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时间:2022-06-29 09:29:28

浅谈新课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摘要】高中物理与初中相比,在教学内容、研究方法和能力要求等多个方面上都有一个较大的跃迁。许多学生无法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甚至无奈地放弃理科选择文科。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成为高一物理教学所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初高中物理 物理教学 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061-02

首先,高中教师对初中学生特点要有一定的认识。

一、心理特点

(一)、凭兴趣办事。

他们缺少理性,还建立不起来稳定的理想和志向。这种特点有利有弊:好奇心很强。尽管这之中也有与学习无关的好奇心,但对学习,引导好了,确实是学习的动力。但是,学习的动力,应该更高层次的建立在理想和志向之上。我们虽然提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一旦滑到极端的“兴趣主义”之上,学生的学习会是不稳定的、不全面的

(二)、依赖性强。

初中学生缺乏自制力,他们非常强烈的依赖于周围环境的影响,需要周围环境给与支撑和推动。他们强烈的依赖于老师和家长、检查、奖惩,在他们身上是明显见效的。这方面特点,也是利弊均有的: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严要求,效果明显,但这些做法只是个外力,带来的效果又是不稳定、不持久的。依赖性在初一、初二明显些。进入初三,也可能好转,也可能没转变,但也可能转向其反面──“不听说、不服管”的叛逆性格。

(三)、叛逆性格与依赖性的冲突。

一方面,什么事情做的都不如意,需要别人来管,另一方面,还烦别人的管。这种现象,有的孩子一直延续到高一甚至到高二才逐渐消失。但在初三与高一时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尤其严重。

(四)、抽象能力初见端倪。

初中学生正处在“形式运算”阶段,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初中生就开始具备各种逻辑推理能力,初三归纳能力稍好,而演绎能力还是很差,他们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还很明显。

(五)、有一定讨论问题的能力。

初中学生讨论问题的热情很高,也具有一定的能力。对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程序性问题,通过讨论还能解决老师讲授所起不到的作用。

二、习惯特点

(一)、主动性差。

学生在初三阶段的厌学现象达到了顶峰,中考过后,认知需要几乎被扼杀。他们几乎没有学习的规划习惯,做的都是老师和家长布置的事情。

(二)、自主性差。

由于初中学生的诸多特点决定,教师和家长在对学生呵护的多,在自主性的培养上没有做多少文章,初中学生是没有达到我们高中教师预期的水平的。习惯什么事情都等着别人安排。

(三)、缺少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没建立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深入理解的习惯。

初中的物理问题(习题)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比较直接、直观、浅显的挂钩。初中的问题在深刻性、复杂性上大大低于高中。形成了初中学生的思维习惯定式──理解问题表层化。这种习惯到了高中,学生当然会普遍出现“懂了,但就是不会做题”的现象。

其次,初、高中知识内容上的几个落差点。从初、高中物理课程的特点来看,确实存在如下几个台阶,大批学生被这台阶所绊倒。

(一)、模型工具运用的突然性

初中教材强调直观性,而高中,学生面临着使用大量的抽象物理模型问题。初中针对的是一些要学习的“知识”,而到了高中,要针对的是很多的学习知识的“工具”,或者说是“思想方法”。这些“理想化”了的模型,学生在理解上,是个难点,在应用上,则更是个难点。

(二)、矢量问题的量和难度加大

初中也涉及到矢量的概念,但只限于知道和了解层次。但进入高中,矢量的问题,成了物理内容的一个体系问题,要分析、要运算。矢量已经成为了物理知识中的一大专题,或者说成是物理知识的重要分支。

(三)、图像法成为重要的思想方法

初中涉及的不多,就是涉及到,也只是应用它形象、生动的一面,避开它深刻、抽象的一面。而高中在研究物理规律,处理物理实验数据时出现了大量的图像问题。初中应用图像的目的是“由抽象向形象”过渡,而高中则需要“由形象向抽象”的过渡。

(四)、从静态到动态的变化,是初、高中的一个跳跃

初中讨论的变化问题,也都是形象、直观的,所进行的变量的讨论与分析,与“函数”结合的不紧密,主要是静态的。而到高中,“公式”已经演变为“函数式”了,“量”、“数”演变为“变数”、“变量”了。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工具大量的用于物理问题之中。

(五)、程序性知识更加理性化、严谨化和系统化

高中的物理,是又“从头开始”的学习。然而这种学习却在理性化、严谨化和系统化上明显高出个层次。

(六)、物理思想、物理哲学的“应用”,要远比“理解”它难度大

进入高中,要“真学物理”,要打造出个“物理的头脑”。高中物理要涉及到一些物理思想和物理哲学问题,这些思想,在理解上似乎简单,但在应用上难度很大。

用力去学习,只能学的合格,用心去学习,才能学的优秀。所谓用力,可理解为学知识,那么用心,才是学思想,学哲学。我们教师要教会学生用心去学习,注意物理哲学和思想方法的学习,才是教学的高境界,也是高中物理深层次的特点。

提高教学质量,是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需要。分析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变化过程,反思我们的高中物理教学,不难发现,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不畅”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高中物理起始教学中,漠视新生的学习基础,忽视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等现象并非少见,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新课程已经进入中学物理教学,新课程背景下的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让我们加强中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伴随新课程共同成长。

上一篇:新疆高校应用化学重点学科的建设与实践研究 下一篇:高职院校应如何进一步完善ERP沙盘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