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的自主合作探究

时间:2022-06-28 08:39:43

语文课堂中的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程》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这个理念的引导下,我以“把课堂还给学生”为宗旨,尝试了以下工作: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大胆质疑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

1、加强预习指导,培养问题意识。叶老说过:“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观点去研究它。对于每一个观点,都可以提出问题,令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寻求解答。”在教学过程中,我留给学生的预习作业首先就是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自己真实的感受,发现疑难问题,这样,在课堂听讲时就会有针对性。例如,在预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1、文中为什么要交代“八年来我一直有病”?2、交代:“天气闷热”有何作用?3、小伙伴为什么会把“我”扔到那里不管?4、怎样理解“走了一步,再走下一步”这句话?这些问题的提出,表明了学生的初步体验,有力地促进课文的理解,而且激活了语文课堂。

2、教给问的方法,形成问题意识。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对学生的主动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但这并非一日之功。刚开始,学生不会问,只会在句子意思不明白时,问个为什么。叶老师说过:“个别学生拿了一篇文章来预习,往往觉得茫然无从下手,教师要训练他们去参考,指导他们去思考,最好给他们一种具体的提示。”

例如,在指导预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时,先从标题的含义入手找出中心句并体会中心思想,再对文中的人物“我”、“爸爸”、“四个小伙伴”等人物作分析,然后就文中的环境描写以及层层铺垫的写作技巧,从不同角度去指导,从一个字、词,一句话,从喜欢的语段去体会。这样,具体地给学生提示,并时时这样具体地给他们提示,习惯渐渐养成,学生就可以从预习开始,学会“问”,从而学会自学。正如叶老师言:“习惯的养成在教师的训练和指导。”

二、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科学探究

新课程提倡:“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即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有了亲身体验,有了自己的收获和疑问,这样,课堂上就有利于互相交流,补充,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小组交流与合作,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主动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改变了以往教师以讲解代替学生的感知、品味,没有学生自己的认识和心理体验过程。

1.创设环境,激发兴趣。新课程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也就是说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创设环境,激发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一文,我的导语是:“同学们喜欢什么花?能简单说说原因吗?”在学习《春》一文时,我以师生共唱《春天在哪里》一歌导入,并让学生谈谈“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特别是齐唱歌曲,激活了学生思维,使学生急于去领会朱自清的春天都表现在哪里,作者是怎样把春天描绘得如诗如画的。然后,我就把阅读的六种方法①抓特征②调感官⑶敲词语④动加静⑤用修辞⑥虚加实适时地推荐给同学们,一篇课文的精要之处全部在同学们的体现下欣赏了出来。

2.加强朗读教学,培养良好的语感。朗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的停顿、轻重音、语速和语调等的不同来传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传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叶老言:“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一位好的教师就是一位艺术家。因此,学生就是艺术家的作品,是好是坏,全靠艺术家功夫的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更应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工作,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着重培养能力,致力于每位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李香兰,教师,现居山东青岛。

上一篇:情感教学法在文言文课堂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议语文生命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