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施教策略探究

时间:2022-10-23 01:06:46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施教策略探究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于教学文本的感受与体会,也能够让学生对于生活有更深的领悟。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别谈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施教策略探究。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策略

前言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倡导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这其中很重要的教学内容在于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并不仅仅是对于美好事物的感知,它是对于生活、对于各种存在形式的认识与感受,是对于生活产生的更为深层次的领悟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并且采取更为多元的教学模式,这对于实施审美教育是有很好的推动的。

一、注重课前预习,独立寻疑,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文本中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很多经典的作品都能够成为审美教育的直接素材。在展开审美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并且对于教学文本展开独立思考寻疑的习惯,这对于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是很有帮助的。莎士比亚毫无疑问是他所在的时代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他的许多作品都堪称经典,流传千古,《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其中一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其实都对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或多或少有了解,然而,大部分学生的了解都较为粗浅,基本是将其当做一个故事来读。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对于戏剧教学定位的不准确,我会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课下独立去了解这个故事的创作背景以及作品中所反映的当时的社会的一些社会形态。预习的过程能够让学生能够透过故事体会到戏剧对于刻画一个时代的作用与价值,从这个层面去分析不仅能够让学生超越故事对于这部作品有更深刻的体会与认识,也能够让学生对于戏剧的精髓与内涵有更深刻的感触,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二、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主体意识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循序渐进的展开。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很多选文都是非常经典的,要通过这些文本充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有一个梦想/[美]马丁・路德・金》是一篇非常有名的演说词,从中也能够看到马丁・路德・金的人生理想与追求。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会让学生来分别谈谈在这篇演说词中最为触动自己的地方。有的学生谈到作者的无私奉献让自己很感动,也有学生说道作者对于平等的追求让自己很受启发。对于学生好的回答我首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且会在评价的过程中就学生的回答要点进行深发,以此为基础来对文章进行深化。这篇文章中不仅充满了激昂的语言,从文章中也能够看到当时的美国民众的生存状态,尤其是有色人种在那片土地上受到的各种不公平待遇。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对于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有反思,对于这个世界也应当有一定程度的认识,而这些认识我会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一点点渗透,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也能够更好的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

三、注重多读感悟,品味语言,进行自主的阅读获取

对于很多文章的学习要培养学生对于文本的独立感知能力,要让他们养成独立和作者对话的习惯,在展开自主阅读时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于文本有更深刻的领会,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意识也在一点点滋生。《我为何而生/(英)罗素》不仅是大思想家罗素非常经典的一篇文章,在对于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也能够让学生对于审美有更为深刻的领悟与反思。在罗素看来他为之而生的三样事物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些情愫时时刻刻萦绕在他心头,这三样也是他毕生的追求与念想。这三样事物不仅是人类最为本质的需求,也是对于人的精神层面的一种充实,教学过程中我会让学生明白人活于世除了基本的物质需求外,精神层面的构建同样非常重要,这些东西才是给予人快乐与意义的源泉,才能够让人感知到生命的价值与美好。对于生命的领悟是培养学生具备较好的审美意识时的必修课程,也是学生应当在逐渐的学习中有更深刻的领悟的地方。

四、注重自读感悟,讨论交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

在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更为灵活的教学模式,应当更多的让师生间的交流探讨以及学生间的小组合作进入课堂。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很有帮助的。《我的五样/毕淑敏》是十分具有深意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在探讨什么对于一个人最为重要的同时其实是在启发学生去领会人存在的意义。到底什么对于人存在而言最为重要,这个答案见仁见智,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开始对于人生若有所思,但很多东西在他们心里仍然还是迷雾,这正是一个审美价值逐渐形成的良好时期,在这个阶段如果能够让他们对于人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有进一步的挖掘与领悟,这对于他们今后的人生都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学完课文后我也让学生拿出纸笔列举了对于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五样”,然后逐一取舍。同课文中的描述一样,在舍弃这些对于他们而言最重要的东西时学生们都会非常留恋,但这就是生命的实质。这时一个学生突然问道:老师,你的选择是什么呢?我对学生说道:我的选择是我的学生,也是我的教育事业,这是让我的人生充满意义的部分,也是我个人存在的价值。对于我的回答学生们有点惊讶,但惊讶过后便陷入了思索,从我的选择中也给予了学生一定的启发。课堂中师生间的交流探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在学生们脑海中逐渐形成的对于人生及价值的感悟也是他们审美能力养成的重要契机。

结语:高中语文教学中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审美能力时可以从多方面展开。既要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也应当让学生更多的采取自主阅读,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同时,教学中应当更多的加入讨论交流的过程,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吸收,在智慧的火花的碰撞过程中也能够更好的推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冯小靖;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沈云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施教策略探究[D];延边大学;2011年.

[3]刘媛媛;刘太平;在文学欣赏教学中强化审美教育的几点做法[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上一篇:如何正确引导学生 下一篇:运用愉快教学法 张扬民族音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