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时间:2022-08-27 09:02:27

论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认识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性的思维活动,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开拓新领域、新成果。培养创造性思维需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素质磨砺。首先,要提高学生的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具有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创造性思维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培养和发挥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综合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多种思维活动。而且,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往往要经过长期的刻苦的探索和钻研以及多次的失败之后才能取得。

创造性思维是指有主动性和创见性的思维,包括抽象思维、灵感思维、扩散思维、集中思维、逆向思维、分合思维、联想思维等。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指遇到问题时改变固有的思维程序和步骤,从相反的方向来展开思路分析问题和得出新观点;其次,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联想思维是指遇到问题时能对事物做到由此及彼的合理的具有创造性的想象,联系与之相关的事物来进行深思熟虑的分析、比较,从而找到结果;第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思维方能够不局限于一点,向四面八方辐射来思考和重组信息,以求得创新的结果;第四,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集中思维是指在创造性活动中对现有的信息和方案进行集中筛选,然后采纳一个最理想的方案,从而求得正确的结论;最后,培养学生的统摄思维。统摄思维是指用一个集合新概念来取代若干概念,或者赋予老概念以更多新的内容。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好坚实的基础。所谓培养学习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善于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通过阅读课本,钻研教材,分析教材,自主找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重点和解决难点。培养思考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指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周围事物和现象,发现鲜为人知的内在问题;培养动手能力则是指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到知识之后,运用所学知识,动手做一些与之相关的事物,来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只有先培养好学生的这些能力,才能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好坚实的基础。

2.引导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结果进行科学质疑和合理猜想

想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不能直接向学生灌输知识,这样只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并且对于知识的认识浮在表面,不能深入理解。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结果进行科学质疑和合理猜想,由质疑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问题意识,然后通过好奇心驱使学生主动去探索来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真正解决问题,实现创新。

3.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因此我们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创造一个能够刺激学生学习兴趣并激发其创造性思维的学习环境,逐渐培养学生从多方向、多角度发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来设计不同的教学手段,如:设计探索性的物理实验、组织小组交流讨论、进行分组智力竞赛、举行小论文答辩会、开办物理板报等。这些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在这些教学过程中发散思维,主动开发自己的创造性。

4.改进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初中物理实验的最终目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如进行大气压实验教学时,教材的顺序是在水瓶中装满水,用一个厚度适当的纸片将杯口盖住,然后将杯子翻转过来,水不会外漏。这样的演示,学生并不会从心里认定是大气压强的作用,而是产生怀疑,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解除疑惑。如让学生摆脱教材的束缚,将实验中的水杯底部开几个小孔,演示时先用手指按住小孔,实验结果和之前一样。但是当手指放开,纸片随即落下,这一改进,使学生解除疑惑,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个理论。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好基础知识,还要帮助学生真正做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和沟通,并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将知识学牢学活并且转化为个人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开拓具有灵活性、独特性、流畅性和变通性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学会善于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

上一篇:如何实现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听课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