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职校专业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方法

时间:2022-06-30 07:32:01

提高职校专业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方法

【摘 要】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学习态度及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也是参差不齐,本文在分析职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从树立学生的自信出发,针对如何提高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论述、总结。

【关键词】职业教育 专业理论课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5-0178-02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过程中,一些实践性强的科目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仿真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但如何提高理论性强的专业课教学效果,是长期困扰中等职业院校教师的难题。笔者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针对如何提高专业理论课教学效果,有几点体会,在此与各位同行做一分享。

一 必须对授课对象有充分的认识

虽然国家大力提倡和推进职业教育,但职业学校仍是各位家长及学生在无法获得高等院校垂青之后的无奈选择。由于生源日益减少、高中和本科院校的扩招及职业学校的放开招生,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大部分是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自卑,甚至厌学、自暴自弃,因此在教学环节中,必须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及教学深度。

二 在教学的过程中,需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力量的来源,也是成功的必要因素。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多会因长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而自卑,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信,教师首先要做一个慧眼识珠的伯乐,在教学过程中需善于挖掘学生的潜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挥其长处,让其肯定自己;其次,对学生的要求起点不能太高,不可操之过急,对学生犯的错误,及时引导;取得的成功,及时表扬,使他们逐渐认识自己,恢复自信,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和生活。

三 提高专业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教学环节如何落实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

第一,在开始一门新的专业课之前,教师应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结合图像、动画、视频等,将课程的具体内容及其针对的具体行业、学好了这些知识以后会有什么用、用在什么地方等告知于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带着浓厚的兴趣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

第二,讲课过程中可采用“泛问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所谓“泛问”,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进行提问,让学生自由作答,充分发挥老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形成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维互动。如果这一方法应用得当,可以取得以下效果:(1)提问不是针对某个学生,所有人都可以回答,回答正确与否,都有利于学生结合课堂所学进行思考;(2)通过泛问,教师可以大致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有重点的进行教学;(3)调动了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围,促进了教与学的结合;(4)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学习,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泛问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几点:(1)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学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变成学生的“学”;(2)教学过程中不能唯我独尊,要体现民主,使学生原意学习、主动学习;(3)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独立思考,掌握需掌握的内容。

第三,对课堂内容的安排应“重结果,轻理论”。职业技术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掌握特定职业群或者某一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第一线应用型、技能型的实用人才。学生需掌握的是具体的技能,过多的偏重理论环节的指导,往往会适得其反,让学生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理解掌握原理、方法和结论,切勿深究结论的来源和形成。如在教学“非稳态导热”一课时,学生需掌握的是典型的非稳态导热过程的分析及非稳态导热过程的特点,对于集总参数法和一维稳态导热问题的图解法,学生只需了解不同算法时导热体的温度与毕渥数和傅里叶数的关系,及两种算法的适应范围,而无需深究导热体的温度到底是通过何种算法、何种函数关系求得的。

第四,适时的给予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专业理论课,知识内容繁多,较之实践环节枯燥乏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抑或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如果一味地进行批评、指责,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挫伤其自尊心与自信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甚至自暴自弃、自甘堕落,而这一切是与“教书育人”的宗旨背道而驰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合理的方式适时的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第五,师生互换角色,让学生自己讲课。讲课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基本知识,例如,“液注式压力计”的基本原理是初中时就学过的连通器的原理,知识点简单易懂,像这样的课程就可以提前安排,让学生自行学习,随机点名让学生到讲台上做一回“老师”,体验老师的辛苦。

“师生互换角色”的授课方式能起到以下几个作用:(1)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会被叫到讲台上,在自学过程中,他们会比平时更加用心,学习效果更高;(2)完成讲解,能够提高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信心;(3)站在讲台上,能让他们切身体会到课堂纪律对授课环节的影响,日后能自觉地做到课堂上不喧闹、不睡觉、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4)通过讲台上的历练,体验老师的辛苦,更加尊重老师。

第六,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多媒体等手段,让枯燥的课堂活跃起来。多媒体视听教学具有能听、能看、形象生动、信息量大、便于理解等优越性,可以弥补当前职业技术教育中课程内容和课时压缩多、学时少等不足,且更加直观、逼真。加之专业课上所讲的知识,大多都是“物有所指”,是一些具体事物的概念、原理和方法。例如,热力过程自动化课程中所讲的热电偶、热电阻、压力计、水位计、流量计等,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结合具体实物讲解,把理论知识的学习转化成学生的感性材料。

第七,侧重现场技术内容和加强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侧重现场技术内容和加强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经常会有刚刚工作的学生抱怨道:“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学校的时候我们从来没有学过,即便书上有提到,但和实际问题南辕北辙,学校的学习纯粹是浪费时间。”这实际是共性和个性差别的问题。学校课程上所讲的知识大多是一些基本的原理与概念,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需要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具体条件灵活掌握。这些看似课堂上、书本上没有提及的知识,其实是在特定情况下产生的个性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共性的知识,还应尽可能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和现场条件,以技术工作人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铁仓.热力过程自动化[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张天孙、卢改林等.传热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3]张秀芳、袁德选.浅谈优化教学环节[J].职教论坛,2002(6)

[4]邢晖、杨文尧.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索[J].职教论坛,2001(9)

[5]金妙翠.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2(16)

上一篇:法学案例教学法分析 下一篇:关于高校教材《应用文写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