出:除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受到鼓励去积极思考,他们会处在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下,还可以通过有意义的、有创造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技能。

我尝试着把作文与活动结合起来,变单一的作文考练为灵活多样的写作活动:新年快到了,鼓励学生为联欢会编写话剧、小品的剧本,设计贺年卡,编写新年祝词;运动会上,让学生以“小记者”身份写采访稿,写新闻报导;在“我的拿手菜”活动中,让学生总结烹调方法和劳动心得……其次是安排实地写生式作文活动,与大自然接触,直接面对花草树木、蓝天白云,清风流萤,在心灵的感动与沉醉中,在不得不发的状态下作文。再次我把“吃东西”这么一件家常小事搬进课堂,把玩“木头人”、“触觉猜谜”这些游戏请上了讲台。玩过后我因势利导,要求学生将玩的过程写下来。

生活化活动,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使学生写的时候不致于凭空设想,空洞无物。学生用真挚质朴的语言摒弃了文章章法的束缚,让真实演绎的情境弥补了空想臆造的缺陷,于是生动鲜活的文章写出来了,真情实感诉诸笔端了。

2. 媒体亮丽一点,让学生“开拓”一点

电教手段以形、色、光、画的独特效果,鲜明的表现力和直观形象性,最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愉悦地入其境,通其心,感其情。因此,不少教师喜欢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笔者也曾执教习作教学《找春天》。课始,课件出示一幅幅“春景图”,加上轻音乐,优美的风景,声像同步,情景交融,学生跟着画面欣赏、再忆、感悟,课堂上气氛融洽,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极高,习作也完成得很快。课后,当你看到那一篇篇或细腻朴实,或妙语连珠的习作时,你不得不惊叹:我们的学生何时摘下了他欲言又止的面罩,变得这样思维活跃、真情流淌与妙笔生花了呢?哦,是生活走进课堂让他们放松,是课堂连结生活使他们振奋!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花费一定时间精力制作、放映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让你的媒体“亮丽”一点,让你的学生“开拓”一点。

三、 放开胆量,书写点点滴滴的真想法

我们提倡学生写“放胆文”。所谓“放胆文”就是让学生除去束缚,放开胆量去书写作文,平时,我是这样做的: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点”,即每天记下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事情是怎么样就怎么写,怎么想的就怎么表达,要求书写点点滴滴的真想法。具体做法:

1. 命题自主一点,改一种“菜单”为多种“菜单”

以往受作文命题的限制,学生往往需要应付基础训练上的作文命题,违心地述说着苍白无力的话语,真正精彩纷呈的生活却被埋没了。我尝试不出题目,不定框框,鼓励学生用心诉说,改一种“菜单”为多种“菜单”,于是学生的笔下处处闪耀着生活的光彩。从调查的结果看,学生愿意写、乐于写,习作中流露出的“孩子气”、“童稚语”随处可见。

2. 选材自由一点,改一种“佐料”为多种“佐料”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追求的答案的唯一性,思维的同一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挥与思维发展。翻开一份份作文总有种“千人一面”的感觉,似乎是同一种思想,同一种感情,同一种声音。比如写妈妈的爱,许多学生都“安排”自己的妈妈“雨中送伞”,令人乏味又感不真实。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放开手脚,大胆地到广袤的生活实际中选择素材,选材“自由”一点,改一种“佐料”为多种“佐料”,细细咀嚼,定将纯真鲜美。

3. 表达自然一点,改一种“烧法”为多种“烧法”

小学生习作在表达形式上往往有许多人为的壁垒。只要稍稍翻一翻各种作文指导类书籍,就会发现这些书内容都是些“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如何照应”,或是“审题五法”、“立意六招”、“选材七条”、“布局八要”,这些本身并没有错。但是过多的条条框框、规矩法则,使学生作文处处受约束、时时受限制,无从下笔。即使作文写好了,也常常是已经模式化的作文了。我们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表达“自然”一点,改一种“烧法”为多种“烧法”,细细品味,定会回味无穷。

(作者单位:江阴市第三实验小学)

上一篇:默读:另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 下一篇:一点一滴,留下成长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