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改背景下怎样发挥物理教师的主导作用

时间:2022-06-29 03:33:36

在新课改背景下怎样发挥物理教师的主导作用

摘 要: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使自己无愧于这样的评价,就应该适应新课改要求,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引导激趣,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引导思路,使学生由“接受”变为“探究”;引导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来阐述在新课改背景下怎样发挥高中物理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主导作用;苦学;乐学;接受;探究;学会;会学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改革。它打破了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轻松、活跃的课堂,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因此,新课程改革对我们的高中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才能担负起实施素质教育的使命。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使自己无愧于这样的评价,就应该适应新课改要求,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下面是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通过引导激趣,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泉与动力,要想使学生的聪明才智、个性特征发展充分地发挥出来,就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自觉地掌握理解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运用物理小故事、设疑质疑、魔术表演、小游戏等方法导入新课,使自己的课堂一开始就兴趣盎然,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有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念头,在上课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想想做做”“科学世界”等小实验,或者是利用多媒体设备与之成套的视频,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由原来的“苦学”变为“乐学”。在学习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自由落体运动》的有关内容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事先准备了两个小球,一个重量大一些,一个重量小一些,我把这两个大小不一的球呈现在学生面前,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两个小球在同一高度往下落,哪一个先着地呢?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大的先着地,有的说小的先着地,正当他们争论不休时,我把手一松,学生看到了另外的现象,我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说:“大家知道什么原因吗?今天我们就要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起来了,充满了探索新知识的欲望。结果学生凭着这份热情主动地学会了本节课的内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通过引导思路,使学生由“接受”变为“探究”

具有逻辑性、清晰的思路是学习成功的有力保障,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著名学者波普尔曾经说过:“正是因为有怀疑、有问题才鼓励我们去观察、去思考、去学习、去发展知识。”所以,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自己能够发现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究和怀疑,遇到问题应该多问个为什么,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设置物理中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亲自体会不同的对象与现象中的异同,并引导学生在比较、想象中激活思维,找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处于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状态中,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节时,我让两名学生做了这样的实验:一名学生使手中的乒乓球自由落地,另一名学生把乒乓球水平抛出,其他的学生仔细观察乒乓球从出手到落地时的运动路线,分别说出这两个乒乓球有什么不同的运动路线?然后我让学生用笔画出乒乓球的运动路线,并用生活中的例子讲解、分析,使学生深刻理解了物体运动路径,有效地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通过引导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导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具有在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经常这样问学生:你们“学会了”吗?如果教师改为这样问:你们“会学了”吗?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会发生质的变化。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教会学生自己学习,运用教材中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是我们成功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前提下,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学会“如何学”“如何巩固”,并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矫正。可以说,学法的指导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为学生挖掘潜能打下基础。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的规律,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使自己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陶行知先生曾经主张“好的先生是教学生学习”,所以教师应该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动手、去探索、去发展自己的个性,改变单一的“学会知识”为目的,真正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本身的收获,通过不断反思、探究达到“会学”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一节时,我从生活实际入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比如用生活中的骑自行车、推箱子、踢球等让学生讨论这样的问题:“运动是不是由力来维持的?”然后用课件展示伽利略的实验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归纳牛顿第一规律的正确性,这样的教学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教材中的知识,可以说真正地由“学会”变成了“会学”。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物理

“牛顿第三定律”时,教师提问:“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只要有力就一定存在着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那么它们之间存在的力又有什么关系呢?”接着教师把学生分成两人一组,分别用自己的弹簧与对方钩住互拉,通过观察自己的弹簧秤的读数,与对方的数据进行比较,看看存在什么关系,并最终得出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经过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动脑思考实验,教师参与讨论,最终达到教学目标。这样,不是死板地灌输知识给学生,而是让学生亲自参与研究,从而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了“会学”。

21世纪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教育的改革、新课程的推进,对教师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全面。高中物理教师要与时俱进,紧紧抓住这一教改契机,在教育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高中物理教学新型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他们的视野,为培养21世纪创新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主要内容与途径、方法[D].首都师范大学,2000.

[2]潘海良.高中物理教学要立足于创新[J].素质教育论坛,2010.

[3]吴超男.新时期中学物理教师的自我修养[J].当代教育论坛,2008(06).

上一篇:低碳经济与我国外贸发展的措施探究 下一篇: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的有序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