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建设机制研究①②

时间:2022-06-30 02:29:01

高职院校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建设机制研究①②

摘要: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核心,针对高职院校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从专业建设基础、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内容、改革措施等方面的建设进行了分析,从而提高专业建设内涵,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 建设内涵 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b)-0194-01

新世纪以来,虽然高等职业教育坚持贴近地方产业,积极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培养了千余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但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学校,培养的人才实践能力不强、适应经济第一线的工作技能不足、脱离社会的实际需要。“十一五”期间,一大批学校和专业的建设成效明显,但是从全国情况看,高等职业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尤其是专业建设水平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把改革的重点不断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发展提升质量上来。

1 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1.1 专业发展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重庆市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及电子信息产业培养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通过推进校企对接、探索系统培养、转变培养方式、强化实践育人、建设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实施第三方评价等举措,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成高水平的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1.2 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在制造行业的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岗位,具有扎实的机电控制理论和方法,了解和掌握各种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等知识与能力;具有机电设备故障诊断、维修等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具备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管理及自动生产线相关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等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能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岗位需要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 专业建设内容

2.1 创建“产学服务与人力资源”双中心,推进校企对接

搭建校企对接平台,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推进“基于工学结合的模块化递阶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本专业的知识技能分为普通机电设备装调与维修、数控设备装调与维修和自动化生产线装调与维修三个核心模块,通过分段式工学交替,逐级递进,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模块化递阶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通过工作任务归并法实现典型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转换,通过工作过程分析法实现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转换,通过工作任务还原法实现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转换“三阶段分析法”,采用“机电设备维修行业专家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学校专家归并行动领域机电设备维修行业专家论证行动领域学校专家开发学习领域校企专家论证课程体系”的“五步工作机制”,获得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方案“三项主要成果”。

2.2 建立技能人才系统培养制度,促进中高职教育贯通

从学院层面制定针对中高职衔接教育的相关规章制度,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指导中职学校机电设备类专业建设,联合制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统筹中高职的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专业内涵、教学条件、规划课程开发与教学资源建设;针对中职学校开展师资培训;开发中高职衔接课程。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2.3 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强化实践育人

在“双主体机电设备维修服务中心”运行管理体制下,学校与企业联合建立三个递阶式服务站(普通机电设备维修与服务站、数控设备装调与维修服务站、自动化生产线装调与维修服务站)。

2.4 转变培养方式,探索多种教学模式

本专业的培养方式中,主要采用虚实结合,项目驱动、教学做一体,项目进阶、真情实景,现场实做、技能竞赛,激发潜能四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发展,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模式,相互补充,形成良好的整体结构,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水平。

3 改革举措

3.1 校企共建“产学服务与人力资源”双中心

由学院与行业企业共同建立“机电设备维修服务中心”,由“中心”完成区域经济调研、职业能力分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任务的实施等工作,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由中心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

3.2 创新“模块化递阶式”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机电设备不同领域的技术差异和对职业岗位能力的层次高低要求,把专业知识技能分为普通机电设备装调与维修、数控设备装调与维修和自动化生产线装调与维修三个核心模块,通过分段式工学交替,逐级递进,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模块化递阶式”人才培养模式。

3.3 委托具独立资质的评估机构开展专项调查与评估

完善人才质量评价相关制度,加强信息管理,每年将邀请重庆市机械工程学会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就本专业建设进行一次评估;通过学校或二级院系委托具有独立资质的非官方的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开展一次专业竞争力评估和专业满意度调查;通过学校与教育咨询机构合作,委托麦可思公司开展一次毕业生就业状况评估。

3.4 探索中高职衔接的系统化培养途径

建设制度、与中职学校联合培养五年一贯制学生、针对中职学校开展师资培训、指导中职学校进行专业开发与建设、改革中职学生进入高职的入学方式,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推进中高职衔接,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和形式,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4 结语

通过推进校企对接、探索系统培养、转变培养方式、强化实践育人、建设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实施第三方评价等举措,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成高水平的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为重庆区域经济发展和先进制造业培养急需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詹先明.高职院校专业内涵及其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0(4):21-23.

[2] 孟坤,潘蕾.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1(13):77-78.

上一篇:新产品制造推动企业质量管理要求的探讨 下一篇:割青草,烙小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