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一支船篙 漫溯言语生长处

时间:2022-06-04 11:54:22

最近公开展示了《搭石》一课,就设计而言,我还是动了一番脑筋,费了一些心思的,现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认识整理一下,以飨大家。

读文本,探寻言语生长的本源

《搭石》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作者以“搭石”作为切入点,展现了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淳朴画面,走出了“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美,也踏出了“互相谦让尊老敬老”的情,隽永篇章里语境颇耐人寻味。入选教材,编者意图一是想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还有就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整篇文章行文流畅,语言优美,是学习表达的典范之作。读懂文本,理清文脉,探寻出学习语言的一些思路,抓住教学的起点,我们的设计才会落地生根。

想方法,思考言语生长的策略

“学以致用”无疑是“新课标”对语言学习的最显性要求,结合学情,我采用如下教学策略进行设计:“一寻”,指导朗读,指向文本关键处;“ 二探”,自读自悟,建立语篇结构点;“三迁”,习得迁移,丰盈语言运用中。并结合运用批注,自读自悟,以读促悟体会“搭石”中景美,人更美的境界。最后迁移习得,围绕“搭石是什么”连句成段,写成自己的小诗。

看过程,实现语言生长的初衷

一、课前交流 激趣谈话

1.谈一谈,以“家乡特产”或 “自然风光”为话题聊一聊。

2.说一说:家乡的( )是我心中最美的一道风景。

二、创设情境 导入揭题

1.(出示课文插图)这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是刘章爷爷的家乡。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还有一条潺潺的小溪,多美啊!但在刘章爷爷的心里,最美的还是那普通、平凡的搭石。2.师生共同板书课题:搭石。3.学生质疑:搭石是什么?

三、检测学生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2.指读、正音,理解重点词语,渗透学习方法。

四、轮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轮读课文: 读好“山洪暴发 溪水猛涨 脱鞋挽裤”,指导写生字“暴”“裤”。指导读好介绍搭石的长句子,给予学生朗读评价。指导读正确“一行人”中“行”的读音。2.指导学生整体感知:搭石是一排摆在溪水里让人踏的石头。搭石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意图】阅读指导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解课文的大致意思上,应该指向文本的关键处,引导孩子在关键处推理字里行间隐含的“语文能力”,在学习语文中找准学生言语的生长点,寻一支船篙,指向文本关键处。

五、再读课文 品味搭石

1.自读自悟,写批注:搭石是一道风景,这风景里有什么呢?边读边写下自己的发现。

2.品味搭石上的情与美,指导感悟

(1)“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理解“脱鞋挽裤”。朗读感悟“没有搭石,人们出行多么不方便”。梳理:搭石是人们日常出行的桥梁。

(2)“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指导学生朗读想象中理解“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协调有序”。范读,指导感悟走搭石时的“自然美、音乐美、和谐美”。将重点句变化成诗行的形式,指导学生配乐朗读。梳理:搭石是画一般的美感。

(3)“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想象画面,课堂体验。感悟搭石上的美德――相互谦让。

(4)“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

梳理:搭石是人们互相谦让、敬老的情感纽带。

3.指导学生梳理学习感悟。

【意图】寻得一支船篙,已经带孩子站在“家乡的一道风景”处了(文本关键处)。学习毕竟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如何让他们在文本中自由漫溯而又不游离于言语生长呢?这些重点句子散落在文中各处,孩子们能找出来,表明在“指向文本关键处”时就触摸到这些言语的温度了。安排学生画出来,读一读,再写上简单的批注,逐个理解,感受;为了让“关键处”继续“升温”,进而引导学生继续以“探一文节点”的路子,在朗读感悟中连贯篇章和建立语篇结构,使语篇衔接并连贯成为一个可理解的整体。

六、迁移习得 语篇连贯

1.读读自己写的几句话,都是关于搭石的,你能把几句话连成一段话,题目就定《家乡的搭石》。

2.朗读展示教师学习迁移的小诗《搭石》

3.结合自己的感悟,同学们回家各自完成一首属于自己的《搭石》。

【意图】刘章爷爷的《搭石》中有看得见的景美,有看不见的情美。孩子漫溯于《搭石》,也有一隅习得(连贯篇章),那也是可见的,是真实的。而不可见的言语生长再“长”向何处?我又在思索――迁一隅习得,施展言语生长的二度空间,丰盈语言的运用。怎么连缀成段?写什么样的语句?运用什么样的句式.....言语的二度空间打开了,学生就要充分调动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对言语的感悟及迁移运用的能力。最后在欣赏老师另一种形式的习得中获得学习的认同与快乐,

设计总归是一厢情愿的事情,然而我坚信:心中只要装着学生,为学生的言语生命成长负责,个性化的给予指导,引领和启示,努力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最终还是可以实现自己追求的教学之梦的。

(作者单位: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祁山小学)

上一篇: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应用题教学探究 下一篇:博世推出全新激光焊接单铂金火花塞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