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见深度 深入见质量

时间:2022-06-30 10:30:21

〔关键词〕心理咨询技术;心理课;分享

分享,是心理课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分享的深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心理课的深度:分享得透彻,心灵之间的触碰会更加强烈,课堂的生成会很精彩,课堂上的受益者会更多;分享得肤浅,问题只会停留于表面形式,或许就是一个“伪问题”,学生不会明白问题设计的意义,对课堂的印象也不深刻。在实践中,一些心理课分享环节进展得不是那么顺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心理教师缺乏相应技巧,课堂将会陷入僵局,一片寂静;如果心理教师能够巧妙运用一些心理咨询技术,课堂将会有转机,学生会更乐于投入到课堂之中。

一、心理课分享环节中出现的问题

在心理课中,教师有时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很可能会出现“零呼应”现象,这种现象可以理解,有些学生可能比较内向谦虚一点,即使想发表看法,也没有胆量说出来,害怕同学说自己爱表现、耍风头。在个别提问时,学生也可能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阻抗和语言表达方面。

1.阻抗问题

阻抗是个体对自我暴露与自我改变的抵抗。学生在心理课分享环节中的阻抗主要表现为:(1)沉默不语。学生站起来后,不知道说什么,不给老师任何信息,呆呆地站着,属于典型的茫然型。(2)寡言。学生明白老师说什么,但思维显得有些贫乏,三两个字就说完了,没有去认真领会。(3)回避主题。学生说了很多,但是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没有切中要点,少涉及或不涉及相应的问题。(4)情绪烦躁。部分学生被提问后,显得很不耐烦,会一直低着头,或者偶尔抬起头看看老师,通常会拉长了脸,脸色较为难看。(5)言行不一。课堂上谈论的内容与其平时的行为表现或者与同学对其的评价出现矛盾。

2.语言表达问题

在分享时,部分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语言组织欠舒畅,断断续续谈感受;或者有感想,但是不知道用什么词来表达,有时即使表达出来了,但用词不太准确,或者和前面同学表达得一样;或者回答的时候扭扭捏捏,害怕别人笑话。

二、如何在心理课分享中运用心理咨询技术

心理课中的分享基本是通过言语来实现的,这就涉及到了心理咨询中的会谈技术,会谈技术包括参与性技术和影响性技术。参与性技术主要有倾听、鼓励、提问、内容反应、情感反应、具体化、非言语等;影响性技术主要有面质、解释、指导、内容表达、情感表达、自我开放等。下面笔者将通过一些实例来具体阐释心理咨询技术在心理课堂的运用。

实例1:活动是心理课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活动之后的分享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科学管理你的时间”主题活动课中,笔者设计了一个“撕撕我们的人生”的活动,活动完之后,笔者问:同学们,这个活动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时间太少。

师:然后呢?

生:好好珍惜每分每秒。

师:你会怎么去做呢?

生:每天制定好时间表,按时完成作业,尽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无限的事情,让生活更加有意义。

技术运用分析:在上面的例子中,学生显然表达有些笼统,不具体,而且语言非常简单,这时,教师可以运用具体化技术和开放式提问技术进行深入,这样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打开心扉,畅谈内心的感受。

实例2:同样是在“科学管理你的时间”主题活动课上,笔者让学生做了一份时间管理的调查问卷,待学生把时间管理的百分比算出来之后,笔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的时间管理存在哪些问题呢?

第一段分享:

学生1:没问题。

师:你的时间管理百分比是多少?

学生1:16%。

师:如果你的时间管理没有问题,那百分比应该很高呀,至少90%以上。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1:(低下了头)

师:显然,你的时间管理不太好,你难免会心虚,也会对自己有些失望,你再想想看。

第二段分享:

学生2:很多问题。

师:有哪些问题呢?

学生2:太多了,不知道从哪里说起。

师:那你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2:是……

技术运用分析:从上面两个学生的回答看,都采取了敷衍、随便的态度,第一个学生说自己没有问题,尽力掩盖问题,但他的时间管理百分比又很低,出现了自我矛盾。面对这个问题,笔者采用了面质的技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逃避,紧接着笔者采用了情感表达技术,让学生感觉被理解,心里好受一些。第二个学生尽量呈现问题,但很茫然,于是笔者采用了具体化技术,让学生说出自己最紧迫最严重最关键的问题,这样他的思路就明晰了。

实例3:在“学会沟通”主题活动课上,笔者为学生作了沟通能力测试之后,然后提问:你是否曾经因沟通不畅与人发生过冲突?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样的冲突?当时心情怎样?

第一段分享:

学生1:嗯(欲言又止)……

师:(向学生点头)心理课上的答案没有对错之分。

学生1:初中时,我与一个同学关系很好,我们是好朋友,但是因为一件小事,我们闹翻了,我觉得我已经够宽容了,每次发生争执,都是我让着她,这次我真的伤心了,不想再主动了。可能我们之间有误会,但是我不想去解释了,我觉得好累。

师:你觉得你很累、很伤心,因为每次都是你宽容她,你觉得这样的朋友不值得继续相处下去了。

学生1:是的,以后交朋友我得小心一点了。

第二段分享:

学生2:(似乎很平静)我与父母发生过很激烈的冲突。初中时,我染发了,并且头发还有点长,然后被叫家长了,父母拖我去剪掉长发,我不肯,然后他们就打我、骂我,我一气之下,就离家出走了,在外面游荡了好几天,最后没办法,还是回家了。

师:看得出,你已经能够淡然地去看待这段冲突,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叛逆期,当时好像很生气,很想发火,在外面的几天你一定也很孤独吧!

学生2:是的,非常孤单,尤其是身上的钱快用完的时候。

师:当时想过父母的感受吗?

学生2:当然想过,父母肯定很着急,可能到处在找我呢,但是我就是想报复一下他们。

师:结果呢?

学生2:呵呵,我还是乖乖回家了,拗不过父母。

师:就是啊,与父母意见不一致时,我们要学会与父母沟通与协商,学会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与感受,学会站在父母的位置看问题,这样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冲突。

学生2:嗯,我知道了。

技术运用分析:在第一段对话中,学生1开始不好意思讲,紧接着笔者运用了非言语信息鼓励其讲下去,当学生讲出来之后,又运用情感反应技术给予其情绪上的理解,并用内容表达技术帮助其理清内在的想法。在第二段对话中,学生2是一个比较健谈的人,比较调皮活泼,对自己曾经的叛逆侃侃而谈,笔者通过释义、情感反应和情感表达技术,让学生感觉被接纳,鼓励其继续讲下去。紧接着用一个封闭性提问,让其站在父母的角度去体会父母的感受,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知道今后如何与父母沟通。

实例4:在“把握异往的尺度”主题活动中,在讨论“把握异往尺度的技巧”时,笔者请学生站起来分享。

学生:我没有技巧。(全班哄堂大笑)

师:你的意思是?(有个学生马上就说:老师,他谈恋爱了。)

学生:(尴尬地低下了头)……

师:谁没有青春萌动的时候?老师也经历过,但是我只有想法,没有行动。

学生:(慢慢地抬起头)

师:你和她谈多久了?

学生:才两个月。

师:她的哪些方面吸引了你?

学生:她很善良、可爱,而且还写一手好字,每天给我买早餐。

师:你能解释一下好感、欣赏、喜欢和爱的不同吗?

学生:呃……好感就是好的印象;欣赏主要是对一个人才华的佩服;喜欢嘛,就是那个感觉;嗯,爱,好像就是谈恋爱的那种。

师:你似乎不能很好地将它们区分开来。我认为,你对她的好感和欣赏更多一点,或许还不是真正的喜欢和爱。同学们在这个阶段,可以把对同学的爱慕和喜欢藏在心底,等毕业之后再表白也来得及,这样不是也挺美好的吗?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心动的时候,但当前最紧要的任务不是谈恋爱,是冲刺高考。

学生:老师,我知道怎么做了。

技术运用分析:学生在遭遇尴尬的时候,笔者赶紧运用自我开放技术,畅谈自己的经历,让学生马上感觉到被认同,于是心态就放松了。在区分好感、欣赏、喜欢和爱时,笔者趁机分析了该生对恋爱对象的感觉,在承认青春萌动的同时,也让其明确当前的主要任务。

在心理课分享环节中运用心理咨询技术,目的是让学生敞开心扉,畅谈其内心的真实感受,让课堂更有深度,让学生对课堂的印象更深刻。但也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能在课堂上“八卦”,不能对学生的私事表现得十分好奇,这样会让学生失去安全感;二是在与个别学生分享的时候,要顾及其他学生,提醒大家注意倾听;三是要充分尊重学生,如果学生有实在不愿意讲的事情,不能勉强。

总之,当学生在分享环节出现阻抗时,心理教师要及时判断阻抗的类型,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运用心理咨询技术,让课堂深入下去。当学生出现沉默时,可以运用鼓励和非言语技术;当学生寡言时,可以运用具体化技术;当学生回避主题时,可以运用重复、聚焦技术;当学生情绪不好时,可以运用情绪反应和情绪表达技术;当学生言行不一致时,可以运用面质、情绪反应、内容反应和指导技术;当学生不会组织语言时,可以运用指导、非言语技术等。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红桥高级中学,扬州,225000)

上一篇:捍卫数据安全,让移动互联更安心等 下一篇:STCW78/10公约对航海专业学生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