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地住宅的规划设计

时间:2022-06-30 02:36:58

浅谈山地住宅的规划设计

【摘 要】据资料数据显示,我国国土陆地面积中,山地约占69%,平原、盘地仅占12%和19%,全国有56%的人口生活在山区。由此可见,如何能够合理开发和利用好山地,为山区居民创造出一个舒适美观的居住环境,对一名设计师来说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是笔者以具体的工程案例,通过对“凯怡半山商住小区”规划设计的剖析,总结自己对山地住宅的规划设计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山地住宅;高差设计

一、项目概况

凯怡半山商住小区项目用地位于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机场大道以南,320国道以西,西面为中药种植园区,南面为村庄及山丘。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东西向长度约870米,南北向宽度为320米(局部最小处为70米)。总建筑面积约581600平方米(含121600平方米的地下车库)。基地所处地区为山地,黄海高程变化范围在166.6米到134.8米之间,成南高北低走向。

二、规划设计理念:

在规划设计中,笔者首先坚持山地建筑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尊重地形和规划路标高,最大限度减少土方量,尽量做到土方平衡;2.结合山地这一特点,根据不同的坡度,运用筑台、架空和吊脚等手法,使得建筑错落有致,与地形环境相互协调。其次,笔者还将“绿色建筑、人文建筑”这个理念贯穿整个设计过程,做到节能、环保,发扬人文居住环境精神。

三、详细规划设计:

1.总平面设计:

本方案在总体规划及建筑布局方面强调构架清晰、完整,同时注重品质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项目根据开发商分期建设需要,共分为六个住宅组团。组团以中央东西走向的步行景观轴为中心,分别向南北两个方向展开(图一)。

因为小区旨在为人们打造一个“半山地景观居所”,所以,在住宅单体的平面布局上,如何把外部的人造及自然景观引入户内是一个设计重点。住宅组团采用行列式+半围合式平面布局,在保证住户的客厅及主卧室朝南或偏南的前提下,建筑根据组团内部及小区公共景观中心作局部偏移,争取每栋楼的最大景观视野并减少户与户之间的对视。建筑单体层层拾级而上,体现出山地建筑的特点,远处的自然山地景观逐层展开,为人们展现一个低调奢华、优雅浪漫的“半山地景观居所”。

另外,地块的东面入口处理是本规划的一个设计难点。由于靠近繁忙的国道,人车流较大,用地高差大且面宽小,如何能够充分利用好这个沿街面,向过往的人们展示楼盘的面貌,是开发商最关注的。经过多个不同方案的对比,最终采用的是通过多层住宅及商业街围合成一个U型跌级入口广场,广场的最高处以销售中心作为制高点这样一个方案(图二)。这样的入口布局不但营造出一个亲切的人行入口氛围,而且还丰富了国道的城市景观。

2.竖向设计

竖向设计是详细规划设计中最重要的技术部分,是理想能否化为现实的规划技术保证,是技术与艺术结合的重要支点,在复杂的山地地形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竖向设计是本次规划设计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本项目地块内部高差达32米,地块与作为小区主要出入口的机场大道的高差最小处也达到9米。笔者采用了分层筑台的方法,由北向南分别设计了三个逐级往上的台地。南面最高的第一级台地以3层联排住宅为主,塔式高层住宅为辅;中间一级台地以17~18层单元式住宅为主,再穿插布置23~26层塔式高层住宅;北面临近机场大道的最低一级台地布置26~28层单元式住宅。这样高低结合、错落有致的布局,不但有利于提高小区的整体通风性能和住户的日照时数,还可以最大限度地让更多的住户能观赏到南面小区内的园林景观。临近机场大道的最低一级台地上的3个组团,在高层住宅的下方设计了三层退台式商铺及地下车库,商铺在沿街最底层,车库设在商铺之上,并结合地形采用错层式设计。这样不但解决了场地与外部道路高差问题,减少土方开挖量,而且还使得车库可以对外开窗,做到自然通风和采光,减少能耗,提高了车库内的舒适度。同样,阶梯状错层式地下车库的做法也使用在第二级和第三级台地中(图三)。

3.道路交通系统设计

道路系统是形成社区结构的基本骨架,它和绿地系统一起决定了社区的基本效率品质、生态品质和景观品质,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高档社区,就应该建设高标准的道路系统。

本小区道路系统遵循以下的设计原则:

(1)尊重地形以及现有规划路标高。

(2)流畅便捷,但又不显呆板,能迅速到达各建筑单体主入口。

(3)平时人车分流,消防扑救时可利用到现有人行路网系统进行扑救。

(4)尽量垂直相交,减少锐角相交,加强交通安全性。

小区北邻机场大道设置3个人行和机动车出入口,出入口的间距约160~190米。其中东西两个出入口通过南北向组团路连接小区最南面的东西向组团路,形成小区的主环路。东面的地块开口面向国道,车流量大,在此仅设置了人行出入口及消防车通道。因为要做到人车分流,使小区车辆在进入小区入口后,便能就近直接进入地下车库,而不进入到小区景观中心区,所以住宅组团地下车库的主要出入口都毗邻3个出入口设置。为此,出入口的道路红线宽度设计为18米,其中两边人行道宽度1.5米,机动车道双向4车道,中央留有3米的花圃及水景作为分隔带。这样拓宽的道路设计,不仅可以减少因上下班高峰期出现的出入口车辆拥堵现象、增加了行车安全性,而且还能营造出一个开阔大气入口氛围。

小区中央东西走向的步行景观轴主要为人行区域(同时也兼有消防扑救时使用功能),通过步行景观轴与区内完善的步行路网系统相连,到达各级组团内景观区和各建筑单体的入口,流线清晰便捷,又不显呆板。

各个组团下方的地下车库是小区的静态交通系统,各个组团所属的车库都有隧道相互连通。这样立体的交通空间设计,使整个小区完全实行人车分流。

4.绿化景观设计:

绿化景观系统不仅是社区良好休闲环境的要素,而且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绿化景观系统可以起到改善城市热岛效应,提高社区居住品质的效果。

本小区绿化景观遵循以下的设计原则:(1)结合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环境特征进行设计。

(2)既有集中绿化,也有互相渗透的局部绿化,丰富其层次。

(3)“以人为本”,重视社区特色建设。

由于当地常年雨水丰沛,结合现状地形,小区的中心绿化景观设计为跌级湖景。水面错落有致,形成流水声,富有动感。湖面采用浅水景设计,主要水源取自南面边坡集水沟收集的山体地表水。雨水经过过滤池的沉淀后,通过地势高差自然流入湖中,起到了节水效果。中心绿化围绕跌水湖面展开,各单体建筑以围合式沿用地周边布置,争取最大的中心景观。

各组团的集中绿地根据地形地势的不同,独立设计,各有特色。北面并列的三个组团车库顶板覆土完成后形成的场地坡度仅3%,设置相对集中的草坪及硬质铺装小广场,特色树阵等。南面的组团高差变化较大,故绿化以点和线为主,沿着跌水小溪设置廊桥栈道,节点处点缀一些观赏性花卉灌木,舒适宜人,各不相同,体现其组团特点。

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的设计理念,湖边植树绿化,营造湖滨步道的休闲效果。注重高低错落,不同的位置搭配不同的树种,远景和近景想结合,水体与绿化相结合。

四、结语”

如何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做到建筑能顺势而生,是山地住宅规划与平地住宅规划的最大不同之处。因为每个项目的地形及环境各异,所以布局往往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作为设计师,必须在设计的前期就要读懂并理解透地形,才能在设计的过程中做到成竹在胸,化解不利,将难点为己所用,设计出尊重自然的、和谐的、以人为本的作品。

参考文献:

[1]沐立.山地住宅规划与设计探讨[J].南方建筑,2006(10):81-83 .

[2]卢济威,王海松.山地建筑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邓述平,王仲谷. 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

谢剑军,男,(1978-),大学本科学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住宅、学校、厂区设计。

上一篇:有关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策略探析 下一篇:神农人家独特的街屋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