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出书救母,孝心降服病魔

时间:2022-06-30 03:40:19

少年出书救母,孝心降服病魔

2008年6月底,合肥市六十一中高一16岁少年曹蕴涵的神话科幻小说《阿风之冒险记》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这部15万字的新作是少年作家的第二部作品。有谁知道,这个文静内向柔弱的农家少年,写小说的初衷竟然是为了博得母亲一笑,对重病中的母亲发起绝境拯救!他对记者说,我要用稿费给母亲治病,带妈妈去北京看奥运!

母子连心,儿吃蛋母食壳

曹蕴涵1992年出生在安徽庐江县金牛镇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996年,母亲左敦平因患高血糖贻误了治疗,得了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并发症,左敦平成了家里名副其实的“药罐子”。为方便左敦平就医,曹父把大儿子丢给奶奶照看,带着小儿子搬到合肥近郊,靠打工维持一家生计。9岁的曹蕴涵借读于合肥市六十一中学附小。左敦平为了提高小蕴涵的身体素质,偷偷从丈夫给的买药钱中抠出部分,每天弄些鸡蛋为儿子补充营养,鸡蛋对这个家来说,已经是罕见的高级食品了。

曹蕴涵非常懂事,每当他看到妈妈把鸡蛋送到碗里时,一个劲央求妈妈同吃,可左敦平一口也舍不得吃。“乖儿子,妈妈的那份留着呢,快吃完上学去吧!”她微笑着看着儿子吃完,才把孩子送过马路,再准备一家人的午饭。一个星期天上午,曹蕴涵在床上睡觉,当他醒来时,突然听到灶间有种怪怪的细微响声,蕴涵起床透过门缝看到妈妈正细心地舔食着蛋壳上的丁点蛋白,然后将蛋壳嚼碎就着开水咽下去。瞬间,蕴涵惊呆了,他猛地推开门劈手夺掉碗,大声质问:“妈妈,您骗我!这是何苦啊?我再也不吃鸡蛋了!”左敦平的心底掠过一丝恐慌和悲伤,她一把抱住儿子,轻声说:“蕴涵,妈妈没骗你,书上说蛋壳里也有营养,扔了怪可惜的,妈妈就不忍心浪费了。”为了让儿子相信,她又说:“你看,鸡和鸭子都吃小石子和细沙呢,那能增强胃动力,帮助消化呢,妈妈吃蛋壳也是这个道理。”儿子将信将疑地望着她,后来,每次吃蛋蕴涵都坚持与妈妈分享,常常是争得鸡蛋变凉也没人吃。拗不过儿子,母子俩多次“谈判”达成了共识,曹蕴涵争来自己剥蛋壳的权利,最大限度地多分些蛋给母亲。

曹蕴涵上初一时,班上同学间流行过生日,可蕴涵从不敢涉足,总是躲得远远的。那年冬天的一个傍晚,他对妈妈叹道:“妈妈,我都13岁了,后天又是我的生日了,却从没吃过生日蛋糕,真郁闷。”母亲没吭声。次日凌晨,母亲拖着病体坐长途车回老家,带上两桶百来斤的雪里蕻腌菜来到合肥,再租了辆三轮车骑到8公里外的一个大菜市场卖。傍晚天降大雪,母亲一整天未归,蕴涵和爸爸又急又怕。夜里十点多,母亲雪人般地归来了!见到蕴涵忙从菜桶里捧出一盒子瘪了半边的蛋糕,“蕴涵,吃吧,妈妈提前祝你生日快乐!”蕴涵欣喜万分,尽管蛋糕上沾有许多泥土和砂子,还浸上了黑色菜汁,这份从未享用过的美味瞬间被蕴涵扫荡一空。忽然想起母亲,蕴涵见妈妈在里屋正用热毛巾擦拭膝盖处一大块血糊糊的创口,“妈,怎么了?”“不小心摔的,可惜蛋糕弄脏了。”一阵悲颤掠过蕴涵全身,“妈妈,儿不经意的流露,您却以血的代价去满足;妈妈,我拿什么回报你?妈妈,只要我挣到第一笔钱,一定给您过生日!”蕴涵抱着妈妈的伤腿立下誓言。

出走打工 50元血汗钱圆母亲生日梦

2005年底左敦平再次发病。为省钱,从医院回家后左敦平托家门口的小诊所医生帮吊水。那天要连续吊三瓶药水,当时有瓶水是妈妈用来取暖焐手的,水凉了就随手放在桌上。专心复习功课的蕴涵帮母亲换药水时没留意,不慎将那瓶冷水当做药瓶挂上去了。少顷,左敦平大汗淋漓,脸色青紫,呼吸困难即将休克。蕴涵吓得大哭,急忙拔下针头,他哭喊着向邻居大声呼救。3个小时后,送到附近一家大医院抢救的母亲才恢复正常,蕴涵用拳头使劲锤大腿骂自己太不中用,差点害了妈妈。也就是在医院那个冰冷的晚上,左敦平第一次萌发了自杀的念头:我的存在只会给这个贫弱的家庭雪上加霜,黯然失色的生命已经失去意义……深夜,左敦平偷偷拔掉输液针头。母子连心,细心的蕴涵及时发现了危险,他急忙叫来医生,一遍遍地劝慰:“妈妈,生命是自己的,只要肯拼搏,没人能拿走。”“妈妈,只要你有一口气,我们就是一个完整幸福和睦的家呀!2008年,我还要打工挣钱带您去北京看奥运!”左敦平泪如泉涌,她一遍遍摩挲着儿子的脸,为自己有这样一个孝顺懂事的儿子欣慰不已。“为了儿子,我得活出个样子来!”了解儿子苦心的左敦平坚强起来,与儿子击掌为誓:努力活着!

“爸爸的担子太重了,妈妈的心情太糟了,我得为他们分担点。”曹蕴涵忽然想起,自己可以通过写小说挣稿费,帮妈妈买药,还要用自己的力量圆给妈妈过个生日的梦想。他对整天在家养病的妈妈说:“妈妈,我从小时候到现在都感觉自己想象力比较丰富,我想把这些想象记下来写成书,妈妈你身体不好很少出门,我想写好后让这些文字陪伴您,好改善你的心情。”左敦平对儿子的想法没在意,只是告诫他专心学习,别耽误了功课。

曹蕴涵怕惹妈妈生气,不敢在家写小说。他把小说写在活页本上,每天上学时,他将活页纸偷偷扯下,带到学校去写。然而纸包不住火,2006年4月30日早晨,他在将写好书稿的活页纸装到本上时被妈妈发现。心疼至极的左敦平大发雷霆,狠着心说:“不听话的孩子,你走,我不想再看到你了,看到你会把我气死!”

母亲的气话,曹蕴涵却当真了,怕引起母亲血压上升,他连夜离家,走时还不忘将活页本带着。第二天刚好是五一长假,曹蕴涵在合肥一家饭店找到了份迎宾的工作,想利用那几天时间打工挣点钱补贴家用。孩子没了踪影,左敦平度日如年,每天都在哭,最后眼睛都肿了起来,她发动亲戚到处找,仍不见儿子踪影。其实蕴涵并没有走远,每天深夜下班后都会来到家门口的小巷子默默地注视着妈妈的窗户,听到妈妈熟悉的咳嗽声后,才伤心地离去,在饭店大厅地板上铺上纸壳睡觉。5月6日傍晚,左敦平因焦急病倒了,傍晚来悄悄探视没见母亲踪影的蕴涵慌了,向饭店老板讨到六天的工钱50元,花35元买了盒蛋糕连忙冲回家,跪在母亲床前认错。妈妈扭过头,不理他。“妈妈,5月10日是您44岁的生日啊,儿子是个男子汉,说过的事就要做到,今天提前给您过生日,你一定要开心啊!”一股热流涌遍左敦平全身。她泪如泉涌,心疼地一把搂紧儿子,“都怪妈妈话太重,孩子,你想写就写吧!”蕴涵把剩下的15元钱交给母亲,颤着声说:“妈妈,我再也不和您赌气出走,惹您生气了,这是儿子挣的钱,买点肉补补身子吧!”

北京出书 孝心动天 母亲渐康复

左敦平虽然同意儿子写小说,但限制必须是在假期里,不能耽误学习。

2006年的暑假,曹蕴涵成天待在家里,不停地写。对于少年蕴涵来说,写小说最大的成本就是时间和健康,蕴涵一天要花上十几个小时来写作,由于用眼过度,他的眼睛常因胀疼而流泪,到附近的一家小诊所就医,医生非常严肃地告诉蕴涵,如果再这么不要命干下去的话,眼睛将重度近视。听了医生的话,蕴涵吓得整整一天没再敢碰小说,可是晚上大脑一进入小说中的人物内心世界,他的手就开始痒痒,欲罢不能,只得翻身起床挑灯疾书。

每写完一章,妈妈总是第一个读者,儿子的小说给病痛中的母亲带来了无限的欢乐。2006年8月24日,书稿终于全部完成,共15万字。

左敦平想让儿子的价值能得到体现,开始积极寻找出版机构。她每天拖着病体,拎着3公斤重的书稿,走遍合肥,寻找出版社。然而,投稿十多家,碰壁十余次,写书难,出书更难!2006年冬天,左敦平一个二十多年未见的中学同窗梅子寒,突然打电话告诉左敦平,她从北京回庐江老家探亲后,将顺便取道来合肥探望她。当梅子寒了解了同窗的一切,随后看到《阿风之冒险记》后大为赞赏,并说:“我有个朋友恰好在出版社,让我试试,尽全力让孩子的这份爱能够开花结果!”梅子寒将手稿复印件带回北京后交给了中国文联出版社,一位负责人了解蕴涵的事迹后,感叹一个少年竟然这样有孝心,看了手稿后,立即决定出版。该书责任编辑给左敦平打来电话说:“小小少年不平凡的人生令人震撼,虽是本魔幻小说,但作者本身的行为正是一部抗击逆境、催人泪下、激励斗志的高亢生命宣言,此稿有卖点、亮点和宣传点!”最终,这本饱含一个儿子对母亲爱与期待的小说,在梅子寒多方努力下于2007年5月底付梓印刷。曹蕴涵的梦想终于开花了。

2007年6月15日,曹蕴涵在学校收到一个包裹,纳闷中打开一看,竟然是北京一家出版社寄给自己的书!看着手稿变成铅字,蕴涵惊喜得头皮一阵阵发麻发炸,“天哪,这不是做梦吧?”曹蕴涵百感交集,立即把这个好消息第一个告诉了妈妈。“是的,蕴涵是妈妈心目中最完美的骄傲!”左敦平双手捧着孩子的脸,也忍不住喜极而泣,任欣喜的泪水肆意长流。

《阿风系列》在全国各地书市上销售情况良好,这让左敦平倍感欣慰:“儿子的创作之路让我看到了希望,已经使我在精神上战胜了病魔,今年到现在没住院,体重恢复到六十多公斤。感谢儿子!”

(未经作者本人同意,任何报刊、网络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责编/晓辉

上一篇:当角色转变后 下一篇:我老来养生的两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