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引导学生

时间:2022-06-30 12:55:46

如何正确引导学生

摘要:教育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要教好人、育好人,教师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原则,本文作者从事的二十多年的教育遵循了这原则,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的兴趣和如何引导学生纪律阐述如何引导学生及学生的成长。本文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是作者的真真切切的经验及感受,文中写到的学生点点进步都是作者付出的滴滴心血。

关键词:引导;教育;学生

教育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要教好人、育好人,教师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原则,本文作者从事的二十多年的教育遵循了这原则,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见解:

一、如何引导学生的兴趣:

每教一个班都有50多个学生,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可能会出现多种现象,学习好的学生兴趣高涨,学习积极性高,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先对差的学生情绪低落,上课无精打采。那么教师面对此种种现象需要反复分析做出有效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针对许多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学起来有兴趣,有动力;而有的学生上你的课就显得兴趣不浓,学起来处于一种被动地应付,无奈接受的状态。遇到这少部分情况,如果你只知道粗暴地怪罪学生不用心,不努力,加以批评、训斥,那么请问,学生学习态度有没有改变呢?即使有了好转,又能持续多长时间呢?如果此时你“蹲下来”试试看呢?先和风细雨地谈谈心,“你为什么不喜欢上教师的课呢?你喜欢老师教些什么?怎么教?”我们了解了孩子的心理,先不要去改变他们,而是试着审视自己,转换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我想这时,再转变一个因非智力因素而落后的学生就不是什么难题了。因此,如遇到某些学生对自己的学科不感兴趣,不要为这个错误烦恼,不要着急,“蹲下来”和他们一起学习。

二、引导学生兴趣之引导提问

现代教学研究也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中学生“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因此,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培养他们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学生有了疑问,才能打破头脑中的平静,激起思维的波澜,激发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才不会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下面重点谈谈引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去问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提出更重要。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问”,教学生怎样问,在“怎样思考分析问题”上下功夫。鼓励学生不要局限于现成的答案,认真预习,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学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和提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践证明,教师只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敢于提问,教会和激励他们善于提问,他们就不会再感到“问”是难事,而是在“问”中获得思维的启迪,就能够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学会自己发现问题,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探索、猜想、发现,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设计一些探索性和开放性问题,为学生积极思维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让每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得到发展。如在教学“进位加法”时,当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满十时,怎么办?教师先不说,鼓励学生自己质疑、自己来讨论解决。在努力寻找答案的同时,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也随之逐步提高。

三、如何引导学生来准守纪律和爱护集体荣誉

我们还会遇到一些情况:有学生总喜欢踩草坪,有学生总喜欢搞恶作剧,有学生总喜欢追逐打闹,有学生总喜欢放学不进家门泡网吧……你也肯定遇到过一些屡教不改的“顽固派”吧?说教、训斥、请家长……有用吗?教育一个学生好难啊。这时你可以试着“蹲下来”,蹲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聊聊,玩玩,开展一些游戏,如:打球、跳远、比唱歌,比说绕口令,增强了们的亲和力,然后再开展咨询活动,解读透了,最后对症下药,当你团结了那些“顽固派”,他还会追逐打闹吗?还会搞恶作剧吗?当你触动了他们的心灵,触发了他对生活的情感,培养了他的兴趣、爱好,他还会沉迷于网吧吗?你会发现“恶作剧”的背后可能是一个幽默大师,“网迷”的背后可能是一个“电脑神童”,一切问题会因你育人思想的转变而迎刃而解。

结合引导学生来准守纪律和爱护集体荣誉我们应该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以及社会交往中充分认识自我,使他们对自己产生自信心,肯定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以适应不断变化环境的心理条件。同时应该让他们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在社会活动中重新认识自己,学会既要欣赏他人的长处和优点,肯定他人,还要将自己与别人比较,寻找自己的不足,从而看到“我的另一面”,并通过自我控制,对自我做某些调整和改进,使自己不断进步,自我不断完善。

综上所述教育是未来的事业,教育者必须具有深远的目光,必须具有适应未来需要的先进的教育观念,把语文教学目标定在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正确引导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将自己的未来同现代社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上一篇:生物高考分析 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施教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