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人家独特的街屋建筑

时间:2022-06-23 10:32:34

神农人家独特的街屋建筑

【摘 要】围绕“独特的街屋建筑”这一主题,包括老街建筑特征和老街的历史地位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研究认为,老街街巷空间进退自如,对提炼谷城老街保护区朴素的地域性设计原则,探索新材料和空间的组合关系、重点建筑保护具有指导意义,有利于我们在今天的规划或建筑设计实践中加以思考和借鉴。

谷城县位于湖北省襄樊市西北部,地处汉水中游西南岸,是通往武当山与神龙架的必经之地。据《元丰九域志》载,谷城,是因人类祖先神农氏在此地尝植五谷得名。西周时为谷国,秦朝始建筑阳县。东晋、战国、汉朝、北周等时期,县制几经更改,境内先后设置扶风郡、义城郡、泛阳县、万年县、义成县、安养县等,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更名为谷城县。隋、唐、宋、元、明、清时期,谷城先后隶属襄阳郡、荆州都督府、襄阳府管辖。辛亥革命(1911),隶属襄阳军政分府。民国元年(1912)后,隶属鄂北道、襄阳道、湖北第四绥靖区、第八行政督察区等。谷城东邻襄阳,南接保康、南漳,西与房县、丹江口市接壤,北与老河口市隔江相望。地跨北纬31°53ˊ——32°29ˊ,东经111°52。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

谷城老街位于谷城县城关镇东南部,地处汉水支流南河北岸。北与老河口市仙人渡镇隔江相望,与石花镇接壤;东南与庙滩镇毗邻;西与盛康镇交界。具体范围为:北至中码头街、鸭子坑;西以城内街为界;东、南至南河,总面积约为20公顷。房屋总面积2.5万平方米,共有居民328户,800多人。目前,保存六条主要传统街道,尤其是三神殿巷子、五发街、老街传统民居保存较为完整。

1、老街建筑特征

1.1 街屋建筑群落

在老街的商业发展历史中,人们意识到街面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为提高店面利用效率、保证购物的舒适程度、确保商业与居住的适当分离,湖北古镇普遍形成了街屋建筑群。城关镇老街地区以老街、三神殿巷子、中码头街、新街、米粮街、五发街、五福街、后街、河街为主干,所构成的成片历史街区,面积达20公顷。街巷格局明确清晰,屋顶肌理保存比较完整,院落特征比较明显,展现了湖北地方特征强烈的“街屋建筑群落”。即为了提高利用率,建房不再横向发展,而是按照与街道轴线垂直的方向,纵向展开,形成一定建筑形式和样式的——商业、居住功能兼顾的院落建筑群。

1.2 保存比较完整的道路、地下排水基础设施

城关镇老街地区的有序建设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外表,更深埋在地下,内容比形式重要,目的比表达重要,其具有的良好地下排水系统,大部分至今利用如常。1913年(民国2年)五发街、五福街、河街先后铺设了石板路面;1930年(民国19年)中码头、新街、三神殿巷子等也铺设了石板路。铺路同时,各街修砌了地下70公分宽的青石铺地排水沟,地下排水向东统一流入南河。老街地区的道路与排水沟等基础设施建设,不仅长期利于老街的各种生活,而且是近代中国城市建设,特别是民国时期谷城县,城镇建设的重要实证。随着时间的流逝,近代建筑的保护在中国遗产保护领域的价值越来越突显。

在经济繁荣、人口稠密、用地相对紧张的地区,能够提供较多的室内空间进行商业活动,同时满足展示、居住、储藏、防火的需要,就必须充分对以院落为单位的建筑空间加以分割、利用。包括平面纵深发展与争取竖向空间。这两种手段在城关镇老街中具有平面通用性强、细节变化丰富的特征。其中街屋也被称为店宅,每户店面相连,而且面宽狭窄,左右两侧为公壁,不能开窗,通风、采光问题就只能依靠天井来解决。在极为局促的基地中,老街平面结构的基本单元为“进”,所谓一进就是以天井为中心,环绕它布置上、下堂和厢房。屋顶采用四水归堂的内落水式,坡屋顶形式在外部没有过多的变化。虽然整体统一完整,由于商业招揽性需要,却用有限的立面条件创造出富于地方风格,统一而又变化,生机勃勃的建筑艺术形象。具体表现在:山墙做成马头墙状,因为防火功能的要求而必须高出房架,但是经过艺术化的处理后,却成为老街民居的一个很鲜明的外观特征。建筑的两侧马头墙一般不对称,墙身40—50厘米宽,马头墙的变化方式可以分为,出挑:三叠、两叠;曲线:半坡、半圆、折线、组合式;脊线:单脊线和重脊线;压脊方式:砖或脊瓦。沿街立面中采用柱廊,尤其以老街更为明显,柱廊是大宅较高等级的标志,三开间重檐檐廊规格高,形式更为美观奢华,用量有限却是非常重要的变化因素。此外,在老街区域中又可细分为不同的店面形式,如单檐单开间无廊、单檐间无廊、单檐间檐廊、单檐三开间无廊、单檐三开间檐廊、重檐单开间无廊、单檐间无廊、重檐间檐廊、单檐间无廊、重檐三开间檐廊、西式立面、其他。重檐与否、开间数(至多三开间)、山墙、檐廊、色彩、店招、门窗、装饰物的共同作用,“户与户”差异就形成了,进一步形成了多变的立面特征。房屋后进一般通过天井与前部的商业空间产生分离,这种当地人叫“印子屋”的合院空间,有些内部很精美,后进居住空间当地人称为“转花楼”。四面墙以清末民初的木雕为装饰,楼上可上人,以天井为中心形成了居住空间的高潮,这种细部处理满足了人们精神上的要求。

1.4 拥有高质量的单体文物——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神殿

谷城县三神殿古建筑始建何年代,志上没有记载,传说为1843年。我们仅从现场勘察中见到残存的碑刻。青条砖上见到“大清咸丰”、“癸卯重建”等题记,现存建筑均为清代建筑。建筑为坐南面北,整个建筑由山门、戏楼、前殿、中殿、后殿组成,除山门、戏楼外,其它三座殿宇一座较一座高。后殿建在高台上,而且建筑工艺也是一座较一座精细。三座殿宇为三进两天井封檐硬山式三开间木构建筑。据了解,前殿为摆酒宴及演戏的场所,中殿供三神(即雷神、左为水神、右为财神),后殿建筑为两层,底层明间供千观音及持童像三尊,楼上供玉皇大帝像,殿前天井置铸铁化纸炉一座,高约3米。山门和戏楼是连在一起的。戏楼为单檐歇山顶。戏楼的屋面后坡与门屋面后坡相连。形成“丁”字形整体。戏楼仅存一翼角。戏楼瓦面基本保存完好。山门、五间硬山式砖木建筑原来是封檐有三门的砖砌大门。三神殿轴线东西两边,靠东边前殿与戏楼以清水墙与三神殿巷隔开,现围墙内外以围墙为后檐搭盖的坡水建筑很多,西边原有围墙被拆掉,仅在前面残留一段。

三神殿始修时就是道教殿宇。因为历史上它是水旱码头的要冲,各地商贾云集之地,有行水路的有从事商业的,有种田贩粮的,他们各自供奉自己尊崇的水神、财神和雷神,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殿宇被毁。于是在道光年间由各省回民出资再修复起来。三神殿历史上就是寺庙,后来由于寺庙被毁且当时又无财力修复,而当时商贾中回民不少,于是在道光年间由各省回民出资将三神殿进行修复,且新添戏楼,因而三神殿变成各省回民的聚集之地,但当地群众仍称呼它三神殿至今。三神殿建筑群就是道光年间各省回民出资兴建的道教庙宇,因供奉三神,故称它为三神殿。

1.5滨水而居的码头景观

城关镇老街位于谷城县城关镇东角,地处汉水支流南河北岸。南河属汉江中游西南岸的一大支流,上游南源,发源于神农架东南麓;北源发源于房县的南进沟,二河流经清溪沟后始称南河,城关老街位于南河与汉水汇合处3公里,扼水路要道。民国时期城关老街附近中码头停泊的木船,日达300多只,是襄樊地区重要的码头。以南河滨水带为核心的古码头构筑物,是昔日码头文化生活的留存。码头的历史文化价值。某种意义上是通过它的码头功能体现的,而不是通过它现在的构筑物体现的,当功能散失后,老街曾有的码头繁荣已被遗忘。实际上,介于流动与停留之间的码头文化是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工业文明过渡的中间地带,谷城城关镇老街蕴涵了鄂西北保存甚少的码头历史信息,是建设富有文化内涵的滨水生活区的载体之一。南河水量常年充裕、河屿相间、草木丰沛、湿地纵横的原生态景观特征与码头文化相得益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南河为老街提供了较其他古镇更为丰富多样的空间边界与历史、自然、文化信息内容。

2、老街的历史地位

1.1 独特的“天—地—人”复合形态

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三神殿不仅建筑质量高,而且长期以来是人们的宗教、娱乐和休闲场所,具有凝聚人心的“天——圣地文化”形态。老街不仅传统建筑质量和街巷质量比较高,而且是民俗浓郁的生活场所,包括民俗习惯、、民间技艺、地方曲艺、饮食文化等构成了谷城老街的民俗生活特色,是“人——世井文化”形态的代表。码头的农耕滨水景观和长期形成的以集镇为中心的码头遗址,是“地——码头文化”的主要形态。天——地——人的文化意象深刻影响了“择居”。天时、地利、人和概括了天、地、人三者的关系,人与自然的互动,圣地文化、世井文化和码头文化的交融,它们强化了谷城老街保护区保护策略的秩序性,是谷城历史文化保护的区域性核心。

1.2 城关镇老街是展现谷城发展轨迹的有力实证

以中码头为核心、以沿南河走向的老街为陆路重点,它们所形成的县城形态具有高度的原真性。谷城民国时期商业市场有城关镇、石花街、盛康、冷家集、庙滩、茨河、太平店、仙人渡、张家集等1城8镇;目前谷城县行政区域由城关、石花等10个建制乡镇,一个国营林场组成。与谷城外西关街、顺成街及谷城其他建制乡镇相比,虽然有些乡镇文物保护点比较多,但比较分散,难以成片。即便成片比如南河镇的古山寨,地域十分偏僻,并不代表谷城县的建设成就。相比较而言,城关老街历史格局的完整程度、县城紧临南河、与谷城县城兴衰的关联程度紧密,其代表性均远超出其他谷城县建制镇。

上述分析有利于从类型学的角度理解建筑单体,不仅将素材作为孤立的对象来分析,更重要的是理解类型相互之间的关联和组合法则,老街街巷空间进退自如,对提炼谷城老街保护区朴素的地域性设计原则,探索新材料和空间的组合关系、重点建筑保护具有指导意义。有利于我们在今天的规划或建筑设计实践中加以思考和借鉴。

城市的建筑是最具体和最能承载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载体,保护和永续利用我们共同的城市文化遗产就是维护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

保护城市遗产,振兴中华文化!

上一篇:浅谈山地住宅的规划设计 下一篇:建筑工程施工中防渗漏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