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30 06:32:12

任务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由于生源的原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遍喜欢唱歌,但是对声乐技巧的学习存在误区的问题。为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可选取部分教学内容实施任务教学法。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任务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9-046-1

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从事学前教育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胜任幼儿园教学工作,或者从事幼教科研和管理工作。声乐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一般来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喜欢唱歌,但对于声乐专业的技巧的学习存在误区,认为声音大就是好,存在重视欣赏轻技巧等问题,此时教师如果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为辅,是很难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为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声乐的兴趣,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在声乐教学中可选取部分教学内容实施任务教学法。

一、任务教学法综述

任务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将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任务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的方式,由学生按照任务的完成程序来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任务。通过这种方式使学习过程成为每个学生都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注重的并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的过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团队精神。

“任务教学法”最初由德国联邦职教所按行动为导向制定而成,现在越来越受到各国教育界的重视。美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MBA)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也广泛地采用任务教学法,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任务小组,深入实际,在完成指定任务的同时,学习和应用已有的知识,在实践的第一线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真刀实枪”的演练。

二、任务教学法的案例

名称:姑苏辙歌曲(第四课时)

1.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正处在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阶段,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判断力。

2.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姑苏辙的发声技巧;培养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任务实施:第一步,教师通过演示备课时制作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创设教学情景,并提出本次课的任务要求。第二步,科学分组,合作。分组时主要考虑小组成员能否形成各方面能力的互补。教学活动围绕任务主题要求以小组形式展开,各组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针对任务开展研究讨论、共同制定任务目标的完成方案,并将任务再细分成各个子任务,各个任务落实到人,组员之间既要做到相互合作,又要做到分工明确。教师在其间要起引导、协调和答疑的作用。第三,演示“任务报告”及评价表现。以小组为单位对完成的“作品”进行效果评价,各小组可推荐一两名学生将本组制作的“任务报告”通过投影仪进行展示。评价采用自评、小组成员互评和总评相结合的方式。最后将自评、小组成员互评和总评的评价结果记录下来,汇总并量化,作为本任务的一个成绩记录下来,并成为本学期成绩的一个组成部分。第四,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做出反馈和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发现并挖掘各位学生的优秀表现。

三、任务教学中教师的定位

1.教师失去了对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在任务教学中,许多教学任务是师生根据教学目标共同设计的,教学任务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有时会超出教师的专业知识范畴,教师失去了以往对学习内容的绝对权威与垄断,同时在任务教学中,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的尝试与探索,并在亲身的实践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这一过程中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也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

2.教师的工作方式将从个人教学的狭小领域走向集体合作。在任务教学中,围绕着教学任务,教师指导的内容不仅涉及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会涉及相邻学科、相关学科、乃至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对大多数教师而言,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对学生的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

任务教学法从理念上讲是非常先进的,它解决了目前困扰学前教育专业的两大难题。一是学生学习被动的问题,传统教学模式以灌输为主,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学习效率低下。二是学生能力差的问题,我们目前的教学还是“结果导向”,教师将大部分工作完成后,学生依样画葫芦,不能对知识进行重新组合、融会贯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采用任务教学法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并且任务教学法强调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和能力,这一点也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上一篇:分析电力自动化无线通信网络 下一篇:浅谈通信工程传输技术的应用现状与未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