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学生跨年段交往的实践形态

时间:2022-07-01 10:38:55

透析学生跨年段交往的实践形态

在中小学学生的学校日常生活中,存在着一种独特的交往方式――跨年段交往,即同一学校或不同学校的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交往,它能成为学生发展的独特教育资源。不论国内还是国外,都存在大量的学生跨年段交往的实践形态。对这一形态进行探究与总结,既是促进其实践发展的基础,又是推动相关理论发展的必要。本文将分别对国内和国外的跨年段交往形态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国内学生跨年段交往形态

国内学生跨年段交往形态可以归结为不同的层次:直接通过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交往、具体组织中的交往和制度保障下的交往。之所以进行这样的划分,是因为这三种层次的交往体现出学校对跨年段交往的教育意识的高低,它们之间并非并列关系,而是逐层推进的三个水平级。具体而言,不同层次的交往形态的实施背景和原因是不同的,所面临的问题是不同的,所要努力和发展的方向也是不同的,因而所产生的价值也有差异。因此,这样的分类有助于我们理解和研究学生跨年段交往实践。

1.活动层次的学生跨年段交往

活动层次的学生跨年段交往即直接通过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交往。这一层次的交往形态体现出的对交往的教育意识虽然不及组织和制度层次,但是过程中不同年级学生间的交往能够产生巨大的发展价值,成为学生深刻、难忘的体验,甚至可能成为学生生命成长中的重要“节点”。具体活动包括以下几类:

一是学校大型活动。科技文化节、体育艺术节等大型活动中都存在学生跨年段交往的形态。以体育艺术节为例,在运动会准备期间,不同年级学生间可以进行多元交流。如低年级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会主动向高年级的学生求助。常州市新桥中心小学二年级学生在设计运动会的道具和队形时,“不会跳兔子舞,不会画小鲤鱼的头饰,想到了向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求教”。在运动会开展过程中,不同年级学生之间也能实现多元互动。低年级学生观看高年级学生的比赛,为他们加油、呐喊;高年级学生在比赛技巧等方面给低年级学生指导、建议等。新桥中心小学还让高年级学生担任低年级学生比赛的裁判等。

二是主题班队会。主要形式是邀请高年级或低年级学生参与。常州市局前街小学二年级班主任薛老师开展的《小纸桥,大学问》主题班队会就邀请了一位三年级学生(学校科技节比赛的冠军)参与。二年级学生在搭纸桥的过程中,可以向三年级学生请教;并通过观察三年级学生的操作,改进自己的设计与制作,发现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三年级学生作为班队活动的资源,能够对二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提供帮助。但是在这次活动中,三年级学生过早介入,使得二年级学生折纸桥时受到了影响,也即三年级学生的加入禁锢了二年级学生的思想,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这也说明,要考虑不同年级学生如何参与活动会增大活动的教育价值,以更好地利用这一资源;若方式不当,则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三是学习活动。主要指高低年级学生间开展的合作学习等活动。福州市晋安第二中心小学进行体育教学跨年级合作学习。通过高低年级的学生以一对一交朋友的办法共同完成一系列趣味体育活动,促进学生相互合作与心理健康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是毕业生回母校参与活动。包括邀请毕业生回母校作报告,担任活动主持人等。上海市七色花小学的毕业典礼,邀请毕业生回校担任主持;向明中学邀请已经毕业并升入高中的学生回母校为初中生作报告。过程中,不仅低年级学生能够从毕业生身上学到很多,提升自己的发展动力;高年级学生也能通过低年级学生更好地反思自己,发展自己。

五是联谊及其他活动。如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不同年级学生举行联谊等各种活动。学校中还存在大量的不同年段学生间个人性的交往,如一起上学放学,一起玩,网络交往等。

直接通过活动而表现出来的学生跨年段交往并不具备制度层次交往的独一性,也不如组织层次交往的常规性,其体现出的对交往的教育意识不及制度和组织层次的交往,活动中是否存在学生跨年段交往形态主要取决于活动的性质、类型和内容。尽管如此,若在具体活动中适当地促成学生跨年段交往,不仅能够促进活动的教育价值的实现,更能使学生通过活动中的跨年段交往实现发展。同时,这一层次的交往对具体活动内容有很大的依附性,且具有一次性。

2.组织层次的学生跨年段交往

在学校系统内,组织是指为完成学校教育学生的任务而设计的结构和程序。学校组织生活内含学生成长的空间,具体活动的开展成为组织运行的基础。组织层次的学生跨年段交往即具体组织中的交往形态,包括社团、学生会、少先队、共青团、书苑等。尽管这些组织并非专门为学生跨年段交往而成立,但其中蕴含着大量的跨年段交往空间,并且促成了学生的发展。具体如下:

一是学习组织。上海市育才中学成立了段力佩学苑,为不同年级、有共同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提供专门的学习场所,并安排教师对其进行指导。各个年级的学生在自修课到学苑自主学习,不同年级和班级的学生进行学习交流与研讨,并且由不同年级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课题研究。

二是社团组织。很多学校成立了丰富多样的社团组织。如上海市七色花小学、育才中学、建平中学等都有文化艺术、科技创新、体育运动等各种类型的社团。学校每周定期开展社团活动,活动中不同年级的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互动。这不仅使学生交到了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且通过交往、互动,学生的特长和综合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三是学生会、少先队、共青团等组织。这些组织发起的活动中涌现出大量的学生跨年段交往形态。常州市龙虎塘实验小学大队部实行“师徒带教”,即高年级学生指导低年级学生,既有助于大队部培养后备人才,也提升了高年级学生的综合性能力。再以学生会为例,各部门的成员都由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在日常活动中他们之间存在丰富的交往。各部门策划、组织、开展的各类大型活动中也存在着大量的跨年段交往形态,既包括组织、策划过程中的协调与合作,也包括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交流与互动。

具体组织中的跨年段交往形态所体现的对交往的教育意识高于活动层次的交往,但不及制度层次的交往,相关组织并非以促成学生间的跨年段交往为直接目的,学生跨年段交往形态是达成组织活动主要目的(如促进学习交流、兴趣培养等)过程中的附属产物(也有一些组织并不成为学生跨年段交往的支持系统,如由同年级学生组成的社团组织、学习组织等)。尽管如此,实践中很多学生组织中都存在跨年段交往形态。这种交往主要是兴趣相投的学生之间开展的互动,交往内容取决于具体的社团活动内容。同时,组织活动的常规性也决定了学生跨年段交往的常规性。

3.制度层次的学生跨年段交往

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学校需要系列制度保证学生的生活,制度具有较大的系统性和稳定性。制度层次的跨年段交往即学校相关制度保障下的交往形态。相关制度的形成源于学校对学生跨年段交往的明确的价值意识,该形态以学生跨年段交往为直接目的,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具体如下:

一是高低年级学生结对制。也有学校称其为“大手牵小手”,指的是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个体之间的交往。

上海市新基础教育实验学校实行一四年级结对制,即四年级学生作为志愿者与一年级学生结对,开展系列活动。包括:开学初,指导一年级新生学习进校礼仪,帮助一年级学生成立班务岗位,指导、帮助一年级学生打扫卫生;在午自修时间进入一年级班级,用讲故事、演小品等方式协助教师一起关注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和一年级学生组建联合小组,取组名、设计组标等;开展儿童团知识的集中宣传和培训,帮助一年级同学做好成立儿童团组织的准备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一年级学生得到了哥哥姐姐很多具体的帮助,四年级学生从志愿服务中也收获很多,包括增强自信心、责任心、耐心,体会到快乐,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做事的能力等。

上海市闵行区实验小学的“大手牵小手”系列已经成为该校的特色制度。每年新生入学之际,学校都开展一年级和四年级学生结对仪式,四年级学生将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给予一年级新生指导和帮助,实现全面的跨年段交往。这有助于一年级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学会自我管理,正如他们所说,“有了哥哥姐姐的帮助,我们这些小不点儿,一定会更好地学习,更快地成长!”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也有高低年级学生结对的制度形态。五年级学生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结对,带领一年级学生认识校园,帮助他们入队,教他们跳集体舞,参与学校各类活动等。

二是“班导”制。即高年级学生担任低年级辅导员制。这主要体现在中学阶段,且为高年级学生个体与低年级学生群体的交往形式。但在具体的交往行为中,以高低年级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为主。上海市育才中学的军训辅导员制度即属此类。高一新生军训阶段,学校选拔综合能力较为突出的高二学生担任高一年级的军训辅导员,在内务、动作训练、选课及高中学习、生活适应等方面给予指导,并提供一些服务。访谈表明,该制度对于高一年级学生顺利实现初中到高中的转换及适应新生活,高二年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是跨年级学院制。这是学校为具有共同兴趣的各年级学生搭建的交往平台,学校安排固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定期开展的活动中实现交往。这属于高低年级学生群体之间的交往形式,但在具体的交往行为中,高低年级学生个体之间能够实现多元互动。上海市七色花小学(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实行跨年级学院制,通过定期开展各种活动,为不同年级的中、外学生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不同国家的学生之间实现了跨年段交往,不仅有助于他们充分了解彼此国家的文化,而且其特长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可以看出,制度保障下的交往形态具有独一性,即为学生提供跨年段交往机会是学校设立相关制度的根本动力。这一层次的交往体现出的教育意识高于组织和活动层次。同时,制度保证促使学生之间展开了多元的交往形式,包括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等形式,也促使学生之间实现了丰富的交往内容。

由以上可以看出,国内中小学存在丰富的学生跨年段交往形态。从实践对象上看,学生跨年段交往在小学、初中、高中均广泛存在,并且不同级别的学校之间存在一定的相通之处。从实践领域来看,既有丰富的、一次性的活动层次的交往,也有常规、多元的组织层次的交往,还有建立在明确的价值意识基础上的、比较稳定的制度层次的交往。从跨年段交往的具体类型来看,其形式包括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但每种形式中,不同年级的学生个体间都能够实现充分的互动。在具体的交往行为中,交往内容也相对丰富,包括学习、课外活动、行为习惯、班级建设等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学校介入情况来看,多为学生在活动、组织、制度体系中自主、自由进行交往,学校、教师层面的介入不够,鲜有学校对高年级学生进行指导或培训,也缺乏对跨年段交往的评价体系。从实践反思的水平及力度来看,中小学普遍缺乏对大量存在的学生跨年段交往形态的分析、反思及研究。很多学校并未充分认识到其价值;少量学校虽认识到其价值,或建立了具体的制度,或在组织、活动中落实,但缺乏对跨年段交往的研究,没有对其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实施相关行为的动力或是由于学校传统的延续,或是由于主观上对其价值的认可。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跨年段交往尚处于自由发展的阶段。

二、国外学生跨年段交往形态

通过对学术开放资源及相关网站的检索发现,国外有很多跨年段交往项目,包括跨年段指导(cross-age mentoring)、跨年段辅导(cross-age tutoring)、跨年段学习(cross-age learning)、跨年段合作(cross-age collaboration)以及跨年段咨询(cross-age counseling)、跨年段帮助(cross-age helping)等形式。这些项目以跨年段的学生交往为主要形式,内含明确的教育意识,具有完善的运行体系,与国内制度层次的交往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

一是学生跨年段指导项目。美国早在1904年就专门成立了“大哥哥大姐姐”(Big Brothers Big Sisters)指导项目,现在不仅美国50个州共约370个社区在参与该项目,而且还有其他12个国家也加入了该项目。高年级通过与低年级学生结对开展活动,如一起读书、玩接球、去博物馆等,对其进行指导。它关注指导者和被指导者双方关系的发展,并帮助低年级学生理解人的价值和意义,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到2007年,美国有超过50000的高中生作为指导者参与该项目中,超过了成人指导者(10000)的数量。堪萨斯州赫斯顿市实施的Peer Mentor Buddy Transition Program中,中学七年级的学生作为志愿者指导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一开始他们通过写信加强对彼此的了解,然后四年级学生到中学和指导者见面。指导者会将自己介绍给小学生的父母,描述他们将怎样帮助小学生。一年后八年级和五年级学生将结成伙伴,参与一系列的活动,如“Reach for Success”小组活动。八年级学生帮助五年级学生加强交际能力,与其探讨与学校有关的话题,如欺侮、友谊、社会服务、团队合作等。该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八年级和五年级学生都有了很多发展,而且他们之间发展了很好的关系。再如,南卡罗来纳州比福特市的Big People of Little People项目,让中学生作为小学生的指导者和辅导者,目的是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养成良好的行为以及改善对学校的态度。

二是学生跨年段辅导项目。在这种项目中,高年级学生针对具体的学科学习对低年级学生进行专门辅导。如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市实施的Breakthrough Silicon Valley项目创新性地提出了学生教学生的模式,也即高中生或大学生作为教师和指导者与初中生结成伙伴关系,创造出一种高期望、高学习成绩的文化。暑期课程和课后的项目课程都由高中生和大学生来教。在专业的“指导教师”(Mentor Teachers)的帮助下,这些高中生和大学生开发课程,制作课程计划,教给初中生并对其进行评价。指导教师会定期观察并给予反馈。这种模式在全国33个项目中使用。调查表明,参与该项目的初中生100%提高了数学等成绩,而参与该项目的高中生和大学生大多数因为辅导经历,顺利地进入教育领域工作。再如密苏里州堪萨斯市的The Longan French Magnet Peacekeepers项目,让五年级学生和一年级或幼儿园学生结组,每个月五年级学生为小朋友阅读,并告诉他们如何在学校里成功。

三是学生跨年段合作学习项目。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的教师Whitney成立了阅读/写作工作坊。大学生和小学生同时写作,并互相提问和互动。弗吉尼亚州克拉克县一所公立学校的幼儿园教师Nichole和其他教师共同发起了四、五年级学生和幼儿园学生交往的项目,除了传统的阅读活动,该项目还整合了图解、木偶、戏剧创作、音乐、运动及其他的互动和合作活动。加拿大多伦多开展多文化背景下的跨年段合作项目,让九年级学生和小学生开展5个系列的读写方面的合作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经历,而且教会他们如何进行合作学习,提升了其学习素养。

四是学生跨年段咨询及协调项目。Atlantic High School创建了T.A.L.K. (Together Achieving Lifelong Knowledge)项目,由高中生提供同伴咨询和协调服务。学生自荐并由学校管理者和咨询者推荐共同确定人选,然后对其进行一个学期的培训。上岗后,学生每周都到教室,进行一些冲突的协调和解决工作。他们访问初中,教初中生如何解决冲突,以及如何进行咨询工作。该校成为了Florida Peer Helpers Association的主办者,并在县和州开展了很多项目。该项目已经持续了7年,共约有40个学生参与。

五是学生跨年段帮助等项目。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市高中开展了Peer Mentor and Peer Ambassador Programs,初中生和高中生志愿帮助新生。在新生开学的第一天,学生大使(Peer Ambassador)欢迎新生,并帮助新生熟悉学校文化,鼓励他们参与课外活动,并在课程方面给予帮助等。

可以发现,很多项目都被称为学生跨年段指导(mentoring)项目,但其中实际包含了辅导(tutoring)、合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及咨询(counseling)、调节(mediation)、帮助(helping)等形式。在具体项目中,这些不同的交往关系确实没有明确的界限,相互之间交叉、混合使用的现象很普遍。但也有学者在项目实施的意义上对不同的交往关系进行区分,具体如上表。

除了以上这些专门的跨年段交往项目,各国还努力在学校日常生活中促进学生的跨年段交往。如美国学校教室设有电话、电脑、电脑打印机、电视机、电视和广播传输系统,并且全校联网,每天早晨,孩子先在自己的座位上收听学校高年级同学做的新闻报告,或听校长的讲话,然后再开始上课。日本一些学校把餐厅作为学生交流的重要场所,让不同年级的学生们在一个宽畅的午餐室里共同进餐,这能使平时很少有机会说话的孩子们相互之间一起交谈。

由此可见,国外的交往形态多属制度层次、内涵明确的交往价值意识。相对国内而言,其实践机构更加多样,不仅包括学校层次开展的项目,还有很多社区、国家层次的项目;其实施范围更加广泛,大多数为跨校交往,学生年龄差距较大;并且确立了较为系统、健全的运行模式;其交往内容更加细化,如聚焦于学生的读写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其涉及面更广,包括少数族裔学生、学习困难生、有生理缺陷的学生等在内。这同时也反映出国外对于学生跨年段交往内含的教育意识更加清晰,而国内不仅需要提升这一意识,更需立足于自身实践开展具体研究。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生跨年段交往形态都非常丰富,小学、初中、高中均广泛存在,并且交往内容涵盖学习、活动、生活等各个方面。而保持对这一实践形态的敏感,为学生创建一些切实、有效的交往平台,并对其价值进行具体的研究和反思,是当前学校尚需努力的地方。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重大项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与学生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1JJD880013)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佳,香港中文大学教育行政与政策系博士研究生。李家成,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教育学系副教授,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学生发展与学生工作研究室主任。

上一篇:晋商人才激励制度会计智慧解读 下一篇:影片“补妆师”年赚5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