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设计品质生活

时间:2022-07-01 05:47:54

以人为本设计品质生活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和对精神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住宅中的环境设计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探讨了住宅中的环境设计。

关键词:以人为本 市场定位 社区环境住宅小环境

近年来,随着我国商品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住宅建设现在已成为当今建筑业的主流。随着房地产开发业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住宅开发建设的高潮给了相关产业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也给了广大建筑师更多的创作机遇。一个优秀的开发项目,取决于开发商的开发水平。而开发商的开发水平不仅取决于开发商的资金实力,还取决于其整合资源的能力。当今的市场经济时代,是一个优胜劣汰的时代,对一个建筑师来讲,工程是机遇,更是挑战。

在住宅产业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最重要的设计因素是环境。这里所说的环境包含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所处的大环境,设计需与周围自然、人文、景观、经济等总体环境相融合,从根本上说,也就是一个住宅项目的市场定位,它是项目设计的依托,其次是小区内部环境,也就是居民日常生活出户即见的社区环境。最后是住宅内部的小环境,也就是住宅内私秘小空间。

一 、大环境设计---市场定位

一个住宅项目成败的关键在于它的设计理念自始至终牢牢地把握住市场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认真选择目标客户群,仔细研究客户的居住行为,从而不断调整开发理念,更新设计意识,而不是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盲目跟风。住宅开发项目的设计必须遵循所谓环境的三个层次的要求,如果只停留在单体户型的研究和立面风格的处理上,这个设计很难说是成功的。每一个项目的市场分析成果都包含着设计中最需要把握的重要因素。许多成功的住宅开发项目都是前期策划另辟蹊径,推陈出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专”。

青岛万达39克拉自身拥有20万平方米的商业,涵盖了超五星酒店、万达影城、万千百货、大型KTV等多种商业业态,自身的配套非常完善。并且随着中央商务区的建设,市政配套和生活机能也将逐渐完善,生活也越来越方便。市场地位 。这个项目的成功与其合理的市场定位有密切的关系。

大道无边,大道无形。由此引申,户型的好坏并没有任何限定,“有户无形”才是最好的户型。过去那种把普通需求当作自己项目追求的观念,已经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每个项目所处的地段周围的人文环境、交通状况以及城市规划中该地段所处区域的功能不一,人们对住宅的需求也不一样,因此市场中的共性已逐渐削弱,个性化因素正在加强,购房者与开发商之间的选择是互动的,互相的。

二、 社区环境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需求以及环保意识的提升,人们对于住宅项目的选择已从单纯看地段、看户型,逐渐逐渐转变为看环境。人们对小区绿化环境、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好的社区一定会有一个好的园林规划。过去许多小区所谓绿化不过是种些花草,栽几棵树而已,而绿地经常有一部分挪作他用。最新的设计理念告诉我们,社区环境的形成是人与其所赖以生存的土地的关系,让人参与道大自然中来才是社区环境景观设计所追求的目标。好的园林设计能充分体现现代人对于自然的向往,讲求人的沟通。

现代生活包含了人的社会生活和居住生活。社会生活的纷繁忙碌,使人们对居住生活的要求更讲求舒适与安宁,而小区环境的营造应满足这一心理需求。现在有些住宅项目开发商热衷于在小区做大广场,小区园林极尽豪华之能事,求大求奇,有什么空中花园、空中巴比伦之类。试想用户意识到这些投资与日后的维护费用由他们来出的话,他们会做何选择。

社区环境设计还应突出地方特色,适应地方气候。北方城市做大片水景,“夏季蒸发大,冬季易结冰,北方又缺水,成本南控制”。近来受欧美影响,亲水住宅风靡一时。如何是亲水住宅在北方城市具有生命力,许多人进行了有益尝试。比如用自然水源、再生水作为水景的补水水源,以节约投资;用卵石等精选石子铺于池底,以兼顾冬季景观。

与“生态觉醒”同步,健身浪潮日益生温,在社区环境设计中,对居民的健身需求也应有所考虑:把绿地中的小路设计成健身小径,广场上有卵石铺砌的地面可以足疗,所有这些设计并不需要占用特殊的场地,却于细微之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

人具有同时渴望独立和需求依赖的矛盾性,因而,人们对维护私密领域和渴望交往的程度是同等强烈的。反映在社区中,这种私密领域就是以“家”为结构单元的住宅区间;交往则是通过社区的公共活动场所 ――社区中心。近来有些住宅项目提出“泛会所”的概念,就是把休闲、娱乐、交往、健身的功能体现在小区环境设计的每一处,而不是局限在会所建筑内,为住户提供随意性的、参考性的、互动性的活动舞台,为居民营造第二起居室――绿色起居室。建筑师不是建筑商,不挂光是设计房子,对居住的理解应给予更深层次的追求,在设计中注入社区精神和文化,寻找“诗意的居所”。

万科蓝山,乃至再久以前的湖光山色、金色慧谷的热销,与开发商重视小区内环境设计不无关系。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仅是追求居有其屋,更多的侧重了其生存的环境。生活品质在提升首先体现在了“住”上。

三 住宅小环境

居民的生活环境即设计中的小环境,是与住户关系最密切的部分,也是购买者最关心的部分之一。随着购买者对住宅产品越挑越细,开发商对住宅越做越精,对设计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的竞争必然促进住宅设计从总体到单体,再到室内细部不断优化。

住宅作为人的主要居住生活空间,其内部空间结构的构成和使用功能必须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有不同的要求,住宅设计应首先从产品的使用者---人的居住生活模式和行为习惯进行分析研究,体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原则。建筑师要象设计自己的家一样来认真细致、体察入微地进行设计,为用户着想,为用户创造满意的住宅。由于住宅所服务的对象---顾客其家庭的构成千差万别,其生活方式因住户的社会地位、职业特点、经济条件、家庭人口结构及生活习惯等各方面要求的差异而各不相同。因此,今日的建筑师应摒弃过去的陈规陋习,闭门造车的设计观念,积极主动地面向市场,关心了解用户的需求,使我们的设计令用户满意。

在住宅大环境设计时确定的市场定位,决定了住宅户型面积指标,由此也同时确定每户的起居室、卧室、卫生间、厨房面积大小及设备的配备档次。而住宅产业发展至今已不能仅仅以面积合理分配、动静分区、户户朝阳来作为评价住宅小环境优劣的标准。竞争迫使建筑师更深入细致的研究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每一个细节。比如,研究门的位置、开启方向、门洞边的尺寸,以利家具布置;研究空调室内机、室外机的位置、高度、预留孔洞的大小,以利安装;研究室内各种电源、电视、电话插孔的数量和位置,以利使用。

住宅小环境的发展性,也就是考虑不同住户或同一住户不同时期的要求,不仅仅是把室内隔墙全部做成轻质隔墙,装修时可以打掉就能解决的,还应考虑暖气、各种管线的位置能适应灵活分隔的需要,不能改动的立管应尽量靠近结构墙布置。当中国老百姓在购买第二套或第三套住宅时,发现新住宅除了面积变大了以外,外墙的保温效果仍然不佳,门窗仍然漏风漏气,用材仍然粗糙不实,上下水管接头仍然易生锈,配电回路仍然是4、5个,满足不了使用要求,外门窗安装的仍然是单层玻璃,隔不住日照,防不了噪声,屋顶和楼板仍然出现渗水现象……一大堆设计或质量问题困扰着无数购房者。正是这些问题造成了住宅的性能低下。应该说按现在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城市居民的实际购买力,买一套综合性能更好的房子是不成问题的,但居住的环境条件却远远不及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中国的住宅建设必须进入到一个快速提“质”的阶段,其中住宅的小环境建设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室内设备和装修材料的选择也应与住宅档次的定位相适应,以避免今后过多拆改,造成浪费。欧洲一些国家更喜欢省时省力地去享受生活。他们看中的是住宅的各方面是否完善,而不是大动干戈的去搞装修。

现在一些比较前卫的开发项目已经开始把人体工程学应用到住宅设计中,这是住宅产业人性化的一个表现。其实,人体工程学对于建筑师来说,早已不是什么新名词。只是以期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高,开发商和建筑师都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开发项目上未广泛应用。说白了,人体工程学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安全和舒适的要求,而系统的研究人的行为、习惯等人体行为的科学。人体工程学可以应用到设计的各个环节,应用的越广泛,设计就会使人觉得越安心、越舒适。比如,正常成年人的重心为90cm,也就是说栏杆的高度达到90cm,人才会觉得安全。而对于高层住宅,这一心理安全高度还应提高。为了追求居室的通透性,很多住宅设计了落地窗,虽然从安全上考虑,下半段的玻璃采用了安全玻璃,但人的心理安全高度却被忽视了。目前住宅设计中很流行用铁艺栏杆,铁艺栏杆在-10度时,会把人的手冻伤,而且小孩不小心也很容易撞到发生危险,所以铁艺栏杆的使用应精心设计选择。再比如卧室,我们使用了许多年的1.52*1.90m的床,正越来越多的被1.80*2.10m的床,甚至是2.0*2.2m所代替,那么卧室的开间和进深尺寸就不能固守以往。随着人满为患生活水平的提高,宽大的沙发,舒适的床,钢琴等尺寸较大的家具陈设已越来越多的被家庭所选用。与此无关联,居室门的大小也应考虑到家具尺寸的变化。

作为人类生存环境的设计者,建筑师应深入研究人的行为模式,针对不同的对象创造不同的居住模式。在对人的生活方式的整合过程中,把握对象的行为及感受是至关重要的,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居住空间充分人性化,使人类同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真正融为一体。

随着近年国家住房政策的变化,怎样使自己的房子真正让大家满意,怎样做到推陈出新,脱颖而出,估计应该会是开发商和设计师共同商讨研究的首要问题。

上一篇:浅谈NHZQ-Ⅱ标丁蜀制梁场预应力箱梁混凝土质量... 下一篇:反射波法检测嵌岩桩可行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