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教学研究

时间:2022-06-29 03:59:27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教学研究

摘 要: 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学生参与。一直以来,由于传统教学的影响,教育工作者们一般都是从自身角度看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素质教育的加强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素质教育理念 教学活动 教学研究

随着时代不断更新发展,教育问题越来越凸显。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观念,随时考虑一些涉及教学观念与教学思想的教学问题,如为什么教、如何教?以此鞭策自己更新教学观念。素质教育理念是教学的基础,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是教学的目的,因此,老师在对教学观念进行更新时,还需要组织一些创新活动,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提高。

一、素质教育的含义

时代变化促进了知识更新。因此,就教育而言,传统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因此老师开展教学活动时,不仅对学生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自从素质教育被引入课堂,它便以明确的教育观使我国教育事业出现了新的改革。素质教育是以社会、团体、人的发展作为教育主体,以学生素质提高作为主要目的的教育理念,素质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针对学生的综合发展,二是针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三是针对学生的个性。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探究教学方法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素质教育的实施关系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我国“应试教育”有较好的遏制作用,并能有效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素质教育理念下教育方式的改革

(一)探究学习方法,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性。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学生主体性的展现,学生主体性的核心内容主要有学生的学习创造性、学习能动性和学习自主性。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要指学生在学习中具有一定生成性、独特性、超越性和批判性的意义建构;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指的是学生学习时的自觉性、独立性和选择性。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只能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当前我国各个学校都有开展素质教育,开展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知识的更新能力。在开展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将传统重视教法的教育模式变为重视学法。

(二)开发教育技术,成就现代化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相继而出。如果把现代网络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则不能将新兴教学形态体现出来,传统教学中的听说型、视听、听音型主要是与多媒体语言实验室教学相比的,所以,可以将视听、听说等功能结合起来,从而展现新兴的教学方法。

(三)开展教学活动,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性。

大量教学实验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较大冲击,“重教轻学”的观念彻底瓦解,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是当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观念,老师在教学中所起作用是保持教与学的平衡点,不可有学无教,也不可有教无学。尤其是素质教育被大肆宣扬的今天,教学活动实践要进行创新选择,将教法与学法联结起来,这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有助于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性,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

三、教学活动在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意义

(一)运用复习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开设复习课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此同时还可以加强知识与知识的联系。复习课能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大大提高。复习课的内容主要是课堂内老师教过的内容,老师引导学生复习时,应该将所教知识点罗列下来,为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网,有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运用能力。开展复习课教学活动时,可根据学生所获知识的角度展开复习,老师再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老师期待的学习方式,即“主动参与”、“积极协作”的学习方式,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从而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二)布置作业,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由于物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因此,物理学科通常会有许多实验来开展,学生可以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加深对课堂所授知识的理解。除此之外,还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实验作业的布置不仅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还能让学生将所获理论知识系统化。

四、结语

教育工作者通过对素质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学习,必须将教学重点放在教学方式的研究上,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时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老师要利用一切有效资源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周璇.基于全面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钢琴教学改革探析[J].艺海.2014,14(11):142-143.

[2]杨种学.素质教育理念下计算机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3,12(03):90-92.

上一篇:对于师生 “外号” 问题的一些浅见 下一篇:童年纪事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