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黄芪、丹红注射液联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78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6-28 05:35:23

辅助黄芪、丹红注射液联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78例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430-01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又称心力衰竭、心衰或心功能不全指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原发的心脏损害引起心排血量减少和心室充盈压升高,临床以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以及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主要特征的组临床综合征。据估计,美国每年有200万心衰病人接受治疗,并有40万新增病例。估计总发病率0.3%~2.0%,而65岁以上可高达3%~13%。在新诊断的心衰病人,年死亡率35%~45%。据我国50家三甲医院调查,心衰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而死亡率占40%。心衰发病率的增高,显然与人群年龄老化,冠心病治疗水平提高,患者存活时间延长有关[1]。为了提高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我科在临床中进行研究在慢性心力衰竭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及连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观察远期疗效结果满意,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78例CHF患者均为我院2010~1月至2013~5月的住院患者, 均 符合2012年第2版《心脏病学》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45~75岁,平均(57.8±7.21)岁;病程5月~14年,平均(5.37±3.56)年;心功能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Y)分级:Ⅱ级11例、Ⅲ级16例、Ⅳ级13例;原发病中冠心病15例、风心病6例、高心病3例、肺心病8例、心肌病6例、心肌炎2例对照组38例中男性24例、女性14例;年龄43--76岁,平均(57.5±7.13)岁;病程1~13年,平均(4.833±9.48)年;心功能II级7例、IHg~19例、Ⅳ级12例;原发病中冠心病12例、风心病9例、高心病4例、肺心病9例、扩张性心肌病3例、心肌炎l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时间、病情轻重、心功能分级及原发疾病等方面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全部病例均采用静滴单硝酸异山梨 酯 注射液,加用静滴黄芪注射液、丹红注射液。并经超声心动图、X线检查排除心包积液及先天性心脏病,排除并发严重糖尿病和肝肾功能严重损伤者。

1.2 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CHF常规疗法:治疗原发病及合并症和诱发因素等,并合理应用洋地黄制剂如地高辛,0.125mg/次,1次/d;氢氯噻嗪片,25~50 mg/次,l(或)2次,d;贝那普利片,2.5~lO mg/次,1(或)2次/d和美托洛尔缓释片(开始剂量12.5 mg/次,1次/d,患者如能耐受,则隔2周剂量加倍,反之则延迟加量直至不良反应消失)。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60 m1.丹红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点,1次/d。两组均15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经过统计学计算。

1.3 观察临床指标: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变化、不良反应及心电图、x线胸片和心脏超声指标等。

1.4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参照杨跃进、华伟主编《阜外心血管内科手册 》。临床治愈:心功能纠正至I级,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各项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显效:心功能进步2级以上,未达I级心功能,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有明显改善;有效:心功能进步1级,未达II级心功能,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有所改善;无效:心功能无明显变化,或加重,或死亡。

1.5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士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过程疗效比较:治疗组40例中近期临床治愈15例(37.5%)、显效13例(32.5%)、有效11例(27.5%)、无效1例(2.5%),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38例中近期临床治愈7例(18.4%)、显效11例(28.9%)、有效16例(42.1%)、无效4例(10.5%),总有效率为89.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2.2 心功能比较:两组SV、CO、CI、EF治疗前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2.3 血液流变学比较: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血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组为明显(P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 竭是临床极为常见的危重症,常是所有不同病因器质性心脏病的主要并发症。治宜益气活血、化瘀行水。据此我们采用黄芪、丹红注射液联用治疗CHF。黄芪甘温,可益气升阳、利水消肿;丹参、红花活血化瘀。现代医学认为CHF不仅心脏本身存在收缩、舒张功能的障碍,同时伴有微循环紊乱,加重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益气利水,清除或降低自由基产生的作用。现代医药学研究表明,黄芪可抑制磷酸二酯酶(PDE)的活性,使磷酸腺苷(cAMP)降解过程受阻,心肌细胞内松cAMP增加,促进钙内流,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从而增加心肌细胞收缩力,此即黄芪的强心作用。临床实验发现黄芪具有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的作用。黄芪亦可使肾脏血管扩张,增加肾血流量,具有利尿消肿作用,以上诸作用与现代医学对心力衰 竭的治疗原则完全一致。丹红注射液是以丹参、红花为主要成分提取的复方制剂,其有效成分为丹参酮、丹参酚酸、红花黄色素等。丹红注射液[3-4]能够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从而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并降低血管外周阻力。药理研究证实,丹参和红花均是氧自由基清除剂,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加快红细胞流速,扩张血管,改善微血环,是良好的慢钙通道阻滞剂。临床实践证实,中药丹红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联合运用能明显改善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表明,在心衰常规治疗基础上辅助联用黄芪、丹红注射液可以显著提高CHF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吉耀. 内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1.

[2]陈灏珠. 心脏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435-460.

[3]管高峰,华先平,王琳,等.丹红注射液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脂代谢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7,23(4):304-306.

[4]王幼平,乔俊,钱中希,等.红花黄色素对缺血性心肌的保护及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胸外科杂志.1995,11(3):176-177.

上一篇:尼古丁依赖程度与健康成年男性动脉僵硬度的相... 下一篇:1,6―二磷酸果糖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