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研究

时间:2022-06-29 03:55:51

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研究

摘 要:历史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率,但目前历史课堂缺乏新的活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这与教师陈旧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有关,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揣摩新课标的要求,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以往传统死记硬背的教学现象,探索一条提高教学效率的新路。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教学效率;策略

国民素质的高低关系综合国力的强弱,国民素质的提高依靠基础教育的实施。历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人文素养较高的人才。《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目标在于让学生认识历史、尊重历史,学习人类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并在学习中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完成教学目标就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更新教学观念,研磨教材

对于长期从事历史教学的教师来说,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起来较困难,但是教师的思想一定不能松懈、懒惰,安于现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有更强的责任心,积极地寻找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并在实践中检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

1.改变教学观念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要改变以往以说教为主的课堂,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等方式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起指引作用,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历史,使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得到提高。

2.“吃透”教材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和物质载体,教材中的每一项内容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教师应当仔细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资源,发现教材编排的合理性,并利用教材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假如教师对教材的了解不够深入,又怎能教好学生呢?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着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也间接影响到课堂学习效率。很多高中生对历史课缺乏学习兴趣,甚至在历史课上学习其他科目。因此,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成为教学中的重点问题。

1.构建和谐课堂

历史教师给学生的印象是严肃、刻板,历史学科给学生的印象也是枯燥、乏味,这样的历史课堂谁会喜欢呢?因此,教师要构建和谐课堂,改变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增加历史课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点,利用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并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历史课的乐趣所在。这样,学生就能自由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2.利用趣味导入

导入的好坏关系一堂课的成败。无导入或者无效的导入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情和注意力的集中,进而影响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小故事导入,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导入,从感官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1.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就是课堂教学活动以问题作为线索,促使学生不断思考,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问题教学法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用生活情境或者重大事件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素材,让学生从中发现历史问题,提出问题。教师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提出预习的提纲,让学生回答提纲里列出的问题,从而理清教材脉络,获得知识。其中,提纲列出的问题要有层次性,由简到难。在运用问题教学法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能力要求,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才能提高,学习积极性才会得到激发。如,讲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时,笔者将“新民主主义崛起的历史条件有哪些”这个问题分解为几个问题:(1)中国当时的具体国情如何?(2)世界局势如何?(3)新民主主义能适应时代要求吗?为什么?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逐层推进,不仅顺利解决了问题,也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或者语言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课堂活动参与中获得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情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纪实性照片、图片或者影视资料,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历史,并对历史现象产生初步的看法。如,在教学“抗日战争”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南京大屠杀等史料图片或者影片激起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仇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从而达到课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并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炳芹.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2]李敬.对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效率的研究与思考[J].学周刊,2013(2).

上一篇:现代高中生写作心理研究 下一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