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的保护

时间:2022-06-28 08:53:34

生态环境的保护

一、知识网络

二、核心考点剖析

(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1)人口增长与自然种群数量增长的比较:

人口增长不同于自然种群数量的增长,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因为人口的增长还要受到国家政策、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的影响。

(2)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能源和环境污染等五个方面上。

2.探究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

(1)逐渐上升的生育率和逐渐下降的死亡率,形成巨大的“落差”,从而使人口增长加快。

(2)人口基数过大也是原因之一。

3.人口增长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

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了破坏。

例1下图表示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图1图2图3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加大

C.人口的过度增长会造成资源枯竭,环境容量降低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解析】综合三幅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量(图2和图3),但最终还是要降下来的,人口的过度增长,造成资源枯竭,对人口的承载能力下降,环境容量降低,B项错误,A、C两项正确;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基础,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环境的报复,D项正确。

【答案】B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比较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

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形成

原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多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大气中SO2和氮氧化物的含量增多人类活动中产生的氮氧化物和氟利昂增多危害①全球气候变暖;②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①水体酸化;②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③伤害植物的叶和芽;④腐蚀建筑物和金属材料①导致人患皮肤癌等疾病;②农作物减产防治

措施①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开发新能源;③大量植树造林①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②使用脱硫煤;③开发新能源;④植树造林减少氮氧化物和氟利昂的排放2.比较海洋污染和土地荒漠化

原因表现结果海洋污染污水、工业废水等流入海洋或海洋运输时石油泄露和倾倒污染物等富营养化发生

赤潮土地

荒漠化植被(如草原、森林等)遭到破坏土地

沙漠化出现

沙尘暴(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并不是单方面导致的)

(1)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向生物圈索取的资源数量和速度剧增。

(2)人们向环境排放的废物也远远超过生物圈的自净能力。

例2图1表示土壤中镉化物严重污染地区,通过栽种吸镉植物回收镉化物的实验流程;图2表示两种植物对土壤中镉化物吸收能力的测试结果及干物质燃烧的汽化温度。已知镉化物的汽化温度为420 ℃。请回答。

(1)土壤中的重金属可以通过逐级富集,从而危及人类的健康。

(2)研究表明,某些植物能促使吸收来的重金属与、有机酸等结合而分别沉积到细胞壁和液泡等处,并依靠(填细胞结构)的功能,使污染物与体内的敏感分子或部位隔离,不干扰正常的细胞代谢。对栽培的此类植物要及时收割,否则,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可能通过等途径重返土壤中。

(3)如果图中气体过量排放至大气,将加剧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部分气体及灰分物质重新进入栽培区再度被利用的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

(4)两种植物的根对镉化物吸收有差异的具体原因是细胞膜上。你认为治理并回收镉化物适宜选择的植物是,理由有。

【解析】(1)重金属进入生物体内不能被降解,而是随食物链逐级传递,逐级富集,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重金属浓度越高。

(2)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胞中起屏障作用的物质是细胞膜,可选择性的阻拦细胞不需要的物质。存留于植物体内的重金属等物质可以随枯枝落叶等被分解者分解而回到土壤中。

(3)图中气体为CO2,过量排放可导致大气中CO2浓度升高,引起温室效应。回到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再度被利用属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

(4)植物吸收镉化物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不同植物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所以对同一物质的吸收量有所差异。图中蔓田芥对镉化物的吸收能力更强,而且其汽化温度较低,所以适宜选择蔓田芥作为治理并回收镉化物的植物。

【答案】(1)食物链(2)纤维素(或果胶)生物膜枯枝落叶(3)温室效应(酸雨)物质循环(4)运输镉离子载体的数量不同蔓田芥蔓田芥对镉化物的吸收能力强且其汽化温度低(便于镉化物回收提取)

【通关锦囊】几种常见的水体污染及其处理办法

污染

情况成因危害处理办法无机

污染水中富含N、P等营养元素湖泊中表现为水华、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自养型微生物处理有机

污染水中富含有机物异养生物大量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异养型微生物处理重金属

污染重金属进入食物链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越多自养型微生物处理农药农药进入食物链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越多异养型微生物处理(三)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2.生物多样性成因的分析

(1)从分子水平看:

(2)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3.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

(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2)掠夺式开发和利用;

(3)环境污染;

(4)外来物种入侵。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包括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就地保护除了保护区域内的物种外,还应保护相应的生态环境,而在物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不再适于物种生存后,就只能实行易地保护。

例3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人工生态林中适当增加植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所有的基因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C.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禁止开发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

D.外来物种入侵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会造成一定的威胁

【解析】在人工林中适当增加植物的种类,能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项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B项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而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C项错误;外来物种入侵,导致该外来物种大量繁殖,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D项正确。

【答案】C

【同步训练】

1.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指出:到21世纪末,我国总人口将不会超过16亿,顺利实现人口零增长,然后缓慢下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优生优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C.禁止近亲结婚可以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D.我国人口增长符合“J”型曲线,K值为16亿

2.大气中各气体成分的含量变化引起当今世界各种生态危机。下列有关“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三大危机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三大危机都与氧元素的存在形式有关

B.“臭氧层破坏”主要是由于O2的大量减少,CO2的大量增加所致

C.CO2增多一方面导致“温室效应”,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加强,生物圈也能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调节

D.海洋中部分有机物沉积于无微生物的深海中,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3.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指各种动植物资源和它们的基因

B.模仿蝙蝠发明雷达,这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建立风景名胜区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措施

D.酸雨、沙漠化、水污染、食品安全等都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全球生态问题

4.三峡库区蓄水后,有些生物的栖息地被破坏,为保护这些生物最好采取的措施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

B.将受到威胁的生物易地保护

C.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

D.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科学研究

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B.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6.人类活动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工湿地的蓄洪防旱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B.建立自然保护区就是为了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

C.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使当地生物群落中的物种更多样化

D.种群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变化可能提高物种的多样性

7.某池塘有藻类植物、水草、浮游动物、吃浮游动物的鱼类等生物。由于大量排入污水(pH近中性),藻类暴发,引起水草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阳光

B.藻类刚爆发时,若清晨采集水样检测,其pH可能低于7

C.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污染,这属于负反馈调节

D.藻类刚爆发时,若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有利于修复生态环境

8.为应对“垃圾围城”危机,很多省市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管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B.微生物能分解垃圾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C.垃圾分类处理减轻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此举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答案】

1.D2.B3.C4.B5.B6.D7.C

上一篇:科特迪瓦教育概览 下一篇: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