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时间:2022-06-30 12:06:28

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生物科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知识,而中学生物科学教育的主渠道是生物课堂教学。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将大纲要求、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一、更新教学观念,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在生物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获取知识。同时,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地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但在放手学生实验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从实验中获得新知,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

二、利用习题分析,使学生学会用辩证的方法看问题

初中生物教材中几乎每章的最后一节内容都是讲生物知识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先是植物,后是动物,再到病毒、细菌和真菌。这部分内容在考试中出现的知识点不多,于是怎样让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方法,并得到思想教育,成了我在教学中主要考虑的问题。以细菌和真菌为例,人类的很多疾病是由此引起的,如足癣病、扁桃体炎、肺炎、肺结核等,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的痛苦;但人类需要的很多食品也离不开细菌和真菌,如发面用的酵母、制酱用的霉菌、酿醋用的醋酸杆菌等,甚至许多大型真菌,如香菇、木耳等可以直接作为食品。因此,当我们遇到“如何看待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这一类题目时,应该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即使用辩证的方法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全面地看问题。

三、课堂中渗透谚语、俗语,提高学习兴趣

在民间流传的谚语、俗语不少,虽说谚语、俗语都是短短几个字,但却是古人对现实现象真理性的总结。慢慢地,谚语、俗语走进了我们的教材,也就走进了我们的生物考试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一些谚语和俗语渗透到教学内容当中,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解答考试中出现与谚语和俗语相关的题目。如学习“骨膜的再生作用”时,教师可以列举经常说的一句俗语“伤筋动骨一百天”;学习“骨的成分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比例,决定了骨的硬度和弹性”时,列举 “冰上爷俩翻了车,要谁去看骨外科”与“童叟躬身棋边座,长此以往谁背驼”等俗语。以下是我收集总结的一些生物教学中常用到的谚语和俗语,如“十指连心”,告诉我们皮肤的真皮中分布着大量的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外界的刺激;“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让我们明白水和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学习遗传知识时,我们可列举“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龙生九子,各不相同”等谚语与俗语;学习生态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时,可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谚语与俗语……但要做到在平时授课中渗透这些知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平时要多总结积累这方面的知识,才能在授课时准确地应用。

四、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课堂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增多。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中的应用,使我们的生物教学更有活力,如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制作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其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极大地拓展了教学空间,丰富了教学内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和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又激发了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例如,在教学《环境保护》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现被人为破坏的环境及赤潮、酸雨、长江洪水、荒漠化等现象,使学生不由自主地感受到环境危机就在眼前,然后教师再提出问题,学生会积极思考并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再如,学习“心脏瓣膜”这个难点时,可以用多媒体制作动画来演示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才能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在讲解中,可以通过遥控器控制演示慢镜头动画、局部放大和定格图等,既有利于教师的讲解提问,又利于学生的观察思考。总之,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强的形象性、生动性,可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听课效率 下一篇:高中生物课堂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