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监督力度加强策略研究论文

时间:2022-06-29 10:14:57

会计监督力度加强策略研究论文

会计监督是指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并利用正确的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协调、控制、监督、督促,以达到提高信息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会计监督作为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即根据国家的财政政策、会计法规,按照会计核算的原则,通过会计工作,利用会计信息,对会计主体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控制。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正处在转轨变型阶段,企事业单位经济成分日趋多元化,资金渠道不断拓宽,部分资金活动呈现无秩序状态。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导致了会计监督乏力。由此发生一系列复杂经济现象和很不规范的经济行为,例如贪污挪用公款、侵吞国家资产,上市公司提供虚假会计报表,偷税漏税现象时有发生。

一、会计监督乏力的原因分析

(一)会计人员的“双重”身份,导致监督乏力。就国有企业来说,在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尚未分离之前,会计人员兼有双重身份,他既代表国家利益监督企业的财务收支和经济业务,同时又是企业管理者,随着国有企业的两权分离,会计隶属于企业,从而对企业的监督权自然就削弱了。谁都知道,企业的财务收支应符合国家的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如果把此项任务落在会计身上,一方面会计受厂长经理、董事长的领导,另一方面又要在财务收支方面严格地监督他们,这种监督权实际成了一种虚设。我们不能回避这样的现实:我国现有的国有企业厂长经理大都是由上级(政府)任命的,而会计人员由厂长经理聘用,要求会计人员对握有自己“就业权”的厂长经理所决定的财务收支实施监督,既不符合监督与被监督关系的基本要求,又缺乏应有的可行性。国有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监督都是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而部门的利益最大化为主导目标提供的会计信息取向直接受制于部门经理的意志。而归根到底,会计定位于为微观经济主体服务上,这就决定了会计人员利益与微观经济主体的法人利益是一致的,正是这种鱼水关系,决定了会计人员对本主体的经济活动的监督受到限制和削弱。

会计人员均隶属于本企事业单位,他们的根本利益与单位利益息息相关,在单位的局部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不相协调的情况下,会计人员出于切身利益的考虑,很难旗帜鲜明地去维护国家整体利益,而各级政府部门在维护会计人员权益方面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是造成许多会计人员执法力度不足的原因。

(二)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比较低。会计人员素质较低有两种情形:一是由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而不能辨别经济活动真伪,缺乏敏感性和分析能力,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反映的经济活动失真。二是由于会计人员政治素质差,思想觉悟低,面对不正之风不敢坚持原则,甚至与违法乱纪行为的制造者沆瀣一气,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以上这两种情形恰恰反映了作为一名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同等重要。有的会计人员既不重视业务学习,也不注重自身修养,观念陈旧,总停留在计划经济的传统模式上,会计监督仅限于日常收支业务方面,而对企事业单位较重大经济活动的事前监督却缺乏监督能力,以致造成较严重经济损失。在完善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方面,也重视不足,使会计监督长期在低层次水平上徘徊。

(三)外部监督不健全。我国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家监督,如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应该说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它们往往偏重于国家利益而不够重视企、事业单位的各自特点和需要,在执行会计检查和监督时,难免会出现不协调现象,如对企、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干预过多等,这种现象无益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另外,部分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人为因素过重,主观随意性过大,更有少数执法人员私心太重,一旦得利,便放弃原则,“大问题也可变成小问题”,“有问题也可变成没问题”。还有一些人随意“找茬”,对企业进行刁难,甚至加罪于人,这些现象实际上是国家监督职能的弱化。虽然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在近几年得到较快发展,但是,尚有许多不规范之处,计划经济烙印仍然十分明显。我国多数会计师事务所几乎都挂靠在各主管部门,这是特定的历史环境造成的。随着市场经济对注册会计师要求的提高,这种主管体制逐步暴露出不利于保证社会审计独立性、事务所缺乏活力等种种弊端。事务所挂靠在主管部门,使得在人事管理上、资金投入上、收益分配上都与主管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和本行业色彩,使它们难以不受干预地独立、公正执行业务,其监督职能必然受到诸多限制,其社会监督作用也自然打了许多折扣。

二、加强会计监督的对策

(一)完善会计法规、制度,保证会计监督有法可依。财经会计法规既是约束企事业单位经济的准绳,也是会计人员据以进行会计监督的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细化,对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的规定应较为固定,减少会计操作的灵活性和主观性。完善违反财经法规处罚办法,加重对制造虚假会计信息责任人的惩罚力度。对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网络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应尽快制定相应的准则予以规范,也可以借鉴国外经验采用多层次的会计披露方式,将我国非上市企业划分为大、中、小三个规模层次。大型企业完全执行上市公司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要求年报按照上市公司处理,并进行审计,但不要求临时公告;中型企业按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制度执行,可以不执行会计准则,要求编制会计年报,但无须编制现金流量表和会计报表附注,要进行报表审计;小型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年度报表可以简化,不要求现金流量表和会计报表附注,是否审计可以由其自行选择。这样,可以保护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贯彻成本效益原则,使会计监督工作有重点的进行。

(二)借鉴先进经验,着手研究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目前我国对财务会计的规范,采用了一种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的方式。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上,我国主要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原则性规定较多,但因缺少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原则基础的应用还不充分。应考虑我国国情及实施条件,引进国外先进的财务会计监督管理理念,保证会计准则的相对稳定性,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及加快国际会计一体化的步伐,快速与国际接轨。着手研究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规范会计市场,加强财务监督。

(三)从严执法,建立会计人员奖惩制度,促进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一是严格执行会计从业资格管理,进一步细化单位领导人违反财经纪律的处罚办法,强化财政、审计、监察、人事等监督部门的管理职能和会计监督的执法主体地位。取消政府对企事业单位下达年度目标管理的目标责任制的办法,改变只注重经济发展、忽视监督检查的现象。二是建立一套完整的奖惩制度,为会计人员履行职责提供权力保障、法律保障、措施保障。对会计监督不力的会计人员,应予以严厉处罚,情节严重的或由于会计监督不力造成经济损失较大的,应依法追究责任;同时要给有能力并且在会计岗位上敢于抵制违法行为,从而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整体效益的会计人员,在行政上给予支持,精神上给予鼓励,经济上给予激励,促进会计人员积极有效地进行会计监督。

(四)提高会计事务所的工作质量,加强会计外部监督。一是会计师事务所应注重提高自身的执业质量。会计师事务所要实行全方位的质量控制,用制度来保证执业质量。建立民主管理制度和内部分配制度等,既保证有章可循,又充分调动注册会计师的积极主动性。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制定全面质量控制的政策与程序,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各项条款的全面落实。二是强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独立性。由于合伙制的事务所对外承担无限责任,将合伙人个人利益与事务所的业绩紧密地联系起来了。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整合,发展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以提高其抵御外部环境压力的能力,增强其独立性。这一思路在我国的脱钩改制措施以及《注册会计师法(征求意见稿)》对会计师事务所设立的规定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三是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监管是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强制性因素,有必要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各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设立职业道德监管机构,以保证监管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同时,也要完善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制度,杜绝继续教育走形式、学习不深入的现象,以增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意识,提高行业监管水平。建立健全注册会计师监管制度,改进目前的以清理整顿、年度检查为主的监管手段,采用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追踪制度,建立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信用档案,以保持注册会计师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的外在驱动力。

上一篇:机械设计与研究 下一篇:当代文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