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酸性体质的伪概念

时间:2022-06-28 05:41:06

有关酸性体质的伪概念

人体自有缓冲和平衡能力,不会因为摄入某种食物或用了某种化妆品就变成酸性体质;酸性体质也和各种疾病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最高明的保健品公关莫过于推出“酸性体质”概念。不定期地反复用合理膳食、改变饮用水、配合营养补品的方式慢慢影响渗透,让人以为自己不喝标有弱碱性的天然水,一不小心就可能变成酸性人离癌症只差一步之遥。

便秘、高血压、高血脂、痛风、溃疡、肥胖、骨质疏松、动脉硬化、肾结石,你能想到的疾病,都和酸性体质有关:70%中国人和85%以上的癌症患者是酸性体质,压力大会变成酸性体质。这些貌似健康指导的文章,每年都会轮番推出来。仔细看,还会发现,去年与今年的概念相差无几,唯一变化的是新闻时间和频率。 酸性体质和癌症没有必然关系

在所有的酸性体质描述中,会致癌是最吓人的噱头。其中,还有些貌似权威的来源,最常见的是日本医学博士和美国诺贝尔生物学获得者都坚持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

对于这样一个炒得火热的医学名词,中科院院士何祚庥教授听到后第一念头是,“借着医学名词的幌子出来招摇”。而在记者为《新世纪周刊》向美国亚利桑那州癌症研究中心华裔科学家张健求证酸性体质与癌症的关系时,他说就他所知,“美国癌症研究的主流并不认同酸性体质会造成癌症这一理论。到现在为止,对造成癌症的主要诱因,大家都只认可引起脱氧核糖核酸损伤,最终致癌。简单地说,就是癌症的根源是致癌物质,比如,染色剂、辐射和离子放射”。

一般来说,人体的酸碱值为74左右。在人体中,有一个“缓冲”系统来维持酸碱值的平衡。通常,食物的确有酸碱之分,比如大部分蔬菜和水果都是碱性食品,而谷类和肉类是酸性食品。但比起胃酸里的酸和肠里的碱,食物都是弱酸和弱碱性,并不会严重到影响身体自身的酸碱平衡和缓冲机制。在正常情况下,所有食物,不管酸性还是碱性,到了胃里都会变成酸性而循环到肠后,都变成弱碱性。

非要说酸性,那食物的酸性比起体内的二氧化碳差很远。我们吃进去的食品,无论是糖、脂肪还是蛋白质,都会有一部分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要知道,人体的70%是水,二氧化碳又极易与水结合成碳酸。碳酸,加上尿酸、乳酸和β-羟丁酸,可以这么说,人体每天都有很多的酸进进出出。根本不是一瓶弱碱性水或一盒弱碱补充剂能改变的。

除了二氧化碳形成的碳酸外,呼出二氧化碳也会改变血液中的酸碱度。按照张健教授的解释。“在呼吸过程中,人体如果排放太多二氧化碳,也会引起血液的酸度提高,但并不会对人体形成太大的健康隐患。”

反倒是胡乱服药会造成人体酸碱度失衡,比如阿司匹林和合碳酸、盐酸的药物。此外,一些疾病也会改变血液中的酸碱度。但归根到底,现代医学中,没有一个专门的名词来界定酸性体质或碱性体质。而且,从本质上说,是疾病在改变血液中的酸碱度,而不是身体内的酸碱度决定是否得病。从这个意义上说,酸性体质会致病,不过是一些营养剂和矿泉水生产商制造出来的概念,生生地把一个不存在的事实造成一个健康概念。

不挑酸碱均衡搭配才是养生之道

如果抛开酸碱体质的唬人噱头,分清食物酸碱性倒也不是不可以的。不过,不是害怕吃了变成什么体质,而是出自均衡饮食的养生目的。

大部分可以形成酸性代谢物的食品都是动物性食物和碳水化合物,比如鱼、肉、蛋和精加工谷物。所有甜食、腌制、煎炸和油类食品也都可以归到酸性代谢物食品中。从脂肪转化来说,这些食品的确是罪魁祸首。而不容易转化为脂肪的蔬菜和水果大多是碱性食品。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现代饮食结构下,酸性食品的确需要适当控制。

事实上,那些补充剂和矿泉水开发商也正是利用现代人对蔬菜水果的高认同创造了酸性体质的概念。从营养学角度讲,最好是不挑食,要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那些被诟病为会引起所谓酸性体质的食品,要不就是最容易转化为脂肪(糖、淀粉和肉类),要不就是容易硝酸盐过量(腌制食品),要不就是转式脂肪(煎炸食物),都是最容易引起健康疾患的食物。即使没有酸性之名,也不提倡当作最主要的营养摄入来源。而与此相反,果蔬类食品大行其道,并不是因为它们是碱性食品,而是因为它们本身的营养价值。

如果非要说对血液酸碱性的影响,吃进去的食物都比不上我们接触的化学品。衣服、洗护用品、清洁剂和建材里,都合有能使血液中酸度增加的物质,但只要是控制到适当的量,所有这些化学品并不会必然导致一些疾病,更不是癌症的诱因。

当然,从综合考虑的角度讲,很多疾病都是生活方式病。比如很多人不控制饮食。也不愿意锻炼,更不在意尽量避免接触化学品和放射物质,他们患病的几率自然会大于那些注重保养的人。毕竟,除了遗传基因外,生活方式是决定会不会把某种疾病诱发出来的主要原因。

从这个意义上讲,“酸性体质致癌论”是偷换了一个对的概念,用到了错的用途上。因为并不是大部分人都有可以接触到日本的医学博士或美国诺贝尔生物学奖获得者,即使有,他们看着那些貌似健康的指导,也就宁可信其有,不信其无了。但是某些矿泉水或营养剂的生产商因此就生生造出概念来混淆视听,的确也属于不可原谅的。要知道,人的信念也会影响身体健康,要是有人按着所谓酸性碱性食谱给家人制定食谱,造成营养缺乏,那就罪过更大了。

上一篇:中国武术的奥运之途还很漫长 下一篇:神奇的音乐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