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德与青少年教育

时间:2022-07-16 05:54:54

传统美德与青少年教育

摘 要: 传统美德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历史积淀,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是每一个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历史责任。可是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学校和社会对道德的宣传和教育陷入困境,特别是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问题,青少年传统美德的缺失正越来越引起人们乃至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

关键词: 中华传统美德 青少年德育教育 方法与途径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文明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美德,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质,代表着中华民族整体的道德精神面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传统美德一代代传承至今,净化人的灵魂,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然而,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凸显和价值多元论,对传统美德提出新的挑战。社会不诚信、不道德、没有信仰已构成对社会的威胁,尤其是青少年传统美德的缺失已经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青少年传统美德教育已变得刻不容缓。

一、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国学者王文慧指出,“所谓中华传统美德,就是指中国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其内容十分广泛”。中华传统美德从古至今代代言传身教,流传至今,最早的可见于《三字经》、《千字文》等过去的启蒙读物中及《论语》、《孟子》等中华文化重要文献中。关于传统美德的内容,没有固定说法,有学者概括为“忠、孝、礼、义、廉、耻”,最新的书籍将传统美德分为爱国、诚信、知耻等20个部分。结合青少年德育现状,中华传统美德集中表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强不息、仁爱孝悌、重义轻利、“力行”等这些方面。

二、青少年中华传统美德缺失现象原因分析

青少年传统美德的严重缺失,与青少年自身特点密不可分。埃里克森曾提出:“人们的行为举止受心理和社会因素决定的,只有在这一前提下,人们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而不是出于他们的需要。”因此,青少年德育的缺失除了青少年自身的因素,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如社会、学校、家庭等。从国内外角度考虑,青少年传统美德的严重缺失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所致。

第一,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西方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文化渗透并侵蚀青少年的头脑。第二,社会对传统美德教育不予重视,近年来传统美德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脆弱。社会各层面把科研成果当做国家发展的指标,忽视社会文化与道德;同时,社会对传统美德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为青少年培养优良的传统美德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第三,学校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宣传力度不够、方法不对,没有引起教师和学生的关注。很多学校只注重对学生的智力培养,很少把美德纳入学期量化管理中,在日常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上缺少对传统美德教育的指导。第四,从家庭方面看,一方面,很多家长溺爱孩子、娇惯子女的现象十分普遍,忽视对孩子传统美德的教育与培养,无意中拉大他们与传统美德的距离。另一方面,部分家长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与孩子交流与沟通,时间久了,很多孩子容易成为“问题少年”。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导致青少年德育缺失,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三、加强对青少年传统美德教育方法的途径

首先,社会要大力宣传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并充分发挥教育部门在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教育部应针对青少年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改革教育制度,提高传统美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此外,社会其他部门应大力宣传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其次,家长要努力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并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相关教育。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家长是子女最早的、也是时间最长的老师。因此,家长应切实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义务和抚育义务,从小培养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再次,学校大力宣传传统美德的相关知识与故事,并加强传统美德教育,提升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直接源泉,学校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宏观方面解决青少年传统美德的缺失问题。第一,培养当代青少年的忧患意识,增强责任感;第二,引导青少年对社会尽责,勤奋学习,刻苦锻炼。第三,提高青少年美德修养的自觉性,培养青少年持之以恒的精神。

最后,青少年要自觉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自身修养。青少年应从小自觉学习传统美德,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克服“青春期”带来的逆反心理,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避免接触社会不良信息与外来文化,做一个自制的人。从主观上说,这是青少年传统美德观念培养的最关键途径。

传统美德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历史积淀,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传统美德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体现着中华人民的优秀品质,代表着中华民族整体的道德精神面貌,传统美德对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支柱,是国家富强的强大力量,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是每一个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历史责任。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成才先成人。要想让青少年成为担负新世纪伟业建设重任的一代强有力的新人,必须重视传统美德教育,使青少年一代在拥有智慧头脑的同时拥有一颗善良、勇敢的心,进而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使中华传统美德得以发扬和光大。因此,加强青少年传统美德教育是当务之急,社会、学校及家庭要共同努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同时为社会蓬勃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文慧.加强中学生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理性思考[J].社会科学,2006(5).

[2]丁祯彦,等.中国哲学史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3]靳明.宣讲贯彻十礼泉处处显生机[N].咸阳日报,2012-12-13.

[4]鲁洁,等.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5]刘经伟,等.传统美德与精神培育[M].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林场内部会计控制的强化及完善途径选择研究 下一篇:多措并举培养合格的“职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