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06-28 07:48:15

历史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 要: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时代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历史教学如何推陈出新,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体会,从教师的创新意识,宽松、民主的氛围,学生的质疑、好奇精神,学习的兴趣等方面进行陈述。

关键词:创新意识;质疑;好奇精神;兴趣

党和国家根据时代的要求提出了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工程中,历史教师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历史学科是基础学科,它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首先要具备高度的创新意识,因为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要把这一创新过程传输给学生,教师必须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思路,要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

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二、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动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可能激发创新的意识,加以创新的尝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通过设疑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南宋陆九渊提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设疑,来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就会因兴趣而学,自觉地去思考、创新。如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针对课标要求“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我先让学生看课文第22页的“资料回放”和“古代希腊城邦分布示意图”,提问:“古代希腊的地理环境有何特点?这种特点对希腊政治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古代中国的地理特征是怎样的?这样的地理环境又造成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古代希腊有何不同?”此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学生兴趣大增,有的在看书,有的找中国地图,有的在小声地讨论,他们知道了海洋文明和大河文明的不同特点。因此教师必须利用学生渴求未知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2.用影视艺术来激发兴趣

漫长的人类历史的发展,有很多的历史事件被艺术家们用影视艺术表达了出来。因此作为历史教师可以用一些电视、电影甚至歌曲等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渲染气氛。如关于抗日战争的电影、电视就有很多,有许多还是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教师在上课时就可以引用,如《地道战》《铁道游击队》《地雷战》等,使学生体会到革命先烈们的英勇和智慧。在教学中使用影像资料,学生一般都表现得非常兴奋,思维活跃,不知不觉就进入到了情境中。

3.用故事来激发兴趣

没有人不喜欢故事,高中生也是如此。教师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根据教学内容穿插一些名人典故、历史故事、历史小常识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丰富知识的同时,“神入”历史,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三、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

创新是从怀疑开始的,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而学生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为什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多方面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热情地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和

“胡思乱想”,多给学生一些表扬、一些支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另外要注意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对学生表现出的好奇心应给予充分肯定,对学生“追根究底”的精神更应加以保护和培养,并鼓励他们运用创新的方法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的思维能力。如果我们不支持、不鼓励,以后学生谁还愿、谁还敢去创新。

四、创设民主氛围,鼓励学生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里,思维才能表现得最为活跃;反之,在压抑、禁锢、乏味的环境里,是很难产生创造性的思维的。正因为如此,教师在课堂上要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心情舒畅、愉悦,让学生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状态,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作为教师既要给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又要肯定他们在发言中的点滴进步,对他们给予适当的帮助和鼓励,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总之,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就要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用创新精神来指导教学,同时竭力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那么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与日俱增,创新型人才就会不断涌现。

(作者单位 江苏省金坛市金沙高级中学历史组)

上一篇:如何缓解多元化教育模式下产生的教师工作压力 下一篇:浅谈农村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