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大断面长大隧道施工工效管理

时间:2022-06-30 05:37:54

高铁大断面长大隧道施工工效管理

【摘要】通过现有人员、机械配置情况和施工工效,通过总结分析找出影响施工工效的因素,反过来调整资源配置、加强管理,使整体工效最大化,达到降低施工成本,保证施工顺利实现的目的。

【关键词】大断面;隧道;工序;工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 U45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传统的隧道施工通常因施工难度小、要求低、断面小等特点,鲜有比较系统和针对性地进行隧道施工工效管理,例如开挖、仰拱、二衬等班组各配备一个班组人员,机械设备也无富余,在这样的人员机械配备条件下,每天只能够保证1~1.5个作业循环,掌子面开挖进度慢,直接制约后续仰拱、二衬施工,使得整体施工工效低下。又如,对各种工序施工没有系统地跟踪记录和分析总结,没有找出影响施工工效的根本原因,导致施工效率不高。高铁断面隧道特别的长大隧道因其施工难度大、要求高、工期风险大、大断面等特点,合理组织隧道施工,系统地进行施工工效管理十分必要和关键,其在降低隧道工期风险的同时也节省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

本文以某隧道为例,主要通过对隧道机械人员配备、施工方法、工序施工等的不断总结、优化,主要通过“人、机”的整合,使施工工效在有限的时间、空间范围和人员、机械的条件下达到最优状态,从而达到提高施工效率,加快施工进度,节约施工成本的目的。

2.施工工效优化

某隧道为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隧道开挖断面面积146㎡。隧道洞身穿越区域以碳酸岩广泛分布为主要特征,隧区总体构造、褶皱发育,地下水发育,不良地质现象为岩溶及岩溶水、顺层偏压,特殊岩土为红粘土。

隧道按台阶法进行施工,上台阶开挖180°,下台阶分左右边墙错位开挖,仰拱一次开挖成型。按照相关安全步距要求,Ⅲ、Ⅳ、Ⅴ级围岩仰拱距离掌子面分别不大于90m、50m、40m,二衬距离掌子面分别不大于120m、90m、70m。主要施工难点有:地质差异较大,安全布距要求高,地下水发育等。施工工效优化步骤图1-1所示。

图1-1 施工工效优化步骤

掌子面开挖因其作业面有限,并且直接制约着后续下台阶开挖以及仰拱、二衬施工,对整个隧道工期风险的控制和施工工效起到决定性作用,是隧道各个工序施工的核心。也就是说,不管掌子面进度多快,后续下台阶、仰拱、二衬施工通过增加人员、机械等资源,经过合理组织,必定能与掌子面保持相对稳定的距离,达到安全步距的要求。因此,只有不断提高掌子面开挖、支护等工序的施工工效,才能在提高掌子面施工进度的同时,提高后续仰拱、二衬等工序的施工工效。

根据现有的机械、人员条件下提高掌子面施工工效后,还必须加快后续仰拱二衬施工,不可因安全步距等问题导致掌子面停工,并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组织好各种施工衔接,避免造成浪费而增加成本。

以该隧道出口为例,原有各工序人员、机械配置分别如表2-1、表2-2所示。

表2-1隧道初始人员配置表

表2-2 原始主要机械配置表

在以上的人员、机械配置情况下,通过现场24小时跟踪记录(如图2-1、图2-2),总结一个月得出以下施工工效表。

表2-3 原始施工工效表

通过原始记录及以上各表的分析,总结出影响工效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掌子面因地下水发育,装药困难,加之工作环境差,作业人员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等,导致爆破效果较差、循环进尺段、补炮时间长,平均每循环需增加2h补炮时间。

2.各工序间隔时间长,没有有效衔接或进行平行作业。

3.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人员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机械设备损坏率高,例如在进行上台阶出渣作业时下台阶无法出渣,出渣车辆、挖机等损坏即会增加出渣时间,工序时间缩短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施工效率降低,当喷射砼、上台阶打钻同时作业时风压不足等。

4.因上台阶开挖慢,直接制约仰拱、二衬施工。仰拱、二衬施工工效平均可达到6m/天,上台阶工效3m/天,后续施工不能充分发挥其工效。

对原有人员、机械配置情况进行优化,主要有:

1.加强人员管理,并进行合理的爆破设计,实行炮孔定人定孔,并观测每人所负责炮孔施工的爆破效果,实行奖罚。如图2-1、表2-4所示。

图2-1 上台阶炮孔布置图

表2-4 炮孔布置定人施工一览表

2.通过总结,在循环开挖时间大量压缩时,通过增加作业人员及机械设备来提高工效。经过从原有的1个班组人员增加到一个半班组,再调整,最终增加到2个班组时施工效率最高,增加出渣车辆、挖机等设备提高施工效率,按照延米成本算,经济效益达到最佳。增加的人员、机械设备如表2-5、2-6所示。因仰拱、二衬施工人员施工效率较高,在掌子面施工进度提升后,仰拱、二衬能够及时跟进,无需增加人员。

表2-5调整后人员配置表

表2-6 调整后机械配置表

3.尽可能地进行平行作业,如在钢架安装时即开始施工锚杆,避免出现工序未衔接上的情况,减少工序衔接和施工时间。在围岩条件较好时利用前面开挖台车进行光面爆破作业,后面支护台车进行支护作业。

4.下台阶、仰拱一次开挖成型,缩短仰拱开挖时间,提高仰拱施工效率。

5.通过记录每循环工序施工时间,跟踪记录影响施工的因素,并详细记录在各种标识牌上,定期总结分析原因,进行定期调整优化。如图2-2、图2-3所示。

图2-2工序时间对比表图 2-3 主要机械设备动态表

通过以上措施,施工工效得到很大优化,调整后施工工效如表2-7所示。由表可知,调整后各工序工效有了明显提高,掌子面、仰拱、二衬月进尺分别从原来的98m、113m、156m提高到183m、216m、240m。表中仰拱、二衬施工工效是在掌子面施工不影响仰拱、二衬的前提下,即当仰拱、二衬距离掌子面达到一定距离后,由于仰拱、二衬施工快于掌子面,此后施工工效与掌子面一致,降低到180-190m/月。

表2-7 调整后施工工效一览表

3.总结

经过优化施工组织,施工工效得很大程度的提高,虽然相应增加人员、机械设备投入,但按照该工效施工至完工,不仅保证工期的顺利实现,施工成本相比调整前,节省成本约40-50万元。

作者简介:

陈勇(1987-6)男,本科,助理工程师

杨苹(1986-11)女,本科,助理工程师

上一篇:高性能混凝土裂缝的处理与防治 下一篇:高速公路造价控制的因素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