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画面语言的运用

时间:2022-06-30 11:34:58

电视新闻画面语言的运用

电视作为综合运用多种语言符号的媒介,具有复合性、兼容性的特点。在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必须合理而巧妙地运用各类元素,将多元符号按照一定的意图合理地组合成立体交叉的“视听语言系统”,才会深化和拓展传播容量。电视新闻语言是以视听语言为传播模式和传播规律的,视听语言是依托人类的视觉与听觉,以声音与画面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交际与传播所使用的语言。

画面语言是电视新闻作品的基础,是视觉符号之一,与其他符号元素相比,它是电视新闻的第一语言或第一要素,没有画面,就没有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的画面语言特性

电视新闻的画面语言把不同景别,连续活动的图像剪辑组接在一起,形成一句句有视觉形象的特殊语言,用来叙说新闻,反映现实,形象地为观众传递一种确定的信息。①这种由一幅幅图像构成的有着生动外表形态和丰富内涵的专业语言,自身具有丰富的特性,通过镜头语言的真实性和视角的潜在性的特点以达到完整讲述新闻故事的目的,再通过画面编辑产生影喻和联想,深度报道和发掘新闻背后的故事,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镜头的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本质,电视新闻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画面真实。电视新闻报道的一项根本原则是电视画面的真实。电视新闻镜头的真实性指利用画面的亲近性、即时性、直接性给观众造成更接近客观真实的心理效果画面镜头是电视新闻主要的叙事方式,它给接收者们提供了接触新闻的平台,要让他们认可眼前的新闻客观,就要尽可能抹去或隐藏复杂的叙事流程中叙事者主观介入的痕迹,让新闻事实仿佛直接来到接收者眼前。

在《新闻调查》这个栏目中,记者不是退居镜头、话筒的背后,而是直接出现在屏幕上,形成与采访对象的直接互动。针对屏幕外的接收者眼睛的追寻,叙事者将记者与采访对象交谈的方式借用摄像机的视角,使记者视角与接收者视角重合,当记者在注视被采访者时,接收者也同时和记者一起注视被采访者,当被采访者面对记者、回答记者时也同时在面对接收者,接收者不仅是他作为新闻观众的自己,还是一个事件的调查者。这种通过整合新闻叙事者与新闻接收者的视角而形成的“真实性”,把新闻接收者视角牢牢契合于新闻文本视角。让接收者的眼睛与摄像机的眼睛重合,很容易使接收者忘了自己的存在.

视角的潜在性。视角的潜在性是指从摄像机镜头选取到观众面对的电视屏幕中的新闻画面,叙事者的视角潜隐在画面报道之中,留给观众的都只是从整个新闻事件中的一个角度、一个方面的感知和领会。从新闻接收者角度看,如果不加选择地全盘展示过于丰富的视觉空间会让接收者造成选择与思考的压力,比如在具有若干观点冲突的新闻事件中,他们就会选择并思考丰富的影像提供的信息,而这种主动性会阻碍接收者对于某媒体直接叙事的跟踪和引导,就会使新闻叙事者解读与受叙者解读发生错位或断层,造成两者的疏离,

因此在镜头叙事中,特写和近景有独特的封闭视角的功能。缘自于电影艺术手法的特写如今在电视新闻中运用也较多。通过对新闻事件中人或物的特写或近景拍摄,造成强烈、清晰的视觉形象,起到强调的效果。

电视新闻的画面语言的运用

电视新闻的画面语言造型主要是指如何运用视听语言的画面元素对电视新闻的主题和内涵进行视觉包装和造型,力求在反映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满足观众的接受心理和审美诉求。

电视新闻的景别选择。景别是电视新闻前期拍摄的造型元素。不同的景别具有不同的表现力,远景视野深广、宽阔,全景能完整地观照事物和场景,中景能表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近景能表现人物的局部表情和细微动作;特写画面则如同语言文字中的“惊叹号”,具有透视心灵的冲击力和爆发力。景别的选择就是对画面叙述方式和内容结构方式的选择,是创作思维活动最直接的表现,不同的景别往往意味着不同的视野、气质和韵律、节奏。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新闻报道要在前期策划拍摄阶段做好场景选择和景别设置的工作,富于生活真实、构图讲究的新闻画面.才能激发受众的视觉情绪,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电视新闻的镜头选择。镜头分为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固定镜头便于突出主体,使观众能以平静稳定的心态充分体验画面内涵;运动镜头能使观众视点不断变化,更容易调动观众的参与感和注意力,引起强烈的心理感应,因而具有更大的表现空间。推、拉、摇、移、跟、升、降等是最基本的拍摄技法.又是有效的修辞手段。推可以突出重要情节因素和细节;拉可以形成反衬、比喻的效果,发挥感情的余韵;摇,可以表现对比、并列、暗喻、因果的关系;移,能造成现场感和真实感;跟,更能强化纪实效应。

电视新闻的画面蒙太奇运用。画面蒙太奇的使用是丰富电视新闻内涵,引发观众深度思考的重要手段,在新闻专题、新闻调查、深度报道等新闻栏目中普遍应用。这样的新闻栏目不同于强调时效性的消息报道,而是追求典型新闻事件或人物背后的社会意义和传播价值,这就要求在画面的处理上富有层次感和引申意味,表现蒙太奇的运用可以营造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想像空间,把观众从新闻事实引入到对社会问题和焦点人物的认知和理解中,极大地丰富了新闻的社会价值和传播意义。

注 释:

①周晓华:《电视新闻画面语言新课题》,《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10)。

参考文献:

1.秦瑜明:《电视传播概论》,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杜,2002年版,第130~131页。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5~36页。

3.叶子:《电视新闻节目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0~21页。

(作者单位:保定职业技术学院传播技术系)

编校:施宇

上一篇:论广告传播内容的商品化 下一篇: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