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情境创设

时间:2022-06-30 02:04:15

浅谈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情境创设

摘 要 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积极地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有机地融为一体,进入知识建构学习活动中,有利于学生把原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到问题情境中进行知识建构。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情境 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0057-02

创设有效的情境固然重要,然而也有的问题情境牵强附会,不能承载数学知识,冲淡了小学数学课应有的数学味,导致情境没能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影响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在新课改的今天,创设什么样的数学情境才能使枯燥的小学数学课堂更生动、更有趣呢?下面,结合笔者的实习经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阐述在新课程下如何创设小学数学情境。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例:《角的度量》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第七册。

师: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游乐园去看一看,好吗?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游乐园。(大屏幕出示第一个倾斜度较小的大象滑梯)

师:玩过吗?

生:玩过。(学生脸上充满了天真、自信的笑容)

师:(出示第二个倾斜度稍大的滑梯)你们想玩哪一个?

生:我想玩第一个。

生:我想玩第二个。

(出示第三个倾斜度较陡的滑梯)

① ② ③

生:想玩第三个。

师:为什么想玩第三个呢?

生:因为第三个玩起来比较刺激。

师:这三个滑梯有什么不同吗?

生:有高有矮,有陡的有平缓的。

师:你们说的有点接近,不过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那需要用数学的眼光才能看得出来。(抽象出三个角)

生:角度。

师:最主要的不同是因为它们的角度不同,那滑梯的角度要多大才算适合呢?这就需要量角的大小,是不是呀?

生:是。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板书:角的度量)

在这个案例中,笔者把学生生活中的滑梯坡度抽象成数学中的角,这样的一个生活体验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二、创设故事化的教学情境

例:《可能与一定》 活动一 (北师大版第三册数学)

师:从前有一个古老的王国处决犯人是用抽签来定生死的。有一天,这个国家有一个囚犯要接受处决,但这个国家有一个规定:在纸筒中放两张纸条,一张写有“生”另一张写有“死”。如果囚犯抓出写有“生”的纸条就不用死了,如果抓出写有“死”的纸条,就要马上处死,你们猜一下,他可能抓住哪张纸条?

(这样的故事情境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班上顿时议论纷纷,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也跨越了学生和教学内容之间的鸿沟,架起一座学生与知识之间的桥梁。)

生1:“可能”是生。

生2:“可能”是死。

师:好,我们就来验证一下。(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的乐趣)

(生和死两种情况都有可能)让学生对“可能”有一个概念上的认识。

师:可是,囚犯有一个仇人,他偷偷把写有“生”的纸条拿出来,放入“死”的纸条。这样犯人可能生吗?

生:不可能,他“一定”死。(话峰一转,又是另一个奇迹,这样顺其自然的又把“一定”的概念引入课堂。)

师:幸运的是囚犯有一个好朋友知道了这件事,立刻通知了囚犯。准备执行那天,当法官把纸筒拿过来时,囚犯立刻抓了一张纸条放到嘴里吞下去了,你们猜结果怎样?

生1:囚犯不可能死。

生2:囚犯被释放了。

生3:囚犯一定死不了。

师:为什么呀?

生:因为法官看了剩下的一张纸条是写有“死”的,那么囚犯吞下去的一定是写有“生”的呀!

师:你们可真聪明。

在这个案例中,笔者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一下子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学生迫不及待地想听到结果,就会跟着老师一起探索,真正体现了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三、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

例:《可能与一定》 活动二 (接活动一)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石头、剪子、布,请小朋友们同桌两人一组,先玩一玩。

师:好了,小朋友们,你们说:“石头、剪子、布三个里面哪个最厉害?”

生:同样厉害,因为剪刀可以赢布,布可以赢锤子,锤子可以赢剪刀。

师:对了,同样厉害!那你们想不想和老师玩一玩呢?

生:想。

师:老师给你们每个人8次机会,但和老师玩可不能白玩,你们还得做一个记录,我们就用这三种方法来表示你们的赢、平、输。

师:准备好、现在开始!

……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数一数你赢、平、输的次数,分别填在后面的方格里。

师:现在来说说你和老师的比赛结果。

生1:我赢了3次,输了4次,平了1次。

生2:……

师:同学们,在刚才玩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

(老师,我每次都想赢,但结果却可能赢,也可能输,还可能平。)

小结:所以可能是一种不确定事件!

四、创设问题化的教学情境

例:《圆的周长》 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

师:小朋友们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吧!

生:知道。

师:那,谁赢了,谁输了呢?

生:乌龟赢了,小白兔输了。

师:小白兔由于骄傲输了,小白兔不服气(凭什么它跑得比我快)。今天小白兔不同乌龟赛跑了,它要同小狗赛跑。你们猜猜看,谁会取得胜利?

生:小狗。

(播放课件:小狗和小白兔进行比赛,小狗沿着正方形的路线跑,小白兔沿着圆形的路线跑。结果小白兔得了第一名。)

师:小狗看到小白兔获胜,心里很不服气,他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

小朋友们,你们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在这个案例中,笔者创设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我发现,自主探究。学生被这一有趣的情境深深的吸引,从而积极地对情境中提到的问题进行思索。这样会发现:要看比赛公平不公平,实际上就是看小狗和小白兔的路线是不是一样长。小狗跑的路线是正方形的周长,小白兔跑是圆的周长。这方面的知识以前没有学过,由于对问题的好奇,学生深深的被问题所吸引。从而主动进入自主探索的状态中,使他们走进有趣的小学数学中,培养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敏锐地发现小学数学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欧阳芬.新课程下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培养与提升[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4):6.

[2]徐斌.另类课堂[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育家成长丛书: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上一篇:基于英语故事情境下的有效阅读 下一篇: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